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7508441575 ·条形码:978750844157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菏泽黄河大事记 |
 |
|
 |
菏泽黄河大事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7508441575
·条形码:978750844157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菏泽黄河大事记》是《菏泽市黄河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菏泽黄河大事记》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记述渮泽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和新事,努力向人们勾勒一幅简明、生动、真实的治黄画卷。
《菏泽黄河大事记》的内容十分广泛,但重点记载的是:重要治黄法规、规划、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视察菏泽黄河的活动及其所作的重要指示;重要的黄河考察、查勘、观测、科研及调水调沙活动;引黄灌溉、放淤改土、城市供水等黄河水沙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的显著成绩;防洪、防凌、重大险情及抢护、洪水黄河河务局机构重大变革和重要人事任免;黄河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模范个人;新的治黄建议、方略的提出以及重要的理论著述;渮泽市范围内发生的与治黄有关的其他重要事件。
编辑推荐 《菏泽黄河大事记》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记述了人民治黄的艰辛历程和重大事件,此书的出版能使人们了解治黄事业的历史轨迹和巨大变化,并为今后的治黄事业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目录 序
凡例
1946年
冀鲁豫行署调查黄河故道
中共中央就黄河归故问题作出指示
冀鲁豫边区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在菏泽成立
花园口堵复工程危及冀鲁豫解放区
国共双方商谈黄河堵口复提问题
国共双方达成《开封协议》
国共双方达成《菏泽协议》
中共中央坚决反对我国民党政府撕毁《菏泽协议》
南京会谈达成协议
冀鲁豫解放区沿黄各县致电黄泛区同胞
冀鲁豫解放区请愿团赴南京请愿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第一号治河复堤通知
冀鲁豫边区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更名
冀鲁豫行署部署第一期复堤工程
冀鲁豫黄委会第一修防处成立
冀鲁豫黄委会第三修防处成立
冀鲁豫行署发布修堤命令
冀鲁豫黄委会部署复堤工作
美籍顾问塔德察看复堤工程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呼吁暂停花园口堵口
国民党军队掠夺解放区治河物资
周恩来向马歇尔提出暂停堵口
上海会谈达成协议
周恩来接见冀鲁豫解放区党政负责人
张方任冀鲁豫黄委会黄主任
中共代表提出花园口堵口工程必须推迟
国民党政府悍然向解放区放水
1947年
中共代表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违约堵口
花园口引河分流水头进入东明县境
中共治黄干部刘杰三惨遭杀害
孟晓东任第三修防处主任
国民党军队焚掠大批治黄物资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嘉勉冀鲁豫黄河复堤工作
冀鲁豫军区黄河揭批部成立
冀鲁豫黄委会提出治黄方针
花园口堵口工程合龙
冀鲁豫行署训令要求立即迁移滩区群众
国民党军队破坏鄄城江苏坝
冀鲁豫行署号召全区人民修堤自救
仲堌堆险工转危为安
黄河复堤工程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菏泽召开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冀鲁解放区完成南岸复堤工程
刘邓首长嘉奖黄河司令部
国共双方黄河复堤谈判破裂
冀鲁豫区部署黄河防汛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表扬治黄干部
冀鲁豫行署变更修防机构隶属关系
冀鲁豫解放区地方部队保卫江苏坝
张含英撰写《黄河治理纲要》
冀鲁豫治黄工作遭受国民党军巨大破坏
五百名干部职工杨集抢险
国民党军队在黄花寺扒堤决口
冀鲁豫解放区调查黄河故道居民损失
冀鲁豫解放区召开首次安澜大会
1948年
国民党军队肆总破坏鄄城江苏坝险工及南岸堤坝
冀鲁豫黄委会决定开展春季复堤
赵明甫任冀鲁豫黄委会副主任
冀鲁豫沿黄基层组织增设护堤委员
国民党军队新五军封锁临濮黄河渡口
河北修防处支援南岸堤防整修
东明高村大抢险
冀鲁豫区委布置防汛工作
中共中央发言人就高村抢险发表紧急呼吁
冀鲁豫行署规定黄河抢险可直接调用民工
孟子明兼任第三修防处主任
冀鲁豫区委做出黄河防汛决定
冀鲁豫黄委会首次考察黄河
冀鲁豫黄委会隶属关系变更
冀鲁豫黄委会首次架设沿黄电话线路
张含英任冀鲁豫黄委会顾问
三大解放区筹建统一治黄机构
1949年
冀鲁豫黄委会调整下属治河机构
南华民主县绿化黄河堤防
冀鲁豫黄委会发出《复堤通知》
冀鲁豫行署颁发《保护黄河大堤公约》
第三修防处驻进郓城县大渚潭村
冀鲁豫黄委会防汛会议在菏泽召开
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
黄委会发出防汛通知
沿黄人民战胜黄河归故后的首次洪水
东平湖被黄河防总定为蓄洪区
平原省黄河河务局成立
第三修防处抢修大堤子埝
郓城义和庄抢堵大堤漏洞
梁山县大陆庄民埝决口成灾
平原省委决定建立三级黄河防汛指挥部
郓城、梁山抢护大堤
黄河职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平原省政府重申第三修防处受双重领导
豫、平、鲁三省联合考察黄河修防工程
1950年
黄委会改组成流域性机构
黄河下游大堤设置公里桩
第三修防处改称菏泽黄河修防处
政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各级防汛机构的决定》
黄委会发出防汛指示
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成立
豫、平、鲁三省完成春修任务
黄河防总发布防汛工作决定
黄委会与平、鲁两省河务局查勘东平湖
黄河防总对东平湖蓄水问题作出决定
王化云一行查勘东平湖蓄洪工程
鄄城八孔桥至梁山十里堡洪水漫滩
水利部协调东平湖蓄洪达成协议
吴德功等被授予“平原省劳动模范”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菏泽黄河第一次大复堤
1951年
菏泽黄河部分封河
杨汝卿等被授予“平原省劳动模范”称号
菏泽修防处开展治黄爱国劳动竞赛
平原省召开庆祝黄河安澜大会
鄄城县田楼土方队成为全河春修旗帜
政务院作出预防黄河异常洪水的决定
黄河职工捐献“黄河号”飞机
黄河下游防汛会议召开
黄委会组织协商东平湖滞洪区运用问题
杨克民任菏泽修防处副主任
菏泽修防处锥探大堤清除隐患
黄委会组织抢修汴济电话线路
1952年
黄河防总作出防汛工作决定
黄河防总改变防洪标准
菏泽地委要求黄河防汛做到“有备无患”
豫、平、鲁三省黄河春修工程全部结束
黄委会首次整编历年黄河水文资料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
附录
编后记
……
序言 值此纪念人民治黄60周年之际,菏泽黄河河务局推出《菏泽黄河大事记》一书,并邀我作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全书,深深感到这部专业志书全面而又系统地展现了菏泽人民治黄60年的历史。
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开始了黄河治理的新纪元。菏泽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冒着国民党军队的炮火,推土筑堤,抢修坝岸。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战4年,加培大堤土方220.8万立方米,及时修复了故道堤防,并战胜了高村险工1948年重大险情和1949年“黄河归故”后的首次大洪水,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52年10月,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黄河系统职工牢记这一教导,按照各级政府的部署,与沿黄军民齐心协力,携手治黄,战胜了历年伏秋大汛,引黄兴利,为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水上长城,铸就伟业。1950年至2000年,国家出资对菏泽临黄大堤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修做土方1.3亿立方米,总投资5.46亿元。同时,在堤身、淤背区、柳荫地植树种草,形成以黄河大堤为载体、林草结合的绿化带。2005年6月,总投资9.69亿元的东明62公里长堤防建设工程全线告捷,完成土方0.4亿立方米、石方18.58万立方米,形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堤防。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菏泽黄河已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改变了历史上单纯依靠堤防的局面,为战胜洪水和凌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众同心,驯服黄龙。历史上,菏泽堤防曾多次出险,仅从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修筑黄大堤至1938年花园口决堤的63年间,黄河在菏泽决口就有30个年份、51次。洪水无情人有情,誓与堤坝共存亡,正是60年间菏泽军民团结抗洪的真实写照。1946年至今,花园口站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共发生了12次,却没有一次冲决大堤。
文摘 1955年
东平湖蓄洪区排除积水恢复生产
2月 为及早排除东平湖蓄洪区积水,恢复生产,黄委会、治淮委员会、东北大伙房水库、江苏无锡水利队等支援了抽水机180余台,并派技术人员协助安装抽水设备和排水工作。每昼夜向东平湖抽排积水180万立方米。4月底完成6667公顷土地积水排除任务。
苏泗庄等水位站实行双重领导
4月1日 黄委会决定将鄄城苏泗庄等10个水位站实行双重领导。除业务由黄委会负责外,其他行政、干部等均划归山东河务局领导。
山东河务局部署堤防加固工程
4月16日 山东河务局在《关于1955年加固工程的指示》中指出:山东黄河两岸千里大堤,有许多老口门,基础很差,不少堤段临背悬殊,今年只能选择重点,本着做一处成一处的精神,解决关键性工程。为防止削弱堤身,在临河堤脚进行抽槽换土时(即堤脚挖槽换成黏土),黏土要随堤坡修至保证水位以上,形成隔水墙;在堤身已发生渗水的堤段,要在背河做反滤层,以降低堤身浸润线。加固工程要保证质量,派专人进行技术指导,锥探大堤,发现隐患务求翻修彻底,做到锥一段清一段,不留后患。
黄委会公布河产管理暂行办法
4月 黄委会公布《河产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凡黄河所有柳荫地及各种树木、土地、房屋、庙基、砖瓦窑、池塘(水坑)、苗圃等均属河产管理范围,应由各基层单位成立河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养护好现有河产。
后记 为了纪念人民治黄事业60周年,菏泽黄河河务局于2006年4月下旬着手编纂《菏泽黄河大事记》,并要求9月完成编纂任务。经过历时5个月的紧张工作,编纂工作基本告竣。
《菏泽黄河大事记》1855~1945年部分摘自《菏泽地区黄河志》,作为附录附于书后。
《菏泽黄河大事记》1946~1985年部分因缺少资料,记载不确,或语焉不详,或行文过简,或诸说并存,编者颇费心力。在编写过程中,除参照《菏泽修防处黄河志资料长编》、《菏泽地区黄河志》之外,又多方咨询,反复考证,认真辨析,逐条增补。其间,参阅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编著的《民国黄河大事记》、《黄河志》之卷一《大事记》、山东黄河河务局编著的《山东黄河大事记》、山东省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菏泽地区志》以及菏泽地区有关县(市)志,使之逐步臻于完备。
《菏泽黄河大事记》1986~2002年部分,资料收集工作始于2003年9月初,2004年8月底完成。参加此项工作的有杨玉柱、祝传德、亓正华、王文超、皮殿卿、张玉琴、刘玉华、曹玉坤、李艳菊等。《菏泽黄河大事记》编纂期间,杨玉柱、亓正华又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了校核。
《菏泽黄河大事记》2003~2005年部分,资料收集工作是由马金朝、皮殿卿在编纂期间完成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室、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志编纂办公室、菏泽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等对《菏泽黄河大事记》的编纂工作十分关注,经常进行指导和帮助。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袁仲翔、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志》副主编窦守宽均年逾花甲,仍坚持审阅全书,提出大量书面意见。菏泽人民治黄事业的经历者和见证人孟晓东、郭国材在审阅书稿时讲述了亲身经历。《菏泽黄河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还得到菏泽黄河河务局机关各部门、局属各单位、梁山黄河河务局的积极支持。 《菏泽地区黄河志》主编于嘉珍、副主编齐灿钲对《菏泽黄河大事记》的编纂和出版也很关心,多次对编纂工作提出建议。孟青云、田德本、姜西林、许建中、王春迎、王玉华等历届修防处、河务局主要领导对《菏泽黄河大事记》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刘守文、许明军、孔令金、元传周等为 《菏泽黄河大事记》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