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3辑)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5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9708583/9787509708583 ·条形码:9787509708583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3辑) 去商家看看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3辑) 去商家看看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3辑)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5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9708583/9787509708583
·条形码:97875097085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民族学人类学系列

内容简介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3辑)》是一本很有趣的论文集。书中有对民族历史的追寻,有对各种宗教信仰的探讨,有对外国各学术流派的介绍,更有对田野调查的形象描绘。《生前开颅,还是死后穿孔?》是对中国5000年前即有开颅术的商榷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博采百家汇聚成流》则对北京文化包容性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另外,《妙意童真末后收五十三门一关钮》等文也很有新意。总之每一篇论文都有特色、有深义、很耐读、读后定会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王晓丽,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在德国杜伊斯堡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生育信仰》,论文《边缘文化论》、《文化现象的解释》等十余篇。
编辑推荐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3辑)》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边缘文化——现代文化的平面研究
象征人类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简介
历史人类学与人类学意义上的历史
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动因分析
西方宗教人类学理论回顾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矛盾与困境
生前开颅,还是死后穿孔?——关于“中国5000年前开颅术”之商榷
中国历史上文身习俗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右与左的象征——以《礼记》为例
萨满教的兽主信仰
萨满教的乌麦信仰
妙意童真末后收五十三门一关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概览
元代二十诸天的图像志考察——以《护国寺元人诸天画像赞》为中心
浅谈浙江农村庙宇神明和信众的关系——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
浙江农村佛教信仰现状调查——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
博采百家汇聚成流——从多种宗教杂处混设状态看北京文化的包容性
延边地区基督教信仰的由来与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
三十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自我、他者与国家——福建琴江满族的认同
阿图什的巴拉外提麦西莱甫
佤族的寨门习俗
寄生在同一个链条上的两害——乌鲁木齐市贩毒、吸毒人群与艾滋病人群的相关研究
性格中的排斥与相容——读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
序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机构。从学科的设置和专业方向来看,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宗教学、文献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影视人类学、民俗学、古文字学等,还包括蒙古学、藏学、突厥学等专门的学科。这些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多样化构成了研究所的多学科、综合性特点,而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社会民族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着重于对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含义的民族共同体(people、ethnos、nationality、nation、ethnic、group)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显示了研究所诸多学科的共同指向。研究所以民族学和人类学冠名的目的是为多学科建构一个共同的学术平台,在研究对象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学科的互补与整合,在多学科的视野中建立综合性研究优势,增强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学科性发展。
文摘 插图:


边缘文化——现代文化的平面研究
大到世界,小到中国,各种文化五彩纷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同构体。并且,这种文化的同构体里,不是无序无界混成一片的一体,而是在保持和发展各种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呈现出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依或相离、自生或共生的状态。在这个人类文化同构体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析出不同特质的文化;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渗、互动或排斥状态;还可以观察到同一种文化之中存在的许多现象上的差异。中国有一句俗话: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实际上就是指同一种文化中存在的差异性。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关于文化平面里所表现出的差异现象,其中包括:文化的边缘、文化的边际、文化的边际值。
一 文化的边缘
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内容的形成受实践形式制约,不同的实践形式会形成特质各异的文化内容,从而产生多样化的文化和文化间的差异。这是其一。其二,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受地域限制的。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就不同,特别是当人们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生存时,文化因受地域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不同,就表现得十分表面化。其三,各民族的文化是不相同的,而最大的民族也是有边界的,因此,代表其民族特征的文化也是有界的。
在任何一种文化里,其全部内容不会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角落。“你只需环顾四周,就可以看到,你并不是同一文化的,甚或是亚文化的伙伴之映象”①。文化的中心,包含着此种文化最具特征、最为典型的内容和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结构,是经过长年积淀、总结、传承下来的该文化经典代表,它是这一地区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的表达,支配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习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延续和演变。而文化的边缘区属于中心文化的传播范围,它虽然有与中心文化相同的核心内容,但不具备与中心文化完全相同的文化内容,甚至有些起过支配作用的文化内容,在它那里已经淡化。
1.文化边缘
文化边缘是相对于文化中心而言的,它是指在某种文化范围内,随着远离中心文化而出现的,若干中心文化内容消失或淡化的文化区域。这些消失和淡化的文化内容,是曾经存在过的,只是现在不再支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再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因素。
边缘文化是对文化边缘的文化研究,是相对于中心文化的文化区域,它没有中心文化的影响力,也没有中心文化的顽固性,更没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