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水利 >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

2010-03-07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 ·ISBN:7806211586 ·条形码:97878062115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 去商家看看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 去商家看看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
·ISBN:7806211586
·条形码:97878062115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系统论述了:河势演变及“横河、斜河”问题,已有整治工程的经验,河道整治的原则、方案及措施,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影响,黄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河型成因与转化问题以及已有工程条件下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整治方案条件下的中常洪水、大洪水、高含沙洪水的模型检验试验。对“横河、斜河”的认识,提出的河道整治原则与新结构新材料试验原则,只有按照治导线及依其确定的整治工程位置线新修和续建工程才能有效地控导,微弯型整治是河道整治的好方案,二滩的滞沙作用及嫩滩的调沙作用,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可能发生的水沙条件,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河势演变及整治工程的适应性,以及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河型转化、来沙系数、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律等的论述,不仅对黄河河道整治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河道整治的学科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可供从事河床演变、河道整治、防洪、河工模型试验、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编辑推荐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游荡性河段概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第二节 河势演变概况
第三节 河道整治概况

第二章 游荡性河段的河势演变与河型
第一节 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分析
第二节 游荡性河段的“横河、斜河”
第三节 高含沙洪水期的河势演变
第四节 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成因探讨
第五节 游荡性河段河型转化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 已有河道整治工程分析
第一节 河道整治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河道整治工程的作用
第三节 忧郁工程条件下的模型试验
第四节 游荡性河道的可整治性

第四章 游荡性河段的河道整治措施
第一节 河道整治原则
第二节 河道整治方案
第三节 河道整治措施
第四节 河道整治方案的模型检验试验

第五章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第一节 艾山以上河道调沙特性分析
第二节 高村至陶城铺河道整治对断面形态及输沙的影响
第三节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本河段的影响
第四节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艾山以下河道冲淤影响分析

第六章 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水沙条件下游荡性河段冲淤特性
第二节 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期的河势演变
第三节 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已有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分析
第四节 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河道整治方案适应性试验
第五节 利用有利条件加速河道整治

第七章 黄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
第一节 高含沙模型律研究状况及含沙量分布系数
第二节 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律的研究
第三节 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河道整治模型设计
第四节 模型验证试验结果

第八章 绪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后记
附录一、子专题及二级子专题报告目录
附录二、鉴定意见
……
序言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宁、蒙、汾渭河和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棉基地,流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是,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近几年来,黄河下游在枯水季节常常出现断流,且断流时间逐年加长,断流河段逐年延伸,给下游沿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1991年~1996年年均造成工农业产值损失30多亿元,其中1995年达70多亿元。
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6月~9月份,极易产生洪水。黄河又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大河,河道泥沙淤积形成了下游“地上悬河”,洪水灾害十分频繁。据统计,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问的2 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 600多次,改道26次,基本上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每次决口和改道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治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确保了黄河的岁岁安澜,但是由于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脆弱,黄河的洪水仍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治理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把黄河治理开发和防洪列为重点,体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治黄的重视。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河的治理开发,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为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三步走的目标,治黄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贯彻落实好“科教兴国”、“科教兴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黄河的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被列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既表明了国家对治黄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黄河问题的高难度和复杂性。这次科技攻关中广大科研人员深入黄河两岸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在认真汲取以往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科研试验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科研成果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应该说这些成果是集此次科技攻关之大成,是治黄几十年经验总结的集中体现,是广大治黄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这次出版的项目和专题的系列专著,其目的就是把这些成果推荐给读者,并期望得以推广应用,以提高治黄工作的整体水平,加速流域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文摘 插图:


后记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一书,系“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组完成的研究成果,所阐述的内容是在各子专题和二级子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分析而成的。该专题负责人由胡一三、王恺忱、张红武组成,主要完成人还有刘贵芝、彭瑞善、刘月兰、王运辉、惠遇甲、谢鉴衡、王桂仙、马荣曾、李希宁、缪凤举、江恩惠、孙东坡等,刘建军、李祚谟、钟绍森、王开荣、李慧梅、韦直林、周景芍、陈书奎、黄鸿海、赵新建、孙振谦、刘宝龙、张原锋、王双锋、李国庆、赵连军、张清、刘燕、刘杰等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
专题组成员主要来自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委会总工办公室、黄委会河务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清华大学、河南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河务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单位。几年来,在这些单位的支持下,专题组成员通力协作,取长补短,圆满完成了攻关任务,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本书由胡一三、张红武、刘贵芝、王恺忱执笔撰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办公室及黄河水利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江恩惠、尚红霞及刘捷等在本书的核对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限于篇幅,该书难以包揽所有的研究内容。若读者欲了解更为详细的研究内容和翔实的资料数据,请参阅本专题的18个子专题和二级子专题报告(目录见附录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