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法圆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800891793 ·条形码:9787800891793 ·版本:第3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医法圆通 |
 |
|
 |
医法圆通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800891793
·条形码:9787800891793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经典文库
内容简介 《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此次校勘,是以同治甲戌年(1874年)成都原刻初印本为底本,以光绪丁亥年(1887年)五福堂刊本为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编辑推荐 《医法圆通》是中医经典文库系列之一。
目录 卷一
用药弊端说
各症辨认阴阳用药法眼
心病不安
肺病咳嗽
肺痿肺痈
胃病不食
脾病呕吐泄泻
肝病筋挛
肾病腰痛
头痛
目病
耳病肿痛
鼻流清涕
鼻孔煽动
唇口红肿
齿牙肿痛
口臭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喉蛾
两手膀背痛
心痛
胃痛
脐痛
疝症
遗精
卷二
大便不利
小便不利
淋证
膝肿痛
脚气
喘证
汗证
健忘
惊悸
不卧
痢证
呃逆
反胃
癫狂
胀满
小儿抽掣
中风
中痰
中食
脱肛
痔疮
赤白浊
血证门
发斑
痿蹙
虚劳
厥证
谵语
女科门
经水先期而至
经水后期而至
经来淋漓不断
经水来多而色紫成块
经水来少而色淡
经水将行而腹痛
经水行后而腹痛
妇人经闭不行
崩
带
求嗣约言
妊娠
妊娠产后诸疾约言
小儿诸疾约言
外科约言
卷三
伤寒溯源解
辨温约言
辨认邪盛热炽血伤病情
干呕不止
张目谵语
口渴饮冷不止
大汗如雨
舌苔干黄烦躁不宁
狂叫不避亲疏
二便不利
鼻如煤烟
肛门似烙
小便涓滴作痛
食入即吐
昏沉不省人事
日晡发热饮冷妄言鬼神
呃逆不止
鼻血如注
斑疹频发
干咳无痰吐涎胶黏
喉痛厥逆
……
卷四
……
序言 《外治寿世方》具有以下特点:①书目权威:丛书书目先由全国中医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筛选,然后经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确定,均为中医各学科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最好的版本;③校勘严谨:聘请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最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我们推出这套《中医经典文库》,也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引领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
文摘 卷一
用药弊端说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识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眉批]医不执方药,在平日求至理而探玄奥。一得上中下阴阳实据,用药即不误人。病家知此理法,延医入门,以此审其高下,决其从违,《万病回春》立说之功不浅。此先医医。而后医病家,具见良工心苦。其在不识者,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理,不探玄奥,自谓知医。一遇危症,大海茫茫,阴阳莫晓,虚实莫辨,吉凶莫分。一味见头治头,见脚治脚。幸而获效,自夸高手。若不获效,延绵岁月。平日见识用尽,方法使完,则又藉口日:病人膏肓,药所难疗。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更有一等病家,略看过几本医书,记得几个汤歌药性,家人稍有疾病,又不敢自己主张,请医入门开方去后,又或自逞才能,谓某味不宜,某味太散,某味太凉,某味太热,某味或不知性,忙将《本草备要》翻阅,看此药能治此病否。如治与病合则不言,不与病合则极言不是,从中添减分两,偶然获效,自矜其功,设或增病,咎归医士。此等不求至理,自作聪明,每每酿成脱绝危候。虽卢缓当前,亦莫能治,良可悲也。更有一等富贵之家,过于把细些小一病,药才人口,稍有变动,添病减病,不自知也,又忙换一医,甚至月延六七位,每每误事。[眉批]学养兼到之医,方能识此火候,太非易易。不知药与病有相攻者,病与药有相拒者,岂即谓药不对证乎?何不多延数时,以尽药力之长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