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科学技术类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2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030203502 ·条形码:97870302035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科学技术类 |
 |
|
 |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科学技术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2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030203502
·条形码:97870302035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科学技术类》按年代序列,以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为基点,比较系统地叙述了自上古以来传统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成就、数学思想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中西数学思想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等。作者将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归纳为:虽然未能发展出完整的数学符号系统,却始终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着力于灵活和广泛的应用。
作者简介 郭金彬(1947~ ),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福建省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孔国平(1947~ ),河北肃宁人,科学出版社编审。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科学技术类》版本采用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起源
第一节 结绳和书契
第二节 记数和算术
第三节 规矩和方圆
第四节 九九之术
第五节 河图、洛书
第六节 算筹、筹算
第二章 《周髀算经》、《墨经》的数学思想
第一节 数之所生
第二节 数安从出
第三节 墨家谈数学
第四节 名家论抽象
第五节 勾股定理的证明
第三章 《九章算术》与刘徽的数学思想
第一节 《九章算术》及刘徽注
第二节 刘徽的自然哲学思想
第三节 刘徽的极限思想和理论
第四节 刘徽的“析理以辞”
第五节 刘徽建立数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和方法
第四章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孙子算经》、《海岛算经》的数学思想
第二节 《张丘建算经》、《缉古算经》的数学思想
第三节 祖冲之、祖咂与《缀术》
第四节 《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夏侯阳算经》的数学思想
第五节 刘焯、一行与内插法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数学思想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贾宪和沈括
第三节 刘益、蒋周、洞渊与石信道
第四节 李冶
第五节 秦九韶
第六节 杨辉
第七节 郭守敬、王恂与赵友钦
第八节 朱世杰及元代后期的数学思想
第九节 中国传统的几何代数化思想
第六章 中国传统数学及数学思想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数学高涨之后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数学的缓慢调整
第三节 徐光启的数学思想
第四节 算盘及珠算
第五节 康熙与数学
第六节 梅文鼎、梅毂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七节 明安图、陈际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八节 焦循、汪莱和李锐的数学研究
第九节 丁取忠及其弟子的数学研究
第十节 李善兰、华蘅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七章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继承、发扬和提高
第一节 数学“科学共同体”的产生
第二节 计划性地发展数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数学的主要成就及特色
第八章 探讨新数学思想
第一节 新时代产生新数学思想
第二节 简论“数学地理解”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新理解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歌德曾经说过:“科学的历史本身是一门科学。如果不承认我们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清楚地了解科学的现状。”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如果我们希望预知数学的未来,最合适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是本届大会主席。吴文俊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不仅要振兴数学,更要复兴数学,重现古代数学的辉煌。他说:“我一直推崇中国的古代数学。”如果把科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数学和数学思想,它的“振兴”和“复兴”,对于倡导先进文化、追求先进文化,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思想是数学产生、发展的思想依据和思想方法,也包括数学成果所蕴涵的思想精髓。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是珍贵的人类思想宝藏。我们称之为“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是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概念的提出,既表示在古代我国有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中心不同特色的数学思想,也表示中国现代数学在它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自己独特风格的思想渊源,并且这种思想渊源至今仍有它的宝贵价值。
文摘 插图:
后记 孔国平先生与我同年出生(1947年)。我们俩都喜欢中国数学史和数学思想史。孔国平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导师是李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是杜石然教授。而我和李赞和先生出版《中国数学源流》时,李迪教授为拙著作序(1987年7月5日);在我出版中国科学思想史姐妹篇《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苏步青题签)、《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苏步青题签)时,杜石然教授为拙著作序(1992年6月序于日本京都鹰岭佛教大学,1990年11月1日序于日本国仙台市青叶山下东北大学)。我们两人都得到著名科学史家、数学史家李迪先生和杜石然先生的指导和教育,十分荣幸。
遵照恩师的教诲,我们从来不敢松懈。我和孔先生虽遥处南北,但志同道合。我们具有共同的秉性:刻苦勤奋求学,鞠躬尽瘁敬业。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拙著,正是我们多年心血的结晶。
本书由我和孔国平先生共同完成。孔国平先生撰写本书第五章的前8节(约9万字,这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宋元时期的数学思想》的基础上修改、提炼而成的);其他部分由我完成(孔国平论文中关于元代数学衰落原因的讨论,已融入第六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