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酱缸震荡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020065627/9787020065622 ·条形码:978702006562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酱缸震荡 去商家看看
酱缸震荡 去商家看看

 酱缸震荡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020065627/9787020065622
·条形码:97870200656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典藏柏杨·杂文

内容简介 《酱缸震荡》凝聚了《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十年后柏杨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再思考,既充满了批判,也充满了希望。《丑陋的中国人》日译本出版后,在日本社会同样激起巨大反响,日本华裔作家黄文雄就《丑陋的中国人》涉及的一些问题,与柏杨展开近一步对话,遂有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后另附有柏杨从未出版的《未竟的访谈》,内容拓展到中西文化比较等,可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柏杨的思想。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酱缸文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都酱得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话,会感觉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要铲除你这种“独特”个性。中国酱缸文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而且很根深柢固地怀着“嫉妒心”,对每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都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中国文化因为缺少终极关怀和终极理想的基因,人们全部精力都贯注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又因为人口密集、竞争激烈,打压手段最简单而又立即见效,所以,不能衍生出尊重别人的人权精神,也产生不了平等观念。孟轲先生所谓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故意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人权精神,人权精神是尊重和平等,平民忽然“贵”过了君王,也是一种病态。
作者简介 柏杨,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不但是历史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如此丰富的人生不容易说得清,还是看他写的书吧!
媒体推荐 ?
编辑推荐 《酱缸震荡》十年后,柏杨与日本作家黄文雄再论《丑陋的中国人》
1985年,柏杨撰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直言不讳的内容,句句击中中国人的禁忌要害。十年后,柏杨再度面对“丑陋的中国人”这个问题,写下《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他认为中国人还有救,中国人会成为一个有尊严,而又尊重别人尊严的民族。
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专业书评 ?
目录
序 柏杨
壹 酱缸震荡
 1.我遗憾威胁不够
 2.诚实的人有祸了
 3.培养新的尊严
 4.扒粪运动
 5.就是学不会
 6.如果没有鸦片战争
 7.落后的烂国
 8.魔术巨棒
 9.只敢在“圣人”裤裆下跳来跳去
 10.死搅蛮缠
 11.不应总想自己的美德
 12.一窝蜂发飙症
 13.中国人都是好演员
贰 酱缸文化
 14.政治艾滋病
 15.有权势才算祖先
 16.孔丘和外来文化
 17.安史之乱救了日本
 18.中国只有政治文化
 19.士大夫自成体系
 20.劣质传统
 21.挣脱诅咒
 22.缺少终极关怀和终极理念
 23.鲁迅的定位
 24.“想当年”
 25.中国人不能忍受悲剧
叁 酱缸蛆惊蛰
 26.文化异象
 27.分裂产生民主
 28.伊达正宗的“狂奔”
 29.“师承”是一个毒瘤
 ……
肆 仁义道德
伍 中国的出路

附录 未竟的访谈
未竟的访谈(代序)
壹 中西文化怎么不一样
贰 何谓酱缸文化
叁 吃的文化为什么一直没有提升?
肆 平等为万念之母
伍 只有人的道德,没有事的道德
……
序言 谢谢日本作家黄文雄先生,由于他的建议和他提出的问题,使这一本书得以完成。最初只准备出日文本,后来才想到为什么中文本不能同步发行!
此时重新回顾一生的写作,除去开头十年的小说创作,第二个十年,我致力于社会现象的剖析与批判,然后.在铁窗下我再专攻十年历史。之后,继来的十年,我全心把《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在这整个写作过程中,我对国人根深柢固的观念和习性,有较深入的观察和体验的机会,所以,这本书也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一份自我检讨与期许。
我不相信生活在台湾这个衣食丰足宝岛上的国人,灵魂会就此麻痹下去,所以,我很兴奋地出版这本书。
1995年5月20日 台北
文摘 壹 酱缸震荡
  1 我遗憾威胁不够
自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问世以后,天下激荡。有如竹竿触到蜂巢,搞得群蜂乱飞、乱叮。甚至有人谩骂柏杨先生诋毁同胞,扰乱民心,真是“贱骨头”。或对一般大众误导,造成思想见识的混淆,影响社会人群的认知与信心甚巨等等。这可以说是日本或欧美难得一见的社会怪现象。从《丑陋的中国人风波》、《都是丑陋中国人惹的祸》等书,可见一斑。不知是否有暴力威胁?有关《丑陋的中国人》所产生的风风雨雨、前前后后,柏杨先生不知可否略述一下概况?感触如何?
说实在话,我遗憾威胁不够。我指的威胁不够,不是指暴力的威胁,而是指对我提出“丑陋的中国人”论点反驳的薄弱,使我感到泄气。今天这个话题,在我提出后第十一年,仍然受到日本读者的重视,最近还继续推出第二十一版,又引发深入的追踪探讨,才有日文版这本书的完成在先,而中文版的出版同步在后。我遗憾的是《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在我的国家,无论是台湾、香港,或大陆,除了情绪上的攻击,并没有更多深入的论辩和探讨。
一个人身处的背景和时代有很大关系。前天,我读到台北《联合报》报头下一则广告:
道歉启事
家母不幸别世,吾与妻小未尽孝道,又对外谣传吾姊争夺遗产,蒙二姊春霞体谅,不予计较,暨众姊妹同意无条件抛弃继承权,使吾顺利办理继承遗产。特此声明感谢并致歉。
道歉人:胡神贺陈淑真
新营市太子路153巷56弄3号
这则广告如同青天霹雳,使人看到台湾由传统社会的堕落、僵化、腐败、鄙陋,提升到平等、公道、理性、尊严,新观念建立的过程中,最丑陋的一面。广告中这对夫妇,恬不知耻地剥夺众姊妹法定应有的权益,就是仗恃传统恶习的包庇,我们需要对这类左右我们生活的丑陋观念或行为,予以揭发和革新。
同一个问题,由于时代的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当1960年代,如果有人推测会有一个文化人因“大力水手”一幅漫画的翻译,竟被苦刑拷打,坐牢十年,一定不会有人相信。可是如果有人推测,《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如果不在1980年代发行,而在1960年代发行,它的作者会处死,或至少也会监禁二十年,家破人亡。这项预言,不会有人怀疑它的可能性。” 不过,我十分幸运,它发表在1980年代,当时台湾的独裁政治已进入尾声,有气无力,我个人虽然仍受禁制,不能到大学讲演,但政府对作者并没有采取行动。
《丑陋的中国人》没有给我直接的威胁,这使我感到时代因素的重要,因为再睿智、再勇敢的人,生
……
后记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