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少数民族民居

2010-03-0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508714233 ·条形码:978750871423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少数民族民居 去商家看看
少数民族民居 去商家看看

 少数民族民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508714233
·条形码:978750871423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中华大家庭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的居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戈壁草原,有飘着奶香的蒙古包;在山崖水边,有凌空建起的吊脚楼;在吐鲁番盆地,有矗立在炎炎夏日中的土房民居;还有海南黎族的“船形屋”、藏族和羌族的碉房、云南傣族的竹楼……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不同的生态环境、生产及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造就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居住文化传统,并在其各自的民居结构、形式和风格上,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人文色彩。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本书作者简介
叶禾,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游牧文化》、《游牧习俗》、《中国女性民俗文化》等。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蒙古包与“仙人柱”
 东北地区固定式民居
 火炕
 王府建筑
 昭庙建筑
第二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维吾尔民居
 土房民居
 居室布置及礼俗
 毡房及毡房生活
 清真寺的建筑文化
第三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干栏式的民居及居住环境
 “三坊一照壁”和“一颗印”
 形态多样的西南民族建筑
 藏族、羌族等民族的民居
 村寨中的公共建筑及习俗
 宗教建筑及民间信仰
第四章 中南、东南地区少数
 民族民居
 不同民族的干栏式建筑
 石房、木屋、茅屋、“船形屋”
 别具特色的畲族和土家族民居
 寺庙、祠堂、桥梁及公房
 村寨聚落景观
 室内的设施及家具
……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文摘   第一章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世世代代繁衍着7个民族:从黄土高原到内蒙古高原,直到东北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是蒙古族成长的摇篮;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则主要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而满族和达斡尔族是以白山黑水为发祥地的;在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三江平原”上,又聚集着以渔业为生的赫哲族。在海兰江畔,生活着经营稻作文化的朝鲜族。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特殊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各不相同的居住文化。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