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历史诗学

2010-03-06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7530634100 ·条形码:97875306341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历史诗学 去商家看看
历史诗学 去商家看看

 历史诗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7530634100
·条形码:97875306341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媒体推荐 译者前言
——亚·尼·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研究述评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维谢洛夫斯基(1838一1906)是俄国历史比较文艺学和历史诗
学研究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俄国比较文学之父”。他把这门学说的研究推进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近现代美学和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维谢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历史诗学》(1870—1906)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文艺观和方法论,确定了世界文学发展的统一性和规律性的思想,提出了以历史比较方法为依据,在广泛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学和文化史料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总体文学史和历史诗学体系的任务。虽然他毕生研究也未能完成这一宏伟任务,但他提出的历史诗学理论和方法却对20世纪以来的东西方现代文艺学和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谢洛夫斯基逝世近一个世纪以来,他的学说虽一再遭到曲解和磨难,却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许多不同倾向的文艺学流派,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在内,都从他的学术遗产中获得营养和启迪。正如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弗·费·希什马辽夫所说,“我们经常运用现成的思想和原理,有时甚至完全不了解或者忘记了这些思想和原理都源自维谢洛夫斯
基”。日尔蒙斯基、普洛普、巴赫金、利哈乔夫、康拉德、洛特曼、梅列金斯基等俄苏文艺学家继承和发展了维谢洛夫斯基的学说,在历史诗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其中如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小说”、“狂欢化”、对话性等诗学理论更成为了东西方学术界常说常新、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维谢洛夫斯基提出的建立历史诗学的任务和方法受到了俄苏文艺学界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已成为苏联科学院下设的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等研究机构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科研方向之一”。
为了使读者了解这位跨世纪的文化巨人在沟通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的文化传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建构科学的世界文学史的宏伟蓝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拟对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研究作一简要评述。
一、维谢洛夫斯基的学术生涯
维谢洛夫斯基的世界观、文艺观形成于19世纪中叶,而他的学术活动则贯穿于整个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俄国文艺学中新兴的学院派十分活跃,取得了一系列引起西欧学术界注目的富于开拓性的学术成果。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如神话学派的布斯拉耶夫,文化历史学派的贝平、吉洪拉沃夫,比较历史学派的维谢洛夫斯基,心理学派的波捷勃尼亚、奥夫相尼科--库里科夫斯基等)大都在俄国一些著名大学执掌语
文学、文艺学和文学史等课程的教席,并先后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他们学识渊博,站在俄国和西欧人文科学发展的前沿,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和文学批评的
优良传统,同时又批判地吸收了西欧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文艺学、文化学的研究成果。他们力求把文艺学的研究和文学史、文化史的研究结合起来,革新文学观念和文艺学的方法论,从不同视角控讨文艺发展和文学创作的规律。为此,他们都很重视民间文学、神话传说、古代文学,以及人种学、民俗学、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考证等实证性的研究。
……
目录
译者前言
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方法与任务
历史诗学导论(问题与答案)
修饰语史
作为时间因素的叙事重叠
心理对比法及其在诗歌文体中的反映形式
……
文摘 书摘
他对此情景大吃一惊,便将此事报告了神甫,于是他们一起前往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房子里有一个矮小的人正坐在桌旁书写,他朝窗外的神甫点了点头,当神甫进屋后,便沉默地领着他挨个地去观看那三扇窗户。神甫朝第一扇窗户望去,只见一片富饶的田野,浓密的麦子长得足有一人高,被沉重的麦穗压弯了腰。第二扇窗户展示出另一幅景象:尸横遍野的战场,血流成河;第三扇窗户显露出原先的田野,有一半庄稼已经收割,可是在整块田地上仅剩下孤零零一个人*。
我认为,任何理论上的考虑都不能妨碍我们把民间传说的这种重复性列入自觉的文艺现象。自觉性并不排除法则,就像统计上的曲线不排除自决的意识一样。我只指出几件事实。在中世纪的故事中反映了关于识别善恶的古老的规模宏大的传说,而我们在16-17世纪诸如马尔罗的《浮士德》和卡尔德隆”的《富有的魔法师》中,则遇到了这种传说的富于诗意的赞颂。它们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在时代面前展示出空前的智力视野,而时代企图以富于青春活力的自信心来掌握这种视野。浮士德——这是人文主义时代善于思索的人的典型,他同陈腐的世界观展开斗争,这种世界观只赋予个人以循规蹈矩的执行者的可怜角色。有过这样的人,他们或是成功,或是毁灭,却从不退让;他们的胜利不在于成就,而在于斗争的目标,在于对解放的内在渴求(wer inmcr strebend sich bemiiht,den konHen witdose——德文:谁在追求中度过一生,我们就能拯救谁)。另一些人则忙于赶新浪潮,迷恋到堕落的地步,感到自己的软弱无力和希望的不可实现,于是倒退到原先的信仰,回到它的直率的布尔乔亚式的心安理得状态。这也正是为什么16世纪在文学中进行了革新的缘故,这往往反映出个人生活方面的事迹,如圣经中关于迷途知返的浪子的传说,他寻找某种更美好的东西,后来终于重新回到了父辈的家园。人人都在寻找着什么: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对于个人发展更自由的条件,以及新的理想。历来(从季昂·赫里佐斯托姆起)人们就熟知关于某个虚幻的乌托邦的故事,那里人人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牛奶流淌成河,果羹筑成河岸,烤好的野禽自己飞人口中。这种现实的幻想如今成了理想的精神需求的体现:产生了各种社会乌托邦,从拉伯雷的德廉美修道院“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到西拉诺.德.贝尔热拉克,18世纪的鲁滨逊式的游记,以及各种关于几千年之后将会出现什么情景的善意的梦想。社会厌倦的时代来临了,田园曲的情节得到了更新,人们向往直接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