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115204209/9787115204202 ·条形码:9787115204202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AutoCAD2009中文版辅助机械制图 |
 |
|
 |
AutoCAD2009中文版辅助机械制图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115204209/9787115204202
·条形码:97871152042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规划教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
内容简介 《AutoCAD2009中文版辅助机械制图》面向初学者,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AutoCAD 2009的基本操作,以及绘制二维、三维图形的方法和提高作图效率的实用技巧。全书共有11章,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 2009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创建及设置图层,绘制二维基本对象,编辑图形,书写文字及标注尺寸,查询图形信息,图块及外部参照的应用,绘制机械图的方法和技巧,创建三维实体模型,图形输出等。《AutoCAD2009中文版辅助机械制图》内容系统、完整,实用性较强。
《AutoCAD2009中文版辅助机械制图》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各类培训班作为教材或参考书。
编辑推荐 《AutoCAD2009中文版辅助机械制图》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AutoCAD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1.1 学习AutoCAD基本操作
1.1.1 绘制一个简单图形
1.1.2 工作空间
1.1.3 打开及布置工具栏
1.1.4 调用命令
1.1.5 选择对象的常用方法
1.1.6 删除对象
1.1.7 撤销和重复命令
1.1.8 取消已执行的操作
1.1.9 快速缩放及移动图形
1.1.10 利用矩形窗口放大视图及返回上一次的显示
1.1.11 将图形全部显示在窗口中
1.1.12 设定绘图区域的大小
1.2 图形文件管理
1.2.1 建立新图形文件
1.2.2 打开图形文件
1.2.3 保存图形文件
1.3 AutoCAD用户界面详解
1.3.1 标题栏
1.3.2 绘图窗口
1.3.3 下拉菜单和快捷菜单
1.3.4 工具栏
1.3.5 功能区
1.3.6 命令提示窗口
1.3.7 滚动条
1.3.8 状态栏
1.4 AutoCAD多文档设计环境
1.5 综合练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设置图层、颜色、线型及线宽
2.1 创建图层及设置颜色、线型和线宽
2.2 控制图层状态
2.3 有效地使用图层
2.3.1 切换当前图层
2.3.2 修改图层状态
2.3.3 将对象修改到其他图层上
2.4 改变对象的颜色、线型及线宽
2.4.1 设置当前颜色、线型或线宽
2.4.2 修改对象颜色、线型或线宽
2.5 管理图层
2.5.1 排序图层及按名称搜索图层
2.5.2 删除图层
2.5.3 重新命名图层
2.6 修改非连续线型外观
2.6.1 改变全局线型比例因子
2.6.2 改变当前对象的线型比例因子
2.7 综合练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绘制直线、圆及简单平面图形
3.1 画直线构成的平面图形(一)
3.1.1 画直线
3.1.2 输入点的坐标画线
3.1.3 使用对象捕捉精确画线
3.1.4 实战提高
3.2 画直线构成的平面图形(二)
3.2.1 利用正交模式辅助画线
3.2.2 使用极轴追踪画线
3.2.3 使用对象捕捉追踪画线
3.2.4 实战提高
3.3 画直线构成的平面图形(三)
3.3.1 画平行线
3.3.2 利用垂足捕捉“PER”画垂线
3.3.3 利用角度覆盖方式画垂线和倾斜直线
3.3.4 用XLINE命令画水平、竖直及倾斜直线
3.3.5 调整线段的长度
3.3.6 打断线条
3.3.7 延伸线段
3.3.8 修剪线条
3.3.9 实战提高
3.4 画直线、圆、圆弧等构成的平面图形
3.4.1 画切线
3.4.2 画圆及圆弧连接
3.4.3 倒圆角
3.4.4 倒斜角
3.4.5 实战提高
3.5 综合练习
3.6 实训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画多边形、椭圆及简单平面图形
4.1 绘制具有均布和对称几何特征的图形
4.1.1 矩形阵列对象
4.1.2 环形阵列对象
4.1.3 镜像对象
4.1.4 实战提高
4.2 画多边形、椭圆等对象组成的图形
4.2.1 画矩形
4.2.2 画正多边形
4.2.3 画椭圆
4.2.4 实战提高
4.3 画有剖面图案的图形
4.3.1 填充封闭区域
4.3.2 填充复杂图形的方法
4.3.3 剖面图案的比例
4.3.4 剖面图案的角度
4.3.5 编辑图案填充
4.3.6 绘制工程图中的波浪线
4.4 综合练习
4.5 实训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编辑图形
5.1 用移动和复制命令绘图
5.1.1 移动对象
5.1.2 复制对象
5.1.3 实战提高
5.2 绘制倾斜图形的技巧
5.2.1 旋转实体
5.2.2 对齐实体
5.2.3 实战提高
5.3 对已有对象进行修饰
5.3.1 拉伸对象
5.3.2 按比例缩放对象
5.3.3 实战提高
5.4 关键点编辑方式
5.4.1 利用关键点拉伸对象
5.4.2 利用关键点移动和复制对象
5.4.3 利用关键点旋转对象
5.4.4 利用关键点缩放对象
5.4.5 利用关键点镜像对象
5.5 编辑图形元素属性
5.5.1 用PROPERTIES命令改变对象属性
5.5.2 对象特性匹配
5.6 综合练习
5.7 实训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二维高级绘图
6.1 创建及编辑多段线
6.2 创建多线
6.3 多线样式
6.4 编辑多线
6.5 分解多线及多段线
6.6 点对象
6.6.1 设置点样式
6.6.2 创建点
6.6.3 画测量点
6.6.4 画等分点
6.7 画圆环及圆点
6.8 画复杂平面图形的方法
6.8.1 创建图形主要定位线
6.8.2 画主要已知线段
6.8.3 画主要连接线段
6.8.4 画次要细节特征定位线
6.8.5 绘制次要特征已知线段
6.8.6 绘制次要特征连接线段
6.8.7 修饰平面图形
6.9 面域对象及布尔操作
6.9.1 创建面域
6.9.2 并运算
6.9.3 差运算
6.9.4 交运算
6.9.5 实战提高
6.10 综合练习
6.11 实训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书写文字和标注尺寸
7.1 书写文字的方法
7.1.1 创建国标文字样式及书写单行文字
7.1.2 修改文字样式
7.1.3 单行文字的对齐方式
7.1.4 在单行文字中加入特殊符号
7.1.5 创建多行文字
7.1.6 添加特殊字符
7.1.7 创建分数及公差形式文字
7.1.8 编辑文字
7.2 标注尺寸的方法
7.2.1 创建国标尺寸样式
7.2.2 删除和重命名尺寸样式
7.2.3 标注水平、竖直及倾斜方向尺寸
7.2.4 创建对齐尺寸标注
7.2.5 创建连续型和基线型尺寸标注
7.2.6 创建角度尺寸
7.2.7 将角度数值水平放置
7.2.8 直径和半径型尺寸
7.2.9 尺寸及形位公差标注
7.2.10 引线标注
7.2.11 修改标注文字和调整标注位置
7.3 尺寸标注综合练习
7.3.1 标注平面图形
7.3.2 插入图框、标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查询信息、块及外部参照
8.1 获取图形信息的方法
8.1.1 获取点的坐标
8.1.2 测量距离
8.1.3 计算图形面积及周长
8.1.4 列出对象的图形信息
8.1.5 查询图形信息综合练习
8.2 图块
8.2.1 创建图块
8.2.2 插入图块或外部文件
8.2.3 创建及使用块属性
8.2.4 编辑块的属性
8.2.5 块及属性综合练习
8.3 使用外部参照
8.3.1 引用外部图形
8.3.2 更新外部引用文件
8.3.3 转化外部引用文件的内容为当前图样的一部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绘制机械图
9.1 绘制轴类零件
9.1.1 轴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9.1.2 实例——轴类零件绘制
9.2 绘制叉架类零件
9.2.1 叉架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9.2.2 实例——叉架类零件绘制
9.3 绘制箱体类零件
9.3.1 箱体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9.3.2 实例——箱体类零件绘制
9.4 实训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三维建模
10.1 三维建模空间
10.2 观察三维模型
10.2.1 用标准视点观察模型
10.2.2 三维动态旋转
10.2.3 视觉样式
10.3 创建三维基本立体
10.4 将二维对象拉伸成实体或曲面
10.5 旋转二维对象形成实体或曲面
10.6 通过扫掠创建实体或曲面
10.7 通过放样创建实体或曲面
10.8 加厚曲面形成实体
10.9 利用平面或曲面切割实体
10.10 螺旋线、涡状线及弹簧
10.11 3D移动
10.12 3D旋转
10.13 3D阵列
10.14 3D镜像
10.15 3D对齐
10.16 3D倒圆角及斜角
10.17 编辑实体的表面
10.17.1 拉伸面
10.17.2 旋转面
10.17.3 压印
10.17.4 抽壳
10.18 与实体显示有关的系统变量
10.19 用户坐标系
10.20 使坐标系的xy平面与屏幕对齐
10.21 利用布尔运算构建复杂实体模型
10.22 综合练习——实体建模
10.23 实训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打印图形
11.1 打印图形的过程
11.2 设置打印参数
11.2.1 选择打印设备
11.2.2 使用打印样式
11.2.3 选择图纸幅面
11.2.4 设定打印区域
11.2.5 设定打印比例
11.2.6 调整图形打印方向和位置
11.2.7 预览打印效果
11.2.8 保存打印设置
11.3 打印图形实例
11.4 将多个图样布置在一起打印
11.5 创建电子图纸
11.6 在虚拟图纸上打印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
序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机械加工行业和电子技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机电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近年来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技术工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为满足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调整。
为了适应机电行业快速发展和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对教材的需要,我们在全国机电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了广泛调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各地中职教育教研成果为参考,以中职教学需求和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对教材建设的要求为标准,经过充分研讨与论证,精心规划了这套《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规划教材》,包括六个系列,分别为《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训课程系列》、《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系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系列》、《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系列》。
本套教材力求体现国家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中等职业学校双证书的需求,精简整合理论课程,注重实训教学,强化上岗前培训;教材内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知识点、技能点,避免重复;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以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套教材广泛参考了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面向优秀教师征集编写大纲,并在国内机电行业较发达的地区邀请专家对大纲进行了多次评议及反复论证,尽可能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方式符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的要求。
在作者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教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邀请活跃在各重点学校教学一线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主编。他们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同时具有实际生产操作的丰富经验,能够准确把握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他们具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能够将中职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教材中。
文摘 插图:

虽然AutoCAD可同时打开多个图形文件,但当前激活的文件只有一个。用户只需在某个文件窗口内单击就可激活该文件。此外,用户也可通过图1-28所示的【窗口】菜单在各文件间切换。该菜单列出了所有已打开的图形文件,文件名前带符号“√”的文件是当前文件。若用户想激活其他文件,只需选择相应的文件名即可。
利用【窗口】菜单还可控制多个图形文件的显示方式,如可将图形文件以层叠、水平或竖直等排列形式布置在主窗口中。
处于多文档设计环境时,用户可以在不同图形间执行无中断、多任务操作,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灵活方便。例如,设计者正在图形A中进行操作,当需要进入另一图形B中绘图时,无论系统当前是否正在执行命令,都可以激活另一个窗口进行绘制或编辑,在完成操作并返回图形文件A中时,系统将继续执行以前的操作命令。
多文档设计环境具有Windows的剪切、复制及粘贴等功能,因而可以快捷地在各个图形文件间复制、移动对象。此外,用户也可直接选择图形实体,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将它拖放到其他图形中去使用。如果考虑到复制的对象需要在其他的图形中准确定位,则可以在复制对象的同时指定基准点,这样在执行粘贴操作时就可根据基准点将图形复制到正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