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43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9787801994561 ·条形码:97878019945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元帅大将的最后岁月(修订版) |
 |
|
 |
元帅大将的最后岁月(修订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43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9787801994561
·条形码:97878019945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元帅大将的最后岁月》所记述的新中国19位开国元帅和大将,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都出生在黑暗的旧中国,都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熬过来的,是在军阀混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闯过来的,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最后岁月,是人生中不应被忽视的一段时光,对于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和大将们来说,更是一段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
他们的个人命运依然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他们为改变这种
状况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十年动乱期间.元帅和大将们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为尽量减少疯狂的政治运动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冲击
和损失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时他们也遭受到诬陷、迫害.
目录 朱德:“第一帅”老当益壮“红司令”壮心不已
1.忧心忡忡
2.面对恶浪,泰然自若
3.毛泽东说:我要保他
4.是疗养还是软禁?
5.元帅之泪
6.总理逝世之后
7.病情突然恶化
彭德怀:粉身碎骨全不惜 要留情白在人间
1.谅解的机会在彼此的倔犟和沉默中丧失
2.挂甲屯村的“村民”
3.处处受到监视的副总指挥
4.残酷的批斗与折磨
5.横刀立马,正气凛然
6.生命的最后呐喊
7.沉冤昭雪
刘伯承:渊渊韬略成国粹 昭昭青史记殊荣
1.创办军事学院
2.带病上台做检查
3.“编外参谋”
4.深入边防一线视察
5.与四元帅共撑危局
6.接踵而至的打击
7.革命家风
8.不朽的丰碑
贺龙:西山红叶好 霜重色愈浓
1.生前最后一次在群众上会上讲话
2.林彪为何要打倒贺龙
3.毛泽东:我当你的保皇派
4.伤感的夫妻娱乐会
5.迫害
6.治病不准接触病人
7.贺龙骨灰之谜
8.祭“龙”
陈毅: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罗荣桓:毕生战斗明敌我 人类庄严—典型
徐向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聂荣臻:功高不自傲 位高不自居
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粟裕:文韬武略屡建功 大将不减当年勇
徐海东:久病志不衰 晚霞红满天
黄克诚:坚持真理 刚直不阿
陈赓: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临终仍见黄埔精神
谭政:真理在胸中 逆境不倒松
萧劲光:沥血铸海疆 英名留人间
张云逸:海南人杰 中华英魂
罗瑞卿:身残志坚 矢志不渝
王树声:流芳溢彩 光照人寰
许光达:万苦艰辛胆未寒 粉身碎骨也心甘
主要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所记述的新中国19位开国元帅和大将,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都出生在黑暗的旧中国,都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熬过来的,是在军阀混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闯过来的,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华夏的巨星,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精英,是民族解放的英雄,是千千万万将士的杰出代表,今天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个人的最后岁月,是人生中不应被忽视的一段时光,对于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和大将们来说,更是一段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个人命运依然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19位元帅和大奖,先后故于20世纪六十年代和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不论他们的晚年岁月结束于哪一段历史时期,其光辉业绩都将永存史册。19颗巨星的陨落,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损失。
文摘 1.两个历史巨人谅解的机会
在彼此的倔犟和沉默中丧失
195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前夕,因庐山上书获罪被撤销国防部长职务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永福堂迁出。新的去处是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
从葱笼四百旋的庐山回到气象庄严的北京,开了一个月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军高级干部1000余人对彭德怀的批判刚结束,彭德怀就让妻子浦安修去找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提出他搬出中南海的要求。他对妻子说:“我没有工作了,中南海也没有活动的地方,再住会玷污党中央的声誉。你说我请求找一个能劳动的地方住。实现我对毛主席的保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
中南海这个明清两代王朝的帝王之居,从1949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核心领导人物的住地,是搏动着党和国家的心脏的地方。彭德怀在这里已经住了7年多。从11岁离家给富农刘十六家放牛以来,他的一生是在谋生的奔波与战争的驰骋中度过的。中南海,这是他少小离家以来住留最久的地方。
彭德怀埋头大步跨出永福堂,径直上了那部黑色吉姆轿车。
中南海碧波依IH。汽车驶出西门,彭德怀没有回头瞥她一眼。其实,7年来他就没有给过她多少青睐。尽管他晚饭后也时常在湖边散步,但他满脑子装的总是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很少有闲心去品味她的旖旎风光。他甚至感到住在这宫墙之内,有违他的意愿。曾想搬出中南海另觅住处。然而,他却不曾想到今天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这个地方。
几天前。他把崭新的蔚蓝色元帅服、狐皮军大衣、几件军装、几枚勋章、一幅辛亥革命元老廖仲凯夫人何香凝绘赠的猛虎图,上交给了党中央。留下书籍、必要的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还有几件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东西:一支左轮手枪、一枚红星勋章、一包历史资料、八块从红军时代保存下来的分伙食尾子所得的银元。他将要开始一种从来没有体受过的生活一一离群索居、闭门思“过”。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游行队伍五彩缤纷,欢声如雷。城楼上,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微笑着,频频向从东向西涌流的人群挥手致意。
离开中南海前,彭德怀接到了“十一”登天安门城楼的通知,他还保留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他向秘书摆摆手,表示他不准备去。在这个情况下。他和许多人怎么见面呢?
10月1日。彭德怀一整天都在整理安顿他的书籍、文件。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