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计算机与网络 > 操作系统 >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

2010-03-09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302182183/9787302182184 ·条形码:978730218218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 去商家看看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 去商家看看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302182183/9787302182184
·条形码:97873021821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以ARM处理器和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介绍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及开发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建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使读者在以后的实际应用开发中不断提高对嵌入式系统知识的了解和体会,最终解决实际应用开发中的问题。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内容全面,叙述言简意赅、清晰流畅,讲解透彻、通俗易懂,图例丰富,主要章节的实例由亿道公司工程师验证。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可作为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编辑推荐 《基于Linux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开发》中的嵌入式系统是把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它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深亚微米制造工艺已十分成熟,从而使高性能系统芯片的集成成为可能,并推动着嵌入式系统向最高级构建形式即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a Chip)的水平发展,进而促使嵌入式系统得到更深入、更广阔的应用。
作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嵌入式系统的清晰系统概念以及解决读者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目录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1 概述
1.1.2 特点
1.1.3 系统构架
1.2 嵌入式系统硬件部分
1.2.1 集成电路的发展
1.2.2 传统微处理器(8位/16位)的更新
1.2.3 今日嵌入式(32位/16位)
1.3 嵌入式系统软件部分
1.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1.3.2 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1.3.3 嵌入式系统编程语言
1.3.4 嵌入式系统开发
1.4 ARM处理器
1.5 开发工具
1.5.1 软件开发工具
1.5.2 硬件开发工具
1.6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第2章 嵌入式Linux及其构建
2.1 Linux发展
2.1.1 Linux发展简史
2.1.2 GNU与Linux
2.1.3 Linux的优点
2.1.4 Linux的版本
2.1.5 Linux的内核
2.2 主流嵌入式Linux介绍
2.2.1 MontaVista Linux
2.2.2 μClinux
2.2.3 RTLinux
2.2.4 RTAI
2.2.5 eCos
2.2.6 实时化改造
2.3 构建嵌入式Linux
2.3.1 搭建开发环境
2.3.2 获取U-Boot
2.3.3 获取Linux内核

第3章 嵌入式Linux的移植过程
3.1 PXA255简介与Sitsang开发板
3.1.1 PXA255处理器(CPU)简介
3.1.2 Sitsang开发板简介
3.2 存储器映射
3.2.1 ARM存储系统概述
3.2.2 PXA255的存储器映射
3.2.3 Sitsang开发板存储器映射
3.3 GPIO(General-Purpose I/O,通用I/O)
3.3.1 GPIO概述
3.3.2 GPIO操作
3.4 中断机制
3.5 启动过程
3.5.1 Sitsang开发板的启动过程
3.5.2 U-Boot的启动过程
3.6 移植U-Boot简介
3.6.1 U-Boot的基本结构
3.6.2 U-Boot移植前期准备
3.6.3 U-Boot移植的基本过程
3.7 移植Linux 2.6内核
3.7.1 Linux 2.6内核源代码的基本结构
3.7.2 Linux 2.6内核移植前期准备
3.7.3 Linux 2.6内核的配置
3.7.4 交叉编译Linux 2.6内核
3.7.5 Linux 2.6设备驱动移植介绍
3.8 构建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
3.8.1 什么是根文件系统
3.8.2 根文件系统与文件系统的区别
3.8.3 根文件系统与Linux内核的关系
3.8.4 使用Busybox制作根文件系统

第4章 了解嵌入式系统硬件
4.1 本章概述
4.2 计算机系统组成部分
4.3 计算机硬件
4.4 指令系统
4.4.1 指令流和数据流
4.4.2 指令周期
4.4.3 时序发生器
4.4.4 组合逻辑控制器
4.4.5 指令执行流程
4.5 I/O子系统
4.5.1 I/O子系统简介
4.5.2 基础I/O的概念
4.5.3 I/O子系统
4.6 1bit处理器芯片设计案例

第5章 ARM体系结构
5.1 ARM体系结构
5.1.1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概述
5.1.2 典型的ARM处理器简介
5.2 ARM接口
5.2.1 协处理器接口
5.2.2 AMBA接口
5.2.3 JTAG接口
5.3 ARM处理器内核
5.3.1 ARM7TDMI处理器内核
5.3.2 ARM9TDMI处理器内核
5.3.3 ARM10TDMI处理器内核
5.4 ARM处理器核
5.4.1 ARM720T/ARM740T处理器核
5.4.2 ARM920T/ARM940T处理器核
5.5 ARM编程模型
5.5.1 数据类型
5.5.2 处理器模式及工作状态
5.5.3 寄存器组织
5.6 ARM基本寻址方式
5.6.1 寄存器寻址
5.6.2 立即寻址
5.6.3 寄存器移位寻址
5.6.4 间接寻址
5.6.5 基址变址寻址
5.6.6 块复制寻址
5.6.7 多寄存器寻址
5.6.8 相对寻址
5.6.9 堆栈寻址

第6章 ARM指令集格式
6.1 指令格式
6.1.1 基本格式
6.1.2 第二操作数
6.1.3 条件码
6.2 ARM指令分类
6.2.1 存储器访问指令
6.2.2 ARM 数据处理指令
6.2.3 乘法指令
6.2.4 跳转指令
6.2.5 协处理器指令
6.2.6 杂项指令
6.2.7 伪指令
6.3 Thumb指令集
6.3.1 Thumb指令集
6.3.2 Thumb指令集的优点
6.3.3 Thumb指令集与ARM指令集的区别

第7章 ARM ADS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7.1 ADS集成开发环境组成介绍
7.1.1 命令行开发工具
7.1.2 ARM运行时库
7.1.3 GUI开发环境(Code Warrior和AXD)
7.1.4 实用程序
7.1.5 支持的软件
7.2 使用ADS创建工程
7.2.1 建立一个工程
7.2.2 编译和链接工程
7.2.3 使用命令行工具编译应用程序
7.3 用AXD进行代码调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嵌入式实验
实验一 系统引导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二 键盘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三 IRQ中断处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四 定时器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五 串口传输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六 实时时钟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七 LCD控制器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采用了ARM处理器和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构造和系统开发的相关内容。想对嵌入式系统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以及有志于嵌入式系统产品开发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得到相应的知识。需要全面深入理解和实践本书内容的读者,需具备简单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
本书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着重于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嵌入式系统清晰的系统概念以及解决读者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此为目的,本书采取了与国内大多数嵌入式系统书籍有所区别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编排,全书共分为8章。
第1章是嵌入式系统的概述,对嵌入式系统概念、软/硬件基础知识、开发工具和发展趋势做了基础性的介绍。
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开发环境的知识,并以PXA255开发板为操作实例(读者如果使用其他开发板,会发现原理和操作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完整地给出了包括构建Windows和I,inux下的开发环境、交叉编译环境、在实际开发板上移植Linux内核、移植和启动u.Boot等各种相关概念以及实际操作方法,图文并茂,使初级读者可以很快地构建自己的嵌入式实践环境,并清晰地理解嵌入式软件及其开发的整体概念。
第4章在介绍硬件系统总结构的基础上,以一个实际的1Bit CPL,的设计过程引导读者建立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硬件的概念;在第5章和第6章中,再讲解ARM处理器和PXA270开发板中纷繁复杂的体系结构、接口、内核、寻址、指令操作等细节内容。第4、5、6章带领读者深入嵌入式系统的全部硬件细节和接口驱动调试概念。读者也可以在掌握了整体概念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中慢慢体会各个细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重于实践操作。第7章首先介绍ADS集成开发环境的相关知识,熟悉了开发工具后,第8章用一系列实验引导读者开始嵌入式开发的工作,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黄衍玺、李锐、王龙军等极大帮助,没有他们的努力也没有本书的最终成稿。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把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它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深亚微米制造工艺已十分成熟,从而使高性能系统芯片的集成成为可能,并推动着嵌入式系统向最高级构建形式,即片上系统SOC(SystemonaChip)的水平发展,进而促使嵌入式系统得到更深入、更广阔的应用。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使计算机的分类从以前的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变为通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即嵌入式系统)。
1.1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集成电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它把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一种微电子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最终产品。微电子产业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以超深亚微米工艺和IP核复用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芯片技术是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趋势和21世纪集成技术的主流。
1.1.1概述
通常,计算机连同一些常规的外设是作为独立的系统而存在的,而并非为某一方面的专门应用而存在。例如一台PC机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台可编程、会计算、能处理数据的机器。可以用它作为科学计算的工具,也可以用它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所以,人们把这样的计算机系统称为“通用”计算机系统。但是有些系统却不是这样。例如,医用的CT扫描仪也是一个系统,里面有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或处理器)是作为某个专用系统中的一个部件而存在的,其本身的存在并非目的而只是手段。像这样“嵌入”到更大的、专用的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就称之为“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或“嵌入式系统”。从字面上讲,后者似乎比前者更为广义,因为系统中常常还包括一些机电、光电、热电或者电化的执行部件,但是实际上却往往不作严格的区分。在不致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一般把这三者用作同义词,并且一般总是指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即嵌入在系统中的计算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