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中学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4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2553485/9787532553488 ·条形码:978753255348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宋词三百首(中学版) |
 |
|
 |
宋词三百首(中学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4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2553485/9787532553488
·条形码:97875325534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8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首(中学版)》共选宋词三百首,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每首词分四大板块:(一)注释:凶手字、词、语意,以及人名、地名等,略涉语法。凡所引用的典故多注明来源,深奥者则译成白话。对少数易产生歧意的句子,作必要的串讲。(二)品赏:结合作者创作背景,挖掘原作所包蕴的思想感情,并从审美鉴赏角度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字数通常在二三百字,力求从艺术“亮点”切入,以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三)译文:力求做到信、达、雅,并注意疏通词脉,保持词的韵味。(四)作者素描:总叙词人生平事迹与创作特色,提纲挈领,作为理解作品背景、思想、风格的参考。综而观之,又可拓宽词的有关知识。
编辑推荐 《宋词三百首(中学版)》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目录 编例说明
王禹偁(1首)
点绛唇(雨恨云愁)
潘阆(1首)
酒泉子(长忆观潮)
林逋(1首)
长相思(吴山青)
钱惟演(1首)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夏竦(1首)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陈亚(1首)
生查子(朝廷数擢贤)
范仲淹(3首)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幕遮(碧云天)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柳永(12首)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采莲令(月华收)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鹤冲天(黄金榜上)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定风波(自春来渗绿愁红)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雨霖铃(寒蝉凄切)
曲玉管(陇首云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张先(6首)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千秋岁(数声鹈鹅)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晏殊(9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乐(红笺小字)
清平乐(金风细细)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踏莎行(祖席离歌)
踏莎行(小径红稀)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张昪(1首)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宋祁(1首)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叶清臣(1首)
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
欧阳修(13首)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双桨)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司马光(1首)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韩缜(1首)
凤箫吟(锁离愁连绵无际)
王安石(2首)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桂枝香(登临送目)
郑獬(1首)
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王安国(1首)
清平乐(留春不住)
王观(1首)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晏几道(15首)
生查子(关山梦魂长)
清平乐(留人不住)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留春令(画屏天畔)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幕)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张舜民(1首)
卖花声(木叶下君山)
苏轼(15首)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洞仙歌(冰肌玉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永遇乐(明月如霜)
李之仪(1首)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舒直(1首)
虞美人(芙蓉落尽天涵水)
王雾(1首)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黄庭坚(1首)
……
……
文摘 【品赏】
此词咏梅怀人,通过对江南梅花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慰藉与鼓励,抒发内心的痛苦与不平。词开端便以“潇洒”二字涵盖梅的整体风韵。她高高地向竹梢疏处,横斜出两三枝条,挺拔刚劲,气韵飘逸,不同凡俗;而且在竹的辉映下,更具风神。可是,江梅虽美,处境却相当艰辛,“东君”不爱,“雪压霜欺”,这是何等不公与残忍。然而梅花并未低头,独立江边,斗雪怒放,高风亮节。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势中,燕子失信,轻易地丢弃“花期”;“塞雁”恪守信义,忠于友情,年年归来亲近梅花。词人鞭挞燕子,礼赞塞雁,于一抑一扬中,表明了鲜明的倾向。上阕咏梅,但有所寄托。写梅之疏影与志趣以表友人之品节。而燕与雁的迥异“行为”,则象征势利小人与道德君子在友人落难时的不同操守。作者也以“塞雁”自比,由梅及人,思念友人。
下阕换头,紧扣上阕首句“江梅”,歌颂它的清高品质,谓山野之梅的野韵幽趣远胜于玉堂之梅。然而,生长于茅舍疏篱的梅花,却失其知音,只能孤芳自赏。梅如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此词人伤心至极,好友离去,知音天涯,研讨乏人,兴味全无,再也写不出“新诗”。进而作者抒发了难以抑制的思念,他面对片片云彩,淡淡月色,嗟叹身边没有知音故人,谁人怜惜江梅超尘脱俗、凌寒傲霜的幽姿?收拍再作开拓,由梅的“清香依旧”,想起友人品节未变,风流依然,如梅那样飘洒脱俗,恬淡自守,不慕虚名。既勉友人,亦自励也。
全词咏梅喻人,自然粘合,又以景物相衬,渲染环境,突出梅这一中心意象,状其形神之美,而词情也随之起伏跌宕,深微细腻,打动人心。艺术上颇有特色,故“一时脍炙人口”(徐钒《词苑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