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营销 >

奥美观点精选(公关卷)

2010-03-0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9201179/9787509201176 ·条形码:978750920117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奥美观点精选(公关卷) 去商家看看
奥美观点精选(公关卷) 去商家看看

 奥美观点精选(公关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9201179/9787509201176
·条形码:97875092011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龙媒选书

内容简介 《奥美观点精选(公关卷)》内容包括:作为全球最大的营销传播集团之一,奥美公司为众多世界知名的品牌提供专业性的策略顾问和传播服务,如广告、顾客关系营销、公关关系、互动营销、促销和视觉管理等。而奥美自身,也成为一个值得尊重、高品质、有着非凡创造力和才智的品牌。知识的分享与传承一直是奥美整合营销传播集团引以为傲的企业文化,先前出版的奥美系列丛书成功地将奥美长久积淀与创新探索而得的思考模式与运作方法与读者分享,并获得了极大回响。最新策划的《奥美观点精选》系列丛书,按关键议题分为广告、文化、行销、品牌、公关五卷,是《奥美的观点》各卷文章的精选。这套书将使读者得以分享奥美公司所独有的专业工具的原则、运用以及成功案例。同时,还可以洞悉奥美公司是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以保持领先地位,并领略在时空变迁中保持恒久魅力的奥美文化。
编辑推荐 《奥美观点精选(公关卷)》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
目录
公关发展的新趋势
组织沟通塑造企业文化
谈企业的危机管理:危机处理与应变的执行原则
危机如何“管理”
消费者抱怨事件之危机处理经验谈
赞助活动——做与不做间的抉择
媒体报道发展策略——谈台湾IBM40周年传播活动
走过从前看公关
超级好朋友就是我
奥美公关相信之Workplace Performance
一个资深公关人的自白——写于奥美公关十周年
中国大陆的公关市场商机
“山巅之上,仍有白云”——对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一点看法
E公关时代
成功的奥美来自于全体奥美人的努力
IBM深蓝团队来访幕后故事大公开
企业面对西元2000年行销新趋势 分享 “统一欢乐年”
探索“闷烧一族”的内心世界——亚洲妇女深层调查
Events致富——看奥利奥饼干如何落实
许你一个午后的浪漫——“重回19世纪的左岸咖啡馆”活动记事
由联电跨世纪年终晚会谈企业内部传播活动策略与执行
adidas的品牌再造经验——面对挑战,绝不孕协
猪年的预言 柯颖德
所以,阁下想加入公关业?
寻找台湾公关业的新出口
……
序言 1993年春的某个下午,刚到广告公司工作不久的我,在北京海淀图书城一家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本名为《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小书,作者叫大卫·奥格威。那之前,我既没听说过这本书,也不知道大卫·奥格威是何许人也。但书的内容马上抓住了我。我买回去,如饥似渴地读完,对广告业一片混沌的头脑突然开了个窍。《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成了真正意义上引我入行的第一本专业书,大卫·奥格威也成了我所熟知的第一位广告大师,自此,我对奥美、奥美人物和与奥美有关的书产生了无比的倾慕。
1995年,我创办北京广告人书店(后更名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当时出版的广告图书还很少,我自己做采购,第一件事就是把包含《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那套“现代广告学名著丛书”买回来,摆到我们的书架上。其时那套书的畅销期已过,但读者在我们那里见到后仍兴奋不已。出版社所剩无多,我们就一直进货,直到卖光了出版社的所有库存。之后好几年,面对读者要买《一个广告人自白》的要求,我们都非常惭愧,然后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这本书永不断档。
文摘 插图:


第四,跨地域性的同步危机管理能力及资讯汇整已成必要
随着网络及传媒的发展,资讯早已无国界。地区性的危机也就可能通过科技传媒的力量,在其他地区燃起火花。也因此,当国际性品牌发生地区性危机时,尽可能知会其他邻近地区的管理阶层相关资讯,将能有效防范危机的跨区蔓延。案例三的伪制隐形眼镜药水事件,客户的香港分公司即曾接获香港传媒询问,所幸客户及时传输所有资讯,使得状况很快就解除。
第五。掌握新闻媒体的最新发展,才能拟定正确的沟通策略
新闻媒体对危机处理有高度的影响性,因为危机扩散与企业回应都是通过媒体传递的。因此,随时掌握媒体的发展趋势,建立沟通管道,是企业广结善缘的另一章。随着有线与无线等十余家电视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媒体为求收视率,新闻取向已朝向膻色腥,因此,消费者抱怨或纠纷事件之类的冲突性新闻即成新闻最爱。
笔者观察到,有些较年轻的新闻记者在同情弱势心理的影响下,甚至会失去中立原则,一开始就未审先判,虽说是平衡报道,给企业说话机会,但在采访过程中显现的态度却早已判企业有罪。碰到这样的状况,除了尽可能地与记者沟通外,必要时要争取与其直属主管沟通的机会,以降低事实失真风险。因此,媒体关系建立不应只着眼于采访新闻的记者,他上面的老板也很重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