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机械 >

机械原理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7040049791 ·条形码:978704004979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机械原理 去商家看看
机械原理 去商家看看

 机械原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7040049791
·条形码:978704004979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原理》按《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机械原理》注意用方法论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将运动倒置法、同性异形机构演化法、当量法、杆组法与速度瞬心法等基本研究方法贯穿于该课程的各章内容,并新编“机构创新设计法导论”一章。机构分析与机构设计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加强机构设计方面,主要是充实机构分析中孕育的机构设计基本知识。图解法与解析法两种方法兼容并存、相得益彰。图解法主要用于阐明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并为解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奠定基础;解析法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机构分析与设计的数学模型,以适应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解决工程问题的通用性。
《机械原理》编排有较多实例与正文相呼应,以便于读者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启发解题思路。
《机械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和机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机械原理》是由华大年所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2 机械原理课程的作用
1-3 怎样学习机械原理课程和使用本教材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概述
2-2 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2-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5 平面机构的低副代替高副法
2-6 平面低副的同性异形演化
2-7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习题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概述
3-2 平面机构位置的确定
3-3 速度瞬心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
3-4 用矢量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3-5 用解析法作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6 机构的运动线图
习题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益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4 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5 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6 机构的机械效益
习题

第五章 机械中的摩擦及机械效率
5-1 概述
5-2 移动副中的摩擦
5-3 螺旋副中的摩擦
5-4 转动副中的摩擦
5-5 机械效率及自锁条件
习题

第六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1 概述
6-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
6-3 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6-4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6-5 压力角、传动角、死点
6-6 按从动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等条件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7 按连杆位置或两连架杆相对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8 按连杆点轨迹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9 平面多杆机构的应用
习题

第七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7-1 概述
7-2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封闭方式
7-3 凸轮机构的基本名词术语
7-4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7-5 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7-6 用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7-7 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7-8 圆柱凸轮机构
7-9 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习题

第八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8-1 概述
8-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8-3 圆的渐开线及其性质
8-4 渐开线齿廓的定传动比及可分性
8-5 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其标准齿轮尺寸
8-6 渐开线齿轮的任意圆齿厚和公法线长度
8-7 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8-8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8-9 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原理
8-10 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8-11 变位齿轮传动
8-12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8-13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8-14 蜗杆蜗轮传动
8-15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习题

第九章 轮系及其设计
9-1 概述
9-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9-3 定轴轮系的应用
9-4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9-5 周转轮系的应用
9-6 复合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7 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8 行星轮系的效率
9-9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习题

第十章其他常用机构
10-1 概述
10-2 槽轮机构
10-3 棘轮机构
10-4 不完全齿轮机构
10-5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0-6 万向联轴器
10-7 主、从动轴垂直交错的曲柄摇杆机构
10-8 非圆齿轮机构
10-9 螺旋机构
10-10 组合机构
习题

第十一章 机械的平衡
11-1 概述
11-2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
11-3 不规则盘形回转件的质心位置及质量的确定
11-4 刚性回转件的动平衡
11-5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试验
11-6 回转件的平衡精度
11-7 平面机构平衡简介
习题

第十二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2-1 概述
12-2 机械运转的三个时期
12-3 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
12-4 在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
12-5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习题

第十三章 机构创新设计法导轮
13-1 概述
13-2 机构选型
13-3 同性异形机构演化法
13-4 再生运动链法
13-5 运动副变异法
13-6 叠加杆组法
13-7 几何学创成机构法
13-8 增减虚约束法
13-9 运动倒置法
13-10 运动分解与机构组合法
13-11 机器工作循环图
习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由轻纺类机械设计联合编写组编《机械设计》(上、下册)教材于1979年出版以来,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课程设置有了变化,原机械设计课程已分成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两门课程,为此本书第二版亦分为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两册教材出版。
机械原理教材是在《机械设计》(第一版)的基础上,总结作者讲授机械原理课程及解决机构分析及设计工程问题的经验,按照《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该教材的特色是用方法论阐述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1.每门课程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并有基本研究方法。所谓基本研究方法,是指本课程中特有的研究方法或者系统应用的方法。本教材力求将机械原理课程中下列基本研究方法贯穿其中。
1)同性异形机构演化法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为机构和机器,工程上有各式各样的机构,其中一些形态迥异而运动特性相同,即所谓同性异形机构。它们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规则,构成同性异形机构演化法。
2)运动倒置法(反转法、转换机架法、转化机构法)
机械原理课程重点讨论机构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运动倒置法可将相对运动转化为绝对运动处理。
3)当量法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有比较简单的和相对复杂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将相对复杂的问题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就是当量法的功效。
4)速度瞬心法
在机械原理课程中经常用运动学方法解决机构几何学问题,这比用数学方法求解更为简单。速度瞬心法是这种方法的典型,该法既能用于运动分析,又能用于力分析;既能用于分析,又能用于设计;既是图解法,又能转化为解析法。
5)杆组法
机器中有四杆机构,也有多杆机构。应用杆组法有助于掌握多杆机构的构成、分析和设计。
2.本教材从联系、发展和转化的观点来处理有关机械原理课程的各种关系。
1)机械原理课程与基础课的关系
机械原理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技术基础课,它是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在理论力学的虚位移原理的基础上,运用速度瞬心法可将机构的速度分析、力分析与其尺寸之间的联系在机构运动简图上显示出来.形成了机械原理中力分析的极力法。
文摘 插图:


第十三章 机构创新设计法导论
13-1 概述
机器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机构的创新。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是他们的理论基础、智慧、能力和心理的集中反映。创新设计分狭义与广义两类,前者指首创、突破及发明,后者指一般的技术革新和独到之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于机械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是向往的,但似乎又觉得是深奥莫测而无从着手。
这一章将向读者指出,机构创新设计的部分理论基础已经分散在本书有关章节中介绍;读者学好机械原理课程,掌握其基本研究方法,就可为今后从事机构创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章首先介绍机构选型,按生产上提出的功能要求,从同类或不同类机器中,或者在机构手册中,寻找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机构设计方案。这种方法简便、实用、易行,已为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和技术革新人员广泛采用。本章在此基础上应用机械原理基本研究方法,从现有机构或初选方案出发,通过演化、倒置、叠加、组合和变异等手段,衍生出可实现相同或相近功能的众多机构方案,为机构创新设计开辟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
当然,限于作者水平和本书篇幅,本章所述仅是机构创新设计法的入门;机构创新设计法的内容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不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从机构创新设计到新机器的诞生与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坚持不懈地实践与总结,则是成功必由之路。
机器中各机构应按其功能要求相互协调配合地工作,这是由机器工作循环图表现的。本章最后将扼要介绍机器工作循环图的基本知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