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308035166 ·条形码:97873080351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深海科考探险日记 |
 |
|
 |
深海科考探险日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308035166
·条形码:97873080351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大量深海探险考察插图,运用流畅、简明的文字记述了“海底火山、深海微生物、海底资源、海上风暴”等探险经历。
媒体推荐 书评
2001年12月7日,星期五。北纬44度,东经7度。尼斯,法国。晴。
深夜,艾彼丝旅馆,那是位于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家寻常的旅馆。一串串长长的电话号码,连同分分秒秒的时间一起从我的指尖下流过。作为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组织的空气压缩动力汽车考察团的一名成员,我一整天都处在紧张进行着的考察法国MDI公司的新产品——压缩空气动力汽车的活动中。一天的工作下来,人已十分疲惫,但今晚陪伴我的却不是沉酣的梦乡。此时,我正对着一部挂在艾彼丝旅店大堂的公用电话,焦急地拨着电话。我要拨的电话。一个个都是跨越洲际的国际长途。
法国与中国时差七个小时,因此我不得不在法国的深夜同处在白昼中的中国通过越洋电话进行联络。妻告诉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丁抗博士正急着四处找我。在得知我随科技部的考察团正在法国后,他竟然把电话打到国家科技部去了。我也有些着急,这么十万火急地找我,究竟丁抗有什么重要的事呢?终于,在接通了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叶瑛博士的电话之后,我才得知原来丁抗急着找我,是想确认我有无可能在今年的12月16日之前赶到美国,参加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代号为“探险9号”的、位于北纬9度~2l度的海底火山科学考察活动,以替代一位临时不能参加考察的机电工程专家。考察活动于明年1月3日开始,在墨西哥
的一个海滨城市报到并出发。由于所剩时间已是如此之紧张,所以他希望我能够立即给予明确的答复。至于要求我必须赶在12月16日前到达美国,是希望我能在科考设备装箱运往墨西哥之前,对这些设备有全面的了解,为将来上船后能切实担负起我的职责——正确且熟练地使用与维修设备,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来法国之前,我对丁抗提及的这次科考活动就略有了解。前不久,我及我的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两项有关海底火山热液口采样测试设备研究的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因此我们对国际上,尤其是美国人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十分关注。“探险9号”计划将利用当今美国最先进的海底考察工具——阿尔文载人深潜器及其母船亚特兰蒂斯号科学考察船,赴位于墨西哥附近海域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底火山考察区——东太平洋北纬9度到21度,进行为期35天的考察。海底火山是一个俗名,改用学术界语言来说是海底热液的考察。时间是从2002年1月5日至2002年2月11日。阿尔文载人深潜器在国际海洋研究界是久负盛名的,对于海底火山的科考活动,我也已是神往已久了。我岂能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当然去!”
这是在拨通丁抗的电话后我说的第一句话,毫不犹豫。
然而,随着这句承诺,我的麻烦也接踵而来。第一,旅费问题——我必须筹措到从中国到美国,再到墨西哥的旅费以及在美、在墨的生活住宿费用。第二,申请资格核准问题——要想参加科考团,就必须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同意。因为上亚特兰蒂斯号工作35天,需要费用10万美元,这笔钱自己是掏不起的,必须要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资助。所以,第一个麻烦意味着一大笔开支,而第二个麻烦则同电话“面试’’和一堆烦琐的文字填表工作联系在一起。还有第三个麻烦,也是最紧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即我在法国的科考活动要到12月16日之后才告结束,那么,我要怎样才能够准时赶到美国呢?
……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大量深海探险考察插图,运用流畅、简明的文字记述了“海底火山、深海微生物、海底资源、海上风暴”等探险经历。
目录 序
1.登上亚特兰蒂斯号
2.亚特兰蒂斯号科考船
3.阿尔文深潜器
4.阿尔文的第一次下潜
5.“探险9号”科学探险活动
……
文摘 书摘
这种性质的科研考察,是一个时间跟踪性质的系列考察项目,因此每次考察的目的、内容、下潜的地点、需要采集的数据种类都十分明确。每次考察之后,都会做好标志工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标志工作主要是靠放置标志牌(Marker)来实现的。标志牌是用一种塑料桶盖做成的,真正是废物利用,只要剪出一个扇形,用彩笔做上标记就可以了。每次下潜时都会放置一些新的标志牌。所以,虽说今天是这次探险活动的首次下潜,科学家们也能很快找到上一次考察留下的标记。
在阿尔文上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每一个第一次乘坐它下潜的人顺利返回的时候,都得品尝一下变成落汤鸡的滋味。大家用各式的盛水器皿,或一哄而上,或趁人不备,把水整个儿倒在他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直到浑身透湿为止。这很有些像我国傣家的泼水节,被泼水的人虽然外表狼狈,心里可是美滋滋的。因为围着向他泼水的人越多,证明他平时的人缘越好,而手持水桶的那位毫不留情的人,必定是平日里与他亲密而且交好的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风俗都有共通之处,比如某人在海上第一次穿越赤道,那么他一定也会受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折磨”,其中浇水洗礼是最常见的。其目的是深远的,它就是要在你的生命中,把这不寻常的一天永远地铭刻下来,让这份记忆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永远不再忘却。
第一次坐阿尔文潜器的比尔可是劫数难逃了,大家早早地备好了几大桶冰水,在一旁等候着。也许是大伙还不那么熟识,再加上比尔可是一名受人尊敬的知名教授,当他缓慢地穿过一旁准备着的人群时,一时竟没人敢上去泼水。这时,潜器艇长帕特站了出来,他让比尔老老实实地站在黄线上,二话没说就劈头盖脑浇了两桶冰水。比尔一边被浇着,一边嘴里咕哝着,说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下潜了。仔细想想也是啊,上午阿尔文不是出了点故障,下潜到200米就返回过一次吗?这次可确确实实是比尔的第二次下潜呢。大伙哄堂大笑,也就不客气地把准备好的冰水全泼了上去。我的任务照旧是在一旁为比尔拍照,照下了他的狼狈,也照下了他的欢乐。
结束了泼水仪式,丁抗和我从潜器前端的作业篮中取下了两只传感器系统,并带回了实验室。我们打开了机器,准备检验比尔带回来的第一天的战果。在计算机屏幕上,温度曲线先是急剧升高,然后又迅速下降,大约从0度升到近400度,又从400度降到近0度。对应的各种表征化学量的参数,如H2S、H2等等各量,也都按预计的规律正确地变化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