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39142210 ·条形码:978753914221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黄继光 |
 |
|
 |
黄继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39142210
·条形码:978753914221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少年红色经典
内容简介 天亮前零号高地必须拿下!这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的一道军令。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敌人的火力点以密集的火网封锁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志愿军战士黄继光挺身而出,和另外两名战士炸掉了敌人两个火力点,但最后一个地堡里的机枪仍在疯狂地扫射。冲锋的时刻就要到了,已七处负伤的黄继光从血泊中一跃而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机枪的射孔……
作者简介 蔡维才(1934- ),作家,河北枣强人。1947年入伍,随部队挺进大别山,参加过反扫荡战斗。建国后转业从事教育工作,并坚持文学创作,以自己在部队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素材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小铁头夺马南征记》再版十余次,并被译成蒙文和改编成连环画等形成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编辑推荐 “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共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前者为原创的文学作品,后者多为纪实的人物传记。丛书主要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黄继光,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20日在鲜上甘岭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用胸膛堵住敌地堡机枪射孔,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而壮烈牺牲。《黄继光》讲述了这位战斗英雄的成长故事。
目录 倔强的火元子
找红军
参加志愿军
特殊的战斗洗礼
神枪狙周手
第一次立功
第一次战斗
上甘岭
关键时刻
激战山脊
四次跃进
前进、进
特级英雄
俯视神州
……
序言 “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共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前者为原创的文学作品,后者多为纪实的人物传记。作品中的英雄,不管是艺术形象还是生活原型,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崇拜和追慕的偶像。英雄的壮举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典范。
丛书主要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革命人民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展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意识得到了有力张扬。在这些作品中,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单纯强烈,情节清晰明了,冲突紧张激烈,语言生动朴实,风格健康明朗,结局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人物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作品往往有真实的历史为依托,作者大都有扎实的生活体验,有饱满的创作激情,有深厚的写作功力,加之未被商品市场之风沾染和浸润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作品在今天看来仍清新可读。作品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浓郁的民族风格,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和审美作用。作品刻画的英雄形象,已经成为“几代人对革命传统从神往、认可直到孜孜追求的审美路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其为“红色经典”丝毫不为过。
丛书2004年出版,同年入选中宣部等九部委“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2005年起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政府采购书目,2006年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选题,正值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再版这套丛书,让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幸福成长的少年读者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继续高扬革命传统的大旗;并以此向即将到来的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献礼。
文摘 倔强的火元子
一九三○年的冬天,四川中江县气温很低,白寨子山下的小山村发财垭气温更低,河水早早就结了冰,穷人家把破衣烂衫都穿上还觉得冷。
阴冷的空气使发财垭每家穷人都愁眉不展,进入腊月,天气更冷,老天爷好像成心和穷人作对。
就在这年腊月最冷的一天,贫农黄德仲家的茅屋里,传出了邓芳芝的呻吟声。
又要生了,黄德仲不知是悲是喜。父亲扛了一辈子长活,没积存下一分钱,只留给他一块祖传的四方田。这块四方田养不活一家人,他现在是既扛长活又打短工。拼死拼活还是养不活一家老小,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向地主李积成借债。李积成放的是高利贷,他看中了黄德仲祖传的四方田,放债给黄德仲的目的就是要逼黄德仲卖田,黄德仲明知向他借债是往火坑里跳,但是为了活下去,只好借。现在又要增加一口人,妻子产前产后不能纺线织布,黄德仲的日子更难过。但是不管怎么说,人总要生儿育女,儿女是父母的希望,尽管生活艰难,他还是希望邓芳芝能顺利生下一子。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是身体不好,黄德仲盼着能得一个结结实实、虎头虎脑的儿子。
邓芳芝望着丈夫,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她理解丈夫,她的心情和丈夫是一样的。
夜深了,天更冷,阵痛越来越频繁,邓芳芝忍不住又呻吟起来。
望着妻子,黄德仲却觉不出天冷,浑身呼呼冒热汗--他心疼妻子。
油灯好像突然亮了许多,邓芳芝在一阵难忍的疼痛之后,孩子出世了!
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使邓芳芝松了口气,黄德仲惊喜地对她说:“芳芝,生了个儿子!”
邓芳芝露出一丝苦涩的微笑:“起个名吧,他爹。”
“火元子。”黄德仲早就想好了。
火元子就是黄继光,火元子是他的乳名。当时,在村里,火元子这个乳名比大名黄继光叫得响,直到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称号,石马乡被命名为“黄继光乡”,乡小学被命名为“继光小学”,老人们还是习惯地火元子长、火元子短地叫他。
黄继光的童年是在妈妈纺车的嗡嗡声中度过的,纺车声就是黄继光的摇篮曲。童年的黄继光生在苦中不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