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100043050 ·条形码:97871000430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 |
 |
|
 |
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100043050
·条形码:97871000430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
内容简介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创建(1985)以来,在努力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作为研究机构,更重视推动日本学研究的发展。此次出版的“译丛”正是其中成果之一。
中心社会研究室一直从事日本社会的研究,也不断跟踪了日本的社会学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把该领域日本的代表性著作翻译到中国来,具有很大的学术和文化意义,因而策划和准备了此次共10册的《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在策划之中,以研究室成员为中心,组织了课题组,和中日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意见交流,并选定了合适的原作,委托了合适的译者。
过去,关于近现代日本社会的日本人的著作也不是没有介绍过来,但数量十分有限,而且也不系统。鉴于这种情况,课题组着眼于大量的最新成果,同时更从建设“中国的日本学研究”这个根本的原则、方针出发,进行了选编。最终本译丛大致包括了以下三种著作:即1.属于社会学一般理论的。2.关于日本社会的社会学理论分析的。3.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现代日本社会特质的。
本来选择就不可能是绝对的,社会学的领域又从理论到现状分析,非常广泛和多重,应该参考的著述不胜枚举。但是,我们在奉行上述方针原则时深信,我们所选的和现代日本社会分析以及日本的社会学研究理论探索相关的这些著作,每一本都是重要的文献和研究素材。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中日双方也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日本论和中国论的交流。但是,在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化界,日本人的学术著作以原汁原味的形式被直接利用还是很少的。从这一点看,作为日本人对日本社会的自我分析和自我理解,此次该套研究专著译丛的出版,必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衷心期待,本译丛不仅为日本学研究者和有志青年学生所利用,也为中国的学术界、文化界所接受,在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上得到利用。
编辑推荐 本书对日本近世村落社会的家-同族从理论到现状做了历史社会学的分析研究。其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理论和课题,家,同族。每个章节之后都有一个总结。
目录 序论 1
一 家一同族研究和社会学 l
二 本书的案例 8
第一部 理论和课题
……
文摘 书摘
首先,分家大量出现虽然涉及整个时期,但18世纪上半叶最多,其后的时期分别在10~IPAT。今井村在18世纪中期由于灾害等的影响,村落凋敝,18世纪末逐渐恢复(长谷川等,1991,258-259页),所以P212的动向也许是意料之外的。应该说18世纪下P268半叶或19世纪上半叶分家增多也许是肯定的,但表的数字还是反映了事实。因为,表中18世纪上半叶的划分阶段和18世纪下半叶或19世纪下半叶相比,多出20年左右,考虑到划分阶段的长短,18世纪下半叶分家不会极端减少。当然,即使考虑到这一点,从18世纪下半叶分家没有特别增加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从18世纪下半叶到幕末,村落整体发展的沉滞在步步加重,所以即使从洪水引发的凋敝中恢复,也不可能超过18世纪上半叶大量的积极分家。第二,新分家以均分继承的现象出现得也少了。18世纪下半叶本家分家的土地收入比例在二分之一以下的例子非常多,产生了和中期分家出现的存在方式不同的状况。也许本家本位的分家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已出现,而且新分家的土地收入在本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应该说这是产生在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层中。近世后期两户人家进行着地主化(同上,259—260页),从这些家产生的四户分家都在此例之中。而这些新分家有10石左右的土地收入。即维持在一般农民阶层以上的水平,所以,绝不是作为经济上必须依靠本家的存在而分家的。这种分家或财产分割的倾向整体上具有和上瓦林村相同的性质。
在这种整体动向的基础上考察同族单位,可以概括如下。而且,关于每家的系谱关系,主要是根据宗门人别改账和五人组账。还存在着若干系谱关系不明、属于哪个同族不明的家,但这些大体上都从考察对象中剔除了。此外,括号内的号码是为了和其他图表对照而表示的家号码。
首先,近世时期作为名主家的A同族的动向如图7—2a所示。其特征在于A1系本家的四郎兵卫家(A1)大量地创造出分家。明P269和时期四郎兵卫的弟弟弥左卫门分家(A1·3),从天明到享和时期,四郎兵卫的儿子们相继分家。特别是在后一过程中,长子清藏(A1)、次子弥五右卫门(A1·4),还有相当于四郎兵卫隐居分家的三子元右卫门(A1·5,图表中以四郎兵卫的名字出现)等各家甚至以连本家分家关系都不明确的形态分家。也许是这一影响,直至今天三家的家徽还不同。但是,通过采访等方法,可以认为开始时P270清藏家是本家,但其后弥五右卫门家实际上起着本家的作用。至此,一直世袭本家的名主职位到文化初年的是清藏家,其后,由弥五右卫门继承。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