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301158270/9787301158272 ·条形码:978730115827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 |
 |
|
 |
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301158270/9787301158272
·条形码:97873011582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际经济法论丛
内容简介 《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在全面考察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对WTO《农业协定》和农产品贸易规则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国际协定对农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上,特别是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障碍。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政策和立法的比较分析,探讨农产品贸易规则发展的规律。此外,《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对WTO已处理的农产品贸易争端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中归纳出农产品贸易争端及解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剖析各成员处理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以期对我国处理相关贸易摩擦提供指导和借鉴。《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并对《农业协定》执行十余年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中国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见解与建议。最后,针对我国人世所作的承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中国在人世后农业和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紧密结合国内外的立法、司法和WTO实践,注意反映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产品贸易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以分析论述,提出立法和政策性建议。
作者简介 王传丽,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WTO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
史晓丽,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
周超,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讲师。
祁欢,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帆,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蒋成华,法学博士,就职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WTO法律处,负责处理中国政府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相关工作。
编辑推荐 《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国际经济法论丛。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WTO农业协定
第一节 农业价值理念
第二节 农产品贸易规则历史发展
第三节 WTO农业协定概述
第四节 WTO农业协定条文解读
第二章 新一轮农业谈判
第一节 新一轮农业谈判概述
第二节 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
第三章 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协定
第一节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第二节 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第三节 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第四章 农业知识产权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第二节 农产品贸易中的地理标志问题
第五章 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政策与立法实践
第一节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与立法
第二节 欧盟农产品贸易政策
第三节 巴西农产品贸易政策
第四节 印度农业与农产品贸易政策
第五节 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
第六节 韩国农产品贸易政策
第六章 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例分析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争端特点
第二节 WTO农产品贸易典型案例分析
第七章 中国农业与农产品贸易问题
第一节 中国农业补贴与农产品贸易现状
第二节 中国在新一轮农业谈判中的立场分析与构建
第三节 中国农业补贴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
附件一 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例表
附件二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焦点刍议
附件三 中国应借鉴欧美利用WTO农业协定的经验
附件四 WTO《农业协定》与农产品贸易规则执行评价
附件五 中国新的农业补贴(美国农业部报告)
……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无论在数量、质量、品种、金额上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达1.43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贸易大国。④胡锦涛主席说过,“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面前,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与所存在的问题,却如同我国的“三农问题”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因质量瑕疵而“出口转内销”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被视为高质量产品受到百姓青睐。毋庸置疑,中国人世以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当我们看到中国百姓节衣缩食,牺牲环境和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原材料换取了贸易顺差和一大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官司上身时,当越来越多的由粮食和食品安全引发的事件吸引公众关注时,当解决“三农问题”终于成为中国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时,正确理解、认识并反思WTO《农业协定》和农产品贸易规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了使感兴趣的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建议读者阅读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所著《粮食危机》一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苏珊·K.塞尔副教授所著《私权、公法——知识产权全球化》一书。这两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围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制定前后有关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思所想及其所为的一些背景材料,这些材料发人深省,在一般国内外国际法著作以及国际法教科书中是见不到的或鲜有提及。中国改革开放刚刚30年,我们对于市场经济和资本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有所醒悟,但还远远不够。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WTO农业协定
第一节 农业价值理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育和养殖的方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部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根、人类的未来,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业,谁能活在天地间?
农业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乎一国生计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农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当粮食出现短缺时,常常导致国家因饥荒发生大量流民、骚乱甚至战争。由于各国对农业的超常保护,认为农产品与工业品在贸易上不能够互相替代,也不存在与工业品贸易一样的互惠对等,因此在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的GATT范围内农产品贸易实际上一直被排除在外。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待农业问题的政策态度大相径庭,发展中国家的一贯做法是向农业征税,补贴城市人口的食品消费;而发达国家的政策则是向城市人口征税,补贴农民并支持农业生产。①发达国家对工业制成品推行贸易开放和自由的政策,对农业贸易则实行关闭市场、采取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而发展中国家则对农产品的进口采取补贴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