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3836741 ·条形码:97875038367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去商家看看
去商家看看

 竹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3836741
·条形码:97875038367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百花盆栽图说丛书

内容简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本书站在园林观赏和家庭养竹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竹子的栽培历史、竹文化的形成、观赏竹的形态特征、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园林应用,尤其是家庭盆栽、盆景制作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了25属160个观赏竹种,并收录了多首历代咏竹诗词。非常适合广大爱好者、园林工作者、盆景制造者以及农林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文科,1963年生,河南省鄢陵县人。农艺师,河南省劳动模范、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2年毕业于河南省农业学校,1993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1999-200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习。现为中国花卉协会员,鄢陵县花卉办公室主任、河南省花协鄢陵县委员会主任、县政协常委。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的研究,先后获得农业部、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1 竹历史
 1.1 竹的栽培史
 1.2 竹的应用史
2 竹文化
 2.1 远古时期,奠定了竹文化发展基础
 2.2 夏至战国时期,竹文化轮廓形成
 2.3 秦至隋朝时期,竹文化日趋成熟
 2.4 唐宋时期,竹文化空前繁荣
 2.5 元明清时期,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3 形态特征
 3.1 竹子的地下茎
 3.2 竹秆
 3.3 竹枝
 3.4 叶与箨
 3.5 花与果
4 主要竹种
 4.1 单轴型观赏竹
 4.2 合轴型观赏竹
 4.3 复轴型观赏竹
5 分类分布
 5.1 竹系统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5.2人为分类
6 生长发育
 6.1 散生竹的生长发育
 6.2 丛生竹的生长发育
 6.3 混生竹的生长发育
 6.4 竹子开花与结实
7 引种繁殖
 7.1 观赏竹的引种
 7.2 观赏竹的繁殖
8 栽培管理
 8.1 观赏竹的栽培
 8.2 观赏竹的管理
9 病虫防治
 9.1 观赏竹的病害及其防治
 9.2 观赏竹的虫害及其防治
10 园林应用
 10.1 观赏竹的应用价值
 10.2 观赏竹的园林应用
 10.3 观赏竹的家庭盆栽应用
附录
 (1)历代咏竹诗词选辑
 (2)传说故事
 (3)文字语汇
……
文摘


书摘
在长沙左家公山一座战国古墓中出土的,是支用实心竹杆为笔管的毛笔,其形制与今天的毛笔没有本质的区别。
诗歌的创作也已涉及到竹子。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五首,出现七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诗经?卫风淇奥》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竹子,还被广泛用于工程设施建设和兵器。据《史记?河渠书》载,战国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主持修建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伐竹编巨笼,筑成石笼大堤实现分流的,使300多万亩农田变为肥田沃壤,奠定了天府之国的基础。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在少数民族中相当普遍,以云南南部最为典型,流传至今。《周礼》中记载:“六弓、王弓、弧弓,以射革弓;夹弓、庚弓以射千侯、鸟兽;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证明周代已用竹制作兵器或狩猎工具。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兵器有450件,其中弓箭最多,弓箭上漆孔、细画,极为精巧,反映了当时人们竹制品制作技艺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由于竹子在当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赞竹、咏竹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最早吟咏竹子的,要数《诗经》和《楚辞》。如《卫风?淇奥》中就有“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的诗句,用来烘托环境,比喻“有匪君子”的神采。《小雅?斯干》则有“如竹苞矣”的句子,形容人们像竹子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诗人屈原也留下了“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的诗句,将竹子聚群丛生、刚直挺拔的特点和人们的精神气质联系起来。
2.3秦至隋朝时期,竹文化日趋成熟
秦统一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长达550年的混乱局面,也促进了竹文化在传承春秋战国时期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日趋成熟。
竹子的加工深度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度大为增强。如毛笔的制作与使用更加普遍。考古发掘这一时期的毛笔也就多起来。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3支,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2支,甘肃武威磨咀子东汉墓出土了2支。这些毛笔与战国时期的毛笔有明显的不同。战国时期以毛缠缚于笔杆一端作笔头,而秦汉时则改为将先制作好的笔头安装于镂空的笔杆一端。竹已被深加工用来制作“竹布”。晋.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记载:“箬竹,叶疏而大,……彼人取嫩者、浸纺绩为布,谓之竹练布。”,“竹箨也被用来编制成帽子,称为竹叶冠、“刘氏冠”,因刘邦没有发迹时曾戴过这种用竹箨制作的帽子。
精细竹简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