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唐代扬州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 ·ISBN:7221054886 ·条形码:9787221054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东方明珠:唐代扬州 |
 |
|
 |
东方明珠:唐代扬州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
·ISBN:7221054886
·条形码:9787221054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东方明珠:唐代扬州》中的扬州,是一个具有辉煌历史的城市,虽说得到了史家的承认,但进行深入探讨却显得不够。它的庐山真面目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正像一块美玉裹在顽璞之中,无法辉耀其华光异彩。
编辑推荐 《东方明珠:唐代扬州》受2001年贵州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历史回溯
第二节 领属范围
第二章 古城鸟瞰
第一节 子城罗城
第二节 二十四桥
第三节 坊市长街
第四节 绿化园林
第三章 政治军事
第一节 雄藩重镇
第二节 贤官循吏
第四章 经济名区
第一节 农桑沃壤
第二节 珠翠之产
第三节 商贾云集
第五章 赋税漕运
第一节 财赋渊薮
第二节 漕运中心
第六章 生活风俗
第一节 衣食住行
第二节 岁时习俗
第三节 城乡风尚
第七章 璀璨文化
第一节 佛教高僧
第二节 道教传播
第三节 《文选》之学
第四节 诗文名流
第五节 书坛画苑
第六节 乐舞戏弄
第八章 文人荟萃
第一节 荟萃原因
第二节 诗人情结
第三节 文史笔缘
……
序言 当历史老人蹒跚的脚步跨入唐朝的时候,古城扬州也英姿焕发,进入一个煌煌烨烨的时期。那时它的声誉犹如今天上海一样卓著。它繁荣的经济、昌明的文化洋溢着盛世气息,展现着唐人丰采,领导着时代潮流。它众多领域的欣欣向荣.深深为海内外人士所钦羡,所讴歌,所向往,甚至有人发出“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赞叹。
这样一个具有辉煌历史的城市,虽说得到了史家的承认,但进行深入探讨却显得不够。它的庐山真面目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正像一块美玉裹在顽璞之中,无法辉耀其华光异彩。因此,剖璞现玉,显露其晶莹夺目的本色,就是一件十分必要又富有意义的事了。我是扬州人,家乡秀色可餐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凛然的民族气节,悠久的文化传统,使我眷念于斯,热爱于斯,自豪于斯,积久便萌生了为家乡做点什么的念头。但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仅有的能耐便是执教和铅椠,我希望能用拙笔再现唐代扬州光辉的历史,以献给生我育我的土地和父老乡亲。
在八年伏案披阅、积累资料,并断续写了有关专题的同时,我反复思索了写作本书的蓝图。
文摘 插图:

元和时期八监产量约为三百三十万石,此数低于大历。盖与盐法寝坏。私盐抗争有关。淮南盐产既为一百零五万石,则占东部海盐产量的31%。
大体说来,盐利与官盐产量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从淮南官盐产量占东部官盐产量的比例入手,探讨一下淮南盐利在中央岁收中的比重,进而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
大历时期:《新唐书·食货志四》:“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按,刘晏掌筅榷之利得六百万缉,是东部盐利的收入。《资治通鉴》即明言这是“江淮盐利”,不包括西部池盐、井盐的盐利。既然东部盐利占全国财税之半,元和淮南盐产占东部盐产的31%,以此推大历时淮南盐利,应占全国财赋总收入的15%强。
德宗时期:全国盐利收入无确切数字。贞元二年收入盐利6596000贯,属于虚钱,无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