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

2010-03-09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4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 ·ISBN:7301061882 ·条形码:97873010618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 去商家看看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 去商家看看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4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
·ISBN:7301061882
·条形码:97873010618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经济与管理教材

内容简介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由导论和5篇、28章内容组成。
第一篇总论。重点论述房和和地作为一个耦合体所涉及的一般的、二者共有的基础性理论问题。第二篇地产,主要探讨土地产权、土地开发利用、地租地价、土地市场和土地税收等问题。
第三篇住宅房地产,本篇以住宅产权制度为中心,以实现住宅经济的帕累托效率为目标,按照住宅供给与住宅产权流动的逻辑分别论述了住宅制度、住宅开发建设、住宅产业化、住宅市场、住宅价格等住宅经济问题。
第四篇非住宅房地产,本篇首先界定了非住宅房地产的概念,然后对非住宅房地产分别进行了理论探讨。
第五篇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本篇把产、住宅房地产、非住宅房地产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就其宏观调控进行了目标、政策法规手段、预警模型等。
作者简介 曹振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全国高校价格教学研究地、中国价格协会、天津市房地产经济学会等七个学术团体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价格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增长理论等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有《房产经济学概论》、《土地经济学概论》、《价格指数概论》、《社会主义价格形成问题研究》、《石油价格研究》等十余部。
目录
前言
绪论
专题分析:房地产经济学构建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房地产业的产业定位及其与国民经济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形成及其原因分析
第二节 房地产业的产业定位
第三节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
专题分析: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相对性与房地产业发展倒U曲线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理论
第一节 现代企业理论和房地产企业基本特征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企业
第四节 物业管理企业
第五节 房地产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专题分析:房地产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探讨

第三章 房地产投资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投资目标、类型与风险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组合
专题分析:信息不对称与房地产投资

第四章 房地产金融
第一节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房地产金融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国际房地产金融制度模式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对策
第六节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专题分析: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五章 房地产区位理论
第一节 区位理论概述
第二节 农业区位论:土地农业区位利用原理
第三节 工业和商业区位理论:土地工商业区位利用原理
第四节 住宅区位论:城市土地住宅区位利用原理
专题分析:城市住宅区位理论比较研究

第六章 房地产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外部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房地产外部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四节 房地产外部性的治理
专题分析:政府如何促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第七章 房地产周期理论
第一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机制分析
专题分析: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景气指标

第八章 房地产与泡沫经济理论
第一节 泡沫与泡沫经济
第二节 房地产泡沫
第三节 房地产与泡沫经济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的预警与防范
专题分析: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北海泡沫案例分析”

第二篇 地产

第九章 土地产权制度
第一节 产权内涵与产权结构体系
第二节 土地产权制度
第三节 土地产权制度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土地产权管理制度
专题分析:中国土地所有制结构发展趋势问题

第十章 土地利用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土地利用分类
第三节 农业土地利用
第四节 城市土地的利用
专题分析:如何评价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第十一章 城市土地市场
第一节 土地市场均衡分析
第二节 土地市场结构分析(一)
第三节 土地市场结构分析(二)
专题分析:我国城市土地隐形市场

第十二章 地租、地价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家对地租、地价理论的阐释
第二节 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地租理论的论述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第四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有关地租、地价理论的研究
专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与现代西方地租理论有何分歧?

第十三章 城市地租地价
第一节 城市地租地价理论分析
第二节 城市地租地价种类
第三节 地租评估方法
第四节 地价理论
第五节 地价评估原理
专题分析:地价为先还是租金为先?

第四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土地税收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主要的土地税种:性质及其税类归属
第三节 土地税收的经济分析
专题分析:土地税收的税负归宿是否具有累进性

第三篇 住宅房地产

第十五章 住房制度
第一节 住房制度概述
第二节 住房制度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住房制度
专题分析: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反思

第十六章 住宅开发建设
第一节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
第二节 住宅开发建设程序
第三节 住宅质量
第四节 住宅区配套设施建设
专题分析:住宅开发建设中社区生态环境的营造

第十七章 住宅产业化
第一节 住宅产业化-般分析
第二节 住宅产业化在发达国家
第三节 住宅产业化在中国
第四节 住宅产业化的意义
专题分析:集成住宅:未来住宅产业化的一颗明星

第十八章 住宅市场
第一节 住宅市场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第二节 住宅市场运行机制及发展阶段
第三节 住宅市场的需求
第四节 住宅市场的供给
专题分析:住房的资产属性

第十九章 住宅价格
第一节 房地产价格体系及特点
第二节 住宅价格(租金)的构成因素的界定
第三节 住宅价格形成机制
第四节 西方住宅价格模型
第五节 住宅租售比价及推导模型
专题分析:房价收入比与居民购买力

第四篇 非住宅房地产

第二十章 非住宅房地产概述
第一节 非住宅房地产概念辨析
第二节 非住宅房地产的分类
第三节 非住宅房地产的经济功能
第四节 非住宅房地产的文化功能
第五节 非住宅房地产的社会服务功能
专题分析:非住宅房地产研究

第二十一章 工业房地产
第一节 工业房地产概述
第二节 工业房地产价值与价格
第三节 工业房地产供求分析
第四节 工业房地产投资评价
专题分析:工业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价理论

第二十二章 商业房地产
第一节 商业房地产概述
第二节 商业房地产价值与价格
第三节 商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第四节 商业房地产投资分析
专题分析:写字间的三性分析

第二十三章 社会公共服务房地产
第一节 公共房地产概述
第二节 公共房地产的供给分析
第三节 公共房地产供给的博弈分析
第四节 公共服务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房地产
第五节 社会事业房地产
专题分析:庇古关于私人物品与公共品之间资源配置的效用分析

第五篇 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

第二十四章 房地产宏观调控总论
第一节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总量均衡分析
第三节 房地产宏观调控体制
专题分析:国有制土地如何与市场对接

第二十五章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目标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房地产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人居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房地产市场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分析: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评价

第二十六章 房地产业发展预警--宏观调控预防手段
第一节 房地产发展预警装置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业景气指标体系
第三节 房地产经济预警方法
第四节 房地产业景气分析模型
第五节 房地产业景气与周期波动
专题分析:对最近一个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景气分析

第二十七章 房地产法律规范--宏观调控法规手段
第一节 房地产经济与房地产法
第二节 房地产法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房地产法的体系
专题分析;关于如何构建我国的房地产法

第二十八章 房地产政策--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第一节 土地利用政策
第二节 住房政策
第三节 香港及国外的房地产政策比较
专题分析:城市服务边界与建筑许可限制
后记
……
序言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是在曹振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967004)最终成果《中国房地产发展与管理研究》基础上写成的一部专著性质的教材,也是曹振良教授继主编《房产经济学概论》和《土地经济学概论》之后,编著的又一部大型的房地产经济学著作。在理论、研究方法、结构体系和应用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和创新。不仅适应大专、本科学生需要,也可作硕、博研究生参考书,或研读著作,也适合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阅读。
本书的内容:全书除绪论外,还设5篇28章,第一篇,总论,1-8章,主要论述房和地作为整体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篇,地产,9-14章,主要论述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第三篇,住宅房地产,15-19章,主要论述城镇住宅经济问题;第四篇,非住宅房地产,20-23章,主要论述城市工商房地产和公共服务房地产经济问题;第五篇,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24-28章,主要论述房地产经济运行的调控目标、手段等。每章的内容包括正文、思考题、参考书目和专题分析(介绍)。这些专题有的是做学术性动态介绍,供读者做更深入研究参考;有的是正文中涵盖不了的内容做知识性介绍,供读者阅读参考;还有的是关于在我国如何推行或深化房地产改革的问题等。
由于本书既研究了房,又研究了地,既研究了住宅房地产,又研究了非住宅房地产和其他房地产;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应用研究;既有房地产经济自身运行研究,也有宏观调控研究等,故书名定为《房地产经济学通论》。
本书的基本特点:
(1)结构体系新颖。目前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体系,有的是采用房和地分开写作的方法写成两本书,一般分“房产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其结构显得松散,缺乏房和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是房和地合写,写成一本书“房地产经济学”,这虽然注意了二者的结合,但多为板块式结合,房与地二者各自的特征展现得不够。本书采用有分有合的结构:第一、五篇房与地合,第二、三、四篇房与地分。分则突出房与地的个性,合则凸显房与地的内在统一性,试图克服上述两种写法的不足,这种结构体系在国内外尚属首创。
文摘 第八章 房地产与泡沫经济理论
狂热的人们把某种商品或公司的价值抬高至令人发疯的地步,直到产生恐慌,人们匆匆抛售,从而使价格暴跌,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泡沫(bubble)。
经济史上不乏泡沫的案例。最早的泡沫现象可以追溯到1634-1637年问在荷兰发生的郁金香狂(the dutch tulipmania),普通郁金香球茎价格从1636年11月到1637年1月上涨了25倍。1637年2月5日投机达到最高峰后,价格即开始剧跌。1719-1720年发生在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the Mississippi bubble),印度公司的股票从1719年10月的每股500利弗尔(1iVres)上升到1720年1月的18000利弗尔,到1720年12月则跌至1000口利弗尔。与此同时在英国发生了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1hubble),南海公司的股票指数从1720年1月的128点上涨到7月1日的950点,于10月14日跌至170点。在泡沫破裂期间,不少投资者纷纷破产,损失惨重。
中国经济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1910年在上海发生的“橡皮风潮”,橡皮股票超过面值二十多倍。而1992-1993年发生的北海泡沫至今仍可见其影响。
如果说以上泡沫案例还只是单种资产的价格暴涨暴跌形成的,那么日本1987-1993年由土地泡沫与股票泡沫膨胀而形成的泡沫经济的“繁荣”与崩溃,则具有国民经济规模了。
泡沫现象对有关“理性经济人”行为的理论及一般均衡(包括宏观经济)模型所依赖的基础、甚至对整个经济学的基石--价值理论发出了挑战。20世纪50年代资本理论的发展及对多条动态非稳定资产价格路径存在可能性的发现、80年代的金融理论发展及日本泡沫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促使许多经济学家来研究“泡沫”这个令人困惑的谜。本章主要探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检测办法、预警及防范对策,并分析房地产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泡沫与泡沫经济
一、泡沫的定义
1.泡沫:一种在不可靠基础上的投机性冒险,很少或没有成功的机会。这个定义仅指明了泡沫是由一种缺乏根据的投机活动所导致;但在泡沫崩溃前的投机者或多或少都会成功。
2.泡沫:任何形式的过度投机。该定义抓住了泡沫的本质--由过度投机形成的,但未指明泡沫是一种价格运动现象。
3.泡沫:A:一种资产的价格持续上涨到很高的水平直至崩溃;B:一种投机性冒险。除非有无数个参与者,否则,泡沫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这个定义比较全面,但泡沫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也存在,即存在所谓的“理性泡沫”。
后记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67004号)最终成果基础上完成的,实际是该项目的第二成果,她的出版凝结了众多人士的劳动和心血。首先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有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也要感谢南开大学科研处的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们。
本书由曹振良、高晓慧、陈多长、傅十和等编著。曹振良教授总体设计,包括各章的重点及节的内容安排。具体写作或参与写作分工是:曹振良(绪论、第1、2、4、7、8、9、10、15、16、17、20、24、25章);高晓慧(第12、18、19、28章);陈多长(第5、6、9、10、11、13、14、15章);傅十和(第8、1l、13、16、18、19、28章);谭刚(第7章);王恩华(第20、23章);洪开荣(第2l、22、25章);王重润(第2:3、4章);钟茂初(第26章);陈耀东(第27章);黄卫华(第24章);周京奎(第1、2、17、24章)。此外;李晟、张弘武、白丽华、梁荣、唐华茂、郭玉清、罗永梅等参加了有关章节的起草工作。由于本书的绝大部分书稿是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几易其稿而成的,延续的时间较长,其间有的原作者或已出国,或毕业离校,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成最后的写作工作,从而使有的章节不仅几易其稿,同时几易作者,出现了一章书前后经过多个作者之手的情况。整个写作过程是:各章初稿出来后由曹振良初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二稿完成后再交由曹振良、高晓慧、陈多长等修改,最后由曹振良总纂修改定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