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潮流与点滴

2010-03-0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0079567/9787500079569 ·条形码:9787500079569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潮流与点滴 去商家看看
潮流与点滴 去商家看看

 潮流与点滴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0079567/9787500079569
·条形码:97875000795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回忆录丛书

内容简介 《潮流与点滴》的意思有三层:其一是潮流中之点滴,其二是从潮流看点滴,其三是从点滴看潮流。书中的篇章,不是文,而是笔。所谓“文”,是有组织有条理的作品。所谓“笔”,是片段的意想,或一时的感触,随手下笔,随笔写成的东西。
作者简介 陶希圣,1889年生。早年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是当时著名的社会史学家和“食货派”史学的代表人物。著有《西汉经济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著作。抗战爆发后,他离开教坛走上从政道路,中间一度参与汪精卫“和平运动”。后在杜月笙帮助下,相偕高宗武脱离汪精卫集团,在香港联名揭发汪的卖国密约,成为当时震惊中外“高陶事件”的主角之一。经香港回到重庆后,他担任过《中央日报》总主笔、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等职务。
本书是他对一生重要经历的回忆。其中包括加入国民党改组派、参与“和平运动”、主持《中央日报》、为蒋介石起草《中国之命运》等最受人关注的部分。
编辑推荐 《潮流与点滴》是作者对一生重要经历的回忆。其中包括加入国民党改组派、参与“和平运动”、主持《中央日报》、为蒋介石起草《中国之命运》等最受人关注的部分。
目录

自 序
聪明不可恃
清末的中学生
辛亥还乡
故乡
北京大学预科
从五四到六三
北大法律系的学生
江风塔影
小编辑新希望
桌子的故事
五卅事件之后
大风暴之后的三年
中大一学期
北平二三事
由牯岭到南京
东战场与武汉
乱流
重抵国门
战时重庆生活
关于《中国之命运》
文章的甘苦与得失
赢得战争失去和平
两眼看“陆沉”
力挽狂澜
可为与不可为
最后一张通讯稿
危难之际
附逃难与思归
……
序言 “《潮流与点滴》”的意思有三层:其一是潮流中之点滴,其二是从潮流看点滴,其三是从点滴看潮流。
在中国革命的潮流中,我只是一个点滴。单就这一点滴来说,本没有什么可以写作的。但是从潮流看点滴,再从点滴看潮流,便有不少的事情可写。我把这几年来有关自己经历的零星写作收集为这本书,书名定为《潮流与点滴》,就是这种意思。
这些篇章,不是文,而是笔。所谓“文”,是有组织有条理的作品。所谓“笔”,是片段的意想,或一时的感触,随手下笔,随笔写成的东西。这本书收集的篇章,是后者,不是前者。
文摘 第二课是宪法。宪法教授钟赓言先生走进讲堂,声随泪下。全堂学生亦声泪并下。
钟先生是法制局参事。张先生是总检察厅首席检察官。司法总长朱琛听说张先生说了那八个字,大不以为然,且加申斥。
五日,大专各校学生总罢课。下午各校学生全体大会在北大法科大礼堂开会,段锡朋主席。段先生之为北大学生会主席,是因为一般同学要推法科政治门四年级老同学,并且平日尊重他的为人。他一年四季总是一件蓝布大褂(冬天以大褂罩棉袍),不戴帽子,说话是要言不繁,洞中肯綮。他从这次大会起,每次主席,每一提案辩论之后,他说明各种意见的要旨,然后提出争点来付表决。全场的意见显然跟着他的方向走。
关阂与方豪(傲新)是两位稳重的学生,他们对外联络,所作报告,简单而有条理。许德珩每会必发言,两手捶桌子,说得那样起劲。刘仁静每次登台发言,言语哕嗦,总是被听众嘘了下来。大会决定致电和会代表,其电文由北大英文学门四年级老同学某君草拟,对大会宣读。电文是简要而富有情感,得到全场的鼓掌。
每次大会,我都在场。大会之外,我在宿舍里读罗马法,或是到福寿堂去侍候我的父亲。
我们一般学生的风习是除上课问学之外,不进教授的门,尤其不走学校行政当局的门路。五四运动从前到后,除蔡校长劝导之外,没有教职员参加。法科财政学教授胡钧投靠安福系,奔走权门,为学生所鄙弃。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