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14057514/9787214057518 ·条形码:97872140575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 去商家看看
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 去商家看看

 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14057514/9787214057518
·条形码:97872140575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纯粹哲学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简介 《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讲述了:本选题以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罗蒂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为对象,从他的理论基础即他的反基础主义哲学理论入手,层层展开,分别对罗蒂的社会文化理论、政治法律理论、宗教道德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关注这些相关理论的内在逻辑,同时关注罗蒂相关理论在西方思想学术界所产生的效应,立体地展示出罗蒂的整个后哲学文化体系,以及它的价值和缺陷。
媒体推荐 罗蒂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人对于下列角色的梦想:完美无缺的批评家、无怀旧情绪的局外人、苏格拉底式的牛虻、无情的祛魅者、永恒的非当下的梦想者、新曙光的大胆预言者、现代材料的灵巧混合者和熟练制作者以及对未来完成的国家的爱国主义批评者。对许多人来说,他是难以对付的对手,很少有人称他为朋友。他的著作在全国各处,在每一个学科,在每一个常春藤大学遭到批判。然而,他是最让人爱读的哲学家之一。
  ——蒙蒂塔
编辑推荐 《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作者的话
序言罗蒂其人
哲学篇
一 超越西方哲学传统
二 反基础主义纲领
三 心理学唯名论
四 行为主义知识论
五 没有世界的真理观

文化篇
六 后哲学文化
七 无本体论的伦理学
八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九 多元化的宗教哲学

实用主义篇
十 对于“实用主义”的诠释
十一 对杜威“经验”的不满
十二 与普特南的分歧
附录
一 苏晓离先生的来信与我的回应
二 罗蒂等当代实用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江苏人民出版社自2002年出版这套“纯粹哲学丛书”已有五年,共出书12本,如今归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继续出版,趁改版机会,关于“纯粹哲学”还有一些话要说。
“纯粹哲学”的理念不只是从“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摆脱私利”、“摆脱低级趣味”这些意思引申出来的,而是将这个意思与专业的哲学问题,特别是与德国古典哲学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提出“纯粹哲学”也是希望“哲学”“把握住”“自己”。
这个提法,也有人善意地提出质询,谓世上并无“纯粹”的东西,事物都是“复杂”的,“纯粹哲学”总给人以“脱离实际”的感觉。这种感觉以我们这个年龄段或更年长些的人为甚。当我的学生刚提出来的时候,我也有所疑虑,消除这个疑虑的理路,已经在2002年的“序”中说了,过了这几年,这个理路倒是还有一些推进。
文摘 西方哲学一直以“理性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形象,但这一形象在18世纪受到浪漫主义的严峻挑战。从此,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争构成了西方哲学的内在张力,影响着西方哲学的自我认同,导致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分裂。罗蒂汲取了黑格尔的教训,以偏向浪漫主义的姿态,对两者加以改造和重新安置,对什么是元哲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西方哲学的当代分裂
在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降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哲学从来没有遇到过今天这样的危机。在过去的岁月中,虽然有过中世纪对神学的依附,但西方哲学家们仍然可以在经院内运用理性围绕着神学的话题交流各自的观点,讨论实在论、唯名论的孰是孰非。哲学家之间起码的协同感(thesenseofsolidarity)并没有丧失。然而这种状况在20世纪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哲学家阵营开始分裂,英美分析哲学家和欧洲大陆哲学家行同路人,彼此不了解对方,也不明白对方在做些什么。分析哲学家们既不懂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在说些什么,也没有兴趣读他们的著作;同样,大陆哲学家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去研读罗素、卡尔纳普、奎因或戴维森,对那种把哲学符号化的做法更是感到从未有过的陌生。就像罗蒂所说的,能同时在两个阵营之间游刃有余的哲学家并不多见。①
应该说,同一学科下的不同分支之间,彼此不了解、不明白对方的工作性质和意义,这种情形十分常见。天体物理学家未必懂得物理化学家在说些什么,经典物理学家未必懂得量子力学家们在说些什么,大脑神经学家未必懂得细胞蛋白质学家在说些什么。但科学家们似乎没有为此感到焦虑,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彼此之间的隔膜,并不影响他们对科学自我形象的共同理解。当代哲学则与此大不相同。在英美哲学家眼里,海德格尔、德里达无异于江湖骗子,说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语言,满足人们对神秘感的迷信;而在大陆哲学家看来,英美的分析哲学家们已经将哲学引入歧途,使其堕落为一种小打小闹的技艺,一种烦琐不堪、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②他们彼此对对方的工作嗤之以鼻。何以至此?答案是:在他们各自的心目中,有着一幅互不相容的关于哲学应该是什么的图画。换句话说,他们在元哲学层面上,在哲学观上有重大的分歧。我们不应该对哲学家们的真诚有任何怀疑,他们献身哲学的激情毫不逊色于他们的前辈,也毫不逊色于和他们同在一个学校的物理学系或化学系的同事们,他们之间的战争涉及到一个严肃的话题:什么是哲学?
英美分析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始终和科学形象连在一起。自
……
后记 本书的写作,前前后后,历经多年。其中一些内容曾经发表于《世界哲学》、《学术月刊》、《开放时代》、《复旦哲学评论》、《厦门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如果没有财政部、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国家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支持,我大概不会想到,将自己过去的这些文字收集起来,修改补充,形成眼下这本书的模样。为了使罗蒂的哲学面貌更加完整,我也将原先在拙著《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普特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以及《从分析哲学走向实用主义——普特南哲学研究》(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中涉及罗蒂的一些内容,稍加改动,纳入到本书之中。在此,我对上述刊物和出版社,表示真诚的感谢。
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这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我的妻子何安娜(Annette Hilleis-Chen)。她的鼓励和批评,是我研究罗蒂很好的动力。另外,还有我远在厦门的女儿陈南丁,读她那优美而动人的文字,每每给我带来极大的愉悦和安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