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7068272/9787807068273 ·条形码:9787807068273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歌抄 |
 |
|
 |
歌抄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7068272/9787807068273
·条形码:97878070682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悦读文丛
内容简介 童年时候,我最早听见钢琴,就仿佛旧街陋巷的门前从天而降开来了一整列火车。它把我的家变成了一个从此向往着远方的荒凉站台。
音乐使我们明白,甚至毁灭和死亡,也可以开口咏唱,也有一个活人似的呼吸的喉咙。死亡会朝向我们大声说话,那声音有时竟如同初恋时的呢喃情话。
《母亲教我的歌》、《黑眼睛的少女》、《山中忆故人》、《半个月亮爬上来》、《茉莉花》、《雨滴》、《苏丽珂》、《红河村》、《多那多那》、《暴风雨》、《多年以前》、《友谊地久天长》、《牧场上的家》、《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抄》收录了庞培的一些散文作品。
作者简介 庞培,江苏江阴人。少年时开始写小说.后以诗歌创作为主,兼写散文随笔。1993年发表诗作《一个人的命运》。1996年发表长篇散文《乡村肖像》、《五种回忆》,因其独特的文本、深刻细致的视野反映了江南乡镇的日常生活,在文学界和读书界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是20世纪90年代“新散文”写作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曾获1995年度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年度“柔刚诗歌奖”。参加北京《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
编辑推荐 童年时候,我最早听见钢琴,就仿佛旧街陋巷的门前从天而降开来了一整列火车。它把我的家变成了一个从此向往着远方的荒凉站台。
音乐使我们明白,甚至毁灭和死亡,也可以开口咏唱,也有一个活人似的呼吸的喉咙。死亡会朝向我们大声说话,那声音有时竟如同初恋时的呢喃情话。
良宵,教我如何不想她,长城谣,月儿弯弯照九洲,二泉映月,流水,半个月亮爬上来,茉莉花,初恋的地方,寒春风曲,夜来香。
目录 1.苏武牧羊
2.小路
3.良宵
4.在路旁
5.教我如何不想她
6.长城谣
7.月儿弯弯照九州
8.重归苏莲托
9.金发的珍妮(一)
10.金发的珍妮(二)
11.二泉映月
12.骊歌
13.流水
14.夏天里最后的玫瑰
15.海鸥
16.深深的海洋
17.母亲教我的歌
18.黑眼睛的少女
19.山中忆故人
20.半个月亮爬上来
21.茉莉花
22.雨滴
23.苏丽珂
24.红河村
25.多那多那
26.暴风雨
27.多年以前
28.友谊地久天长
29.牧场上的家
30.在那遥远的地方
31.闪亮的日子
32.初恋的地方
33.故乡的亲人
34.寒春风曲
35.夜来香
36.伦敦德里小调
37.送别
后记
……
序言 《歌抄》原来的名字有一个“旧”字。这之前,更是叫做《音乐故事集》。题目起得很大,也颇典雅,内容都是我初习文学时的一个心结。那是我十五六年前,一个完整短篇小说集的构思。不知不觉这么些年,小说没写成,却弄就了现在这样散文随笔相糅杂的样子。我至今仍旧相信,一本以器乐小品、流行歌曲为主线,精致有趣的中短篇小说集的结构,仍旧是成立的,且不乏巧妙。犹如《十日谈》背后的薄伽丘,《坎特伯雷故事》之余的乔叟。实在是本人能力有限,空想多,真正动起手来,没有多少本领,造成目前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早年小说的抱负没了踪影,连散文也掺了太多的“水分”而弄不大像样,只剩下一个与本书题旨相关的少年时代岁月的记忆,斑斑虫蛀的摊放到桌面,勉强字迹可辨。除了作者十六七岁时欢喜的歌曲,这本书大概传递不了什么像样的信。
文摘 李陵言罢,起舞,唱起悲凉的歌曲: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极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职责,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子卿是苏武的名字。李陵泣下数行,与苏武诀别,以求好友能深深地理解自己的悲苦:“想当初我被迫投降,因为汉地还有生我的母亲,我还有一线伺机洗刷耻辱、立功赎罪回老家的希望。可是后来有人造谣说我在教匈奴人练兵,以对抗汉军。武帝一怒之下,杀了我全家。现在母亲大人也不在了,我还有什么归乡的希望?只有苏兄你啊,明白我的心。这一别,从此永难再见了!”
大将军李陵在宴席上唱的歌曲,是他自己即席创作的诗。昭明太子《文选》中收集有苏武李陵的诗作,十分动人,文学史家们称之为“苏李诗”。到了以后的唐代,杜甫曾说:“李陵苏武是吾师。”(《解闷绝句》)元稹则说:“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杜工部墓志铭》)白居易也认为:“五言始于苏、李。”《与元九书》)
想当初,汉武帝在他祖父李广逝世二十周年时,召见李陵,想委派做军队的后勤,李陵叩头请求:“我手下战士,都是荆楚剑客奇才勇士,力能扼虎,射箭百发百中。我愿单独成军。去兰干山以南,和敌人决战。”汉武帝叹服:“将军不肯附属于别人啊,我发放军队太多了,没有多余的骑兵战马给你。”李陵回答:“不必了,我愿以少击多,只带五千步兵……”
后记 “5·12汶川地震”,一场暴雨过后,电视上看见许多倒塌的民居校舍,废墟上随处散落的中小学课本,一册册合上或打开的《地理》、《语文》……印证一双双灾难过后断然逝去的眼睛。一处处生机盎然的课堂已然空无一人。而诗人们在遥远的往昔说过的话,仍旧值得反复听取:“忧伤可以说是美的杰出伙伴。以至于我很少考虑,不包括痛苦的一种美……”
(波德莱尔)
除了渐渐沉寂的呼救声以及放眼望去犬牙交错的大面积废墟,我们很少再能听见和看见别的什么了。我自己也有一个属于我个人的年代废墟,写作正是我徘徊于断垣残壁间的自救。这里,一杯水、一缕光线都是可疑而又十分珍贵的。我们遭遇了共同的灭顶之灾。我们认识和辨别美已经很吃力了,我们无心读诗,我们唱一首歌灰头土脸。说地震为我们总结了这个时代,如同诗人北岛多多们的“我——不——相——信——!”或“埋在让他们恨的地点,”为我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