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中国佛教文化历程(增订版)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51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ISBN:7534325757 ·条形码:978753432575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佛教文化历程(增订版) 去商家看看
中国佛教文化历程(增订版) 去商家看看

 中国佛教文化历程(增订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51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ISBN:7534325757
·条形码:978753432575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人文学术经典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其涵盖面几乎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文学、史学、艺术、教育乃至民风民俗等社会文化的一切领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以中国佛教文化自身的发展为经,以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特别是儒和道)的关系为纬,对中国佛教文化(包括汉传、藏传和南传)的丰富内涵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刻的提示,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印度之源、中土之流、宗教特点、思想底蕴、理论基础、文化精神、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等,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详细的论述,全方位地生动再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历程,对于专业研究工作者和一般的文史爱好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洪修平教授,男,1954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77-198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81-1984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读研究生,师从孙叔平、王友三教授,198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5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师从严北溟教授,198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1995年受南京大学委派,先后到美国贝鲁特学院、密西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等校访问研究并讲学一年。2000年赴德国访问讲学三个月。现为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陕西老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副主编以及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以教学和科研的突出成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江苏省高
媒体推荐 书评
作者本着宏观的眼肖和挑战意识来梳理佛教文化历程,表现出独特思路
……全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并且观点新颖,不乏
个人研究卓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3期刊登书评
儒佛道三教关系成为《历程》写作的一个指导思想,也成为《历程》与
其他同类著作相区分的显明标志,也表现了这本书的独有特色。……《历程
》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三教关系都作了分析的阐释,指出其特点,立论有据,
分析允当,线索清晰,对我们了解中国佛教在三教关系下的作用和影响无疑
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推荐的。……是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佛教研
究著作中较好的一本。
——《佛教研究》(1996年号)刊登书评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上部,主要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探讨并论述中国佛教文化的历程。《中国佛教文化》的下部将主要探讨中国佛教文化的底蕴以及中国佛教文化与传统思想的关系。撰写《中国佛教文化》,一方面是借此机会总结一下十多年来学佛研佛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想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一部较为系统而又简明扼要的中国佛教教学参考书。
作者本着宏观的眼肖和挑战意识来梳理佛教文化历程,表现出独特思路。全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并且观点新颖,不乏个人研究卓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作者自序/1
第一章 佛教的印度之源/1
第一节 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1
一、由王子到教主/1
二、佛教创立的社会文化背景/4
三、原始佛教的主要特点/5
……
文摘 书摘
二、净土宗
净土宗也是入宋以后比较盛行的一个佛教宗派。由于宋代以后佛教各宗
都联系净土信仰而提倡念佛的修行,结社念佛之风日盛,因此促进了净土宗
的传播。
宋初,专弘净土的有省常(959~1020年),宋太宗淳化(990~994年)中
住杭州昭庆寺,慕庐山白莲社之遗风,在西湖边结“净行社”,提倡念佛,
入社僧侣多达上千人,在宋代即被推为净土宗大师。另有宗赜(生卒年月不
详),宋哲宗元祜(1086~1094年)中,住真州(今江苏仪征)长芦寺,也仿庐
山之制,建“莲华胜会”,预会之日,僧俗同念“阿弥陀佛”,“以十字计
之,以辨功课”。宋代编著的净土宗的重要文献有王日休的《龙舒净土文》
12卷和宗晓的《乐邦文类》5卷等。
除了专修净土的净土宗人之外,禅宗、天台宗的僧人也大多兼修净土。
五代、宋之际的法眼宗禅僧永明延寿盛倡禅净合行说,并身体力行,每晚行
道念佛。后云门宗禅僧天衣义怀及其弟子慧林宗本曾著《劝修净土说》,曹
洞宗禅僧长芦清了有《净土集》行世,都是禅净双修的倡导者和实行者。清
了继承发挥了东晋慧远的思想,强调“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反映了当时
人们往生西天佛国的迫切心情。宋代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中兴天台”的四明知礼“誓取往生”,“唯勤念佛”,并结念佛净社,入社
者多达上万人。其弟子神照本如亦曾慕庐山之风而结白莲社。天台宗的另一
个重要人物遵式,立《晨朝十念法》,规定每天清晨必须专心念佛,不得一
日暂废。乃至后来在天台宗的“祖庭”延庆寺内也设立了净土宗的“十元观
堂”。其他如律宗的灵芝元照以观心与念佛并重,视同定慧之学,与持戒并
为实修法门,华严宗的圆澄义和提倡华严念佛三昧,盛赞往生法门,等等,
这些都促使净土信仰更为广泛的流传。辽代弘扬净土的有非浊、诠晓等,但
他们的著作大多佚失了。金代弘传净土的有祖朗、广思等。广思于河北临城
山建净土道场,结白莲华会,开北地莲社念佛的风气。元代弘扬净土的有禅
僧中峰明本和天台宗人湛堂性澄等,他们晚年都专修净土,现行的《净土忏
》即为明本所作,性澄则撰有《阿弥陀经句解》1卷等。
入宋以后佛教各宗兼修净土,这一方面促进了净土信仰的广为传播,另
一方面也使纯粹的净土信仰少了,典型的净土宗在与其他各宗的相涉中逐渐
失去其本宗的特色和独立的风貌,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