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电路理论基础

2010-03-07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53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040130130 ·条形码:9787040130133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电路理论基础 去商家看看
电路理论基础 去商家看看

 电路理论基础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53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040130130
·条形码:9787040130133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路理论基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1996年《电路理论基础》(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除保持第2版教材特色外,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考虑: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便于自学;适度增删,突出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使物理概念、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有机结合;针对系列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理顺与前期课及后续课关系。
全书共分15章,具体内容是: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线性直流电路、电路定理、非线性直流电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正弦电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二端口网络、均匀传输线,另有3个附录,附录A 磁路,附录B 0rcAD/capture,Pspice概要,附录C MATLAB概要。
《电路理论基础》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元件 
1.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 电功率与电能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阻元件
1.6 独立电源
1.7 受控电源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2.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2 电源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2.4 支路电流法
2.5 回路电流法
2.6 节点电压法
2.7 运算放大器
2.8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路定理 
3.1 置换定理
3.2 齐性定理与叠加定理
3.3 等效电源定理
3.4 特勒根定理
3.5 互易定理
3.6 对偶原理

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
4.3 数值分析法
4.4 分段线性分析法
4.5 图解法 

第5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感元件
5.3 耦合电感
5.4 理想变压器

第6章 正弦电流电路 
6.1 正弦电流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 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6.5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6.6 GCL并联电路的导纳
6.7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6.8 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6.9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6.10 复功率
6.11 最大功率传输
小结
习题6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三相制和多相制
7.2 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
7.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4 不对称三相电路示例
7.5 三相电路的功率
7.6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小结
习题7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8.1 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
8.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8.3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功率
8.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8.5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谐波
8.6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8.7 傅里叶积分和傅里叶变换
小结
习题8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9.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9.2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9.3 串联谐振电路
9.4 并联谐振电路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10.1 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10.2 电路量的初始值
10.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0.4 阶跃函数和:中激函数
10.5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6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0.7 求一阶电路暂态过程解的三要素公式
10.8 卷积积分
10.9 二阶电路的暂态过程
10.10 状态变量分析法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11.1 拉普拉斯变换
1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1.3 拉普拉斯逆变换
11.4 复频域中的电路定律与电路模型
11.5 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11.6 网络函数
小结
习题1l

第12章 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12.1 非线性电容与非线性电感
12.2 非线性动态电路的状态方程
12.3 数值分析法
12.4 分段线性分析法
12.5 小信号分析法
12.6 状态平面分析法
12.7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
13.1网络的图树
13.2基本回路和基本割集
13.3关联矩阵及基尔霍夫定律方程的关联矩阵形式
……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第15章 均匀传输线 
附录A 磁路 
附录B OrCAD/Capture, PSpice概要 
附录C MATLAB概要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序言 《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于1996年出版至今已7年有余。这期间为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各高等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制定面向21世纪的培养计划。与此同时,教材建设也面临许多新课题。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针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围绕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由此确定了《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的修订思想。
本书第二版采用以电路状态为线索,按照直流稳态、正弦交流稳态、非正弦周期稳态和暂态的叙述体系,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在体系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本次修订在继续保持这一体系的基础上,着重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修订工作。
(1)围绕教材主要体系,进一步理顺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学实用性
将原第l章中的网络图论、网络矩阵内容后移至第13章“网络的图、网络矩阵和网络方程”,将电阻元件和电源前移至第1章。由此降低了起点难度,使次要内容便于取舍,并为第2章分析线性直流电路奠定基础。
将原第2章的二端口参数矩阵后移至第14章“二端口网络”并加以充实,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将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单独组成第5章安排在正弦电流电路之前。这样在讲授这些元件之后即可得到应用,增强了内容的连贯性。
修改了“均匀传输线”一章的叙述体系。将第二版中直流稳态一交流稳态一暂态的体系结构修改为暂态一直流稳态一交流稳态的体系结构。因为在暂态过程中易于建立起行波及其入射和反射等概念。另外,基于拉普拉斯变换的有关暂态分析表达式,完全可以推广到直流和正弦稳态分析中。
(2)适度增删,突出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
本次修订删掉了回转器元件、混合分析法、考虑漏磁时的磁路计算等内容。在“线性直流电路”一章增加了改进节点电压法的内容,加强了节点电压法的实用性;在“二端口网络”一章增加了对称二端口网络的特性参数内容,为将来从事滤波器的分析和设计做好准备。在“均匀传输线”一章增加了信号的无畸变传输内容,以适应当前通信和网络工程的需要。上述所增内容虽不属电路理论的最新成果,但在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仍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