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1068383/9787101068382 ·条形码:9787101068382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好心态=好生活 |
 |
|
 |
好心态=好生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1068383/9787101068382
·条形码:97871010683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昭光健康丛书
内容简介 《好心态=好生活》讲述了:中国人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传统。一旦遇到困难和问题,一律采取“内部消化政策”。这个“内部消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个人消化”——自己“扛着”,连家人都瞒着;第二层次叫做“家庭消化”——个人消化不了,于是,打开大门,把问题交给亲人,以家庭为单位“扛着”,容许家庭成员参与消化解决,而对家庭以外的人都瞒着:第三层次叫做“朋友圈消化”——家庭消化不了,于是,打开大门,把问题交给家庭以外最亲密可靠的朋友,以朋友圈为单位“扛着”,容许亲密的朋友们参与消化解决,而对朋友圈以外的人都瞒着。面对着这三堵高墙和三把大锁,如果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只是坐在医院或诊所里“守株待兔”,即使再高明,也不会有太多人主动找上门。所以我们必须走出去,否则,只有当问题发展到个人、家庭和朋友圈都已无能为力、一致认为“不可救药”时,人们才会想到心理诊所或精神病院。
作者简介 尹璞,15岁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6岁赴美留学。在美学习生活22年,曾在美国加州州政府社会服务部、美国亚信公司、美国卡萨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等处任职。在国内外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参与中央台、北京台等多家心理健康直播节目,目前正举办《心理健康》科普巡回讲演。
担任职务:美国卡萨医院心理健康中心董事兼咨询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全民健心计划”发起人、首席主讲专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心理培训师,CCTV-4央视国际频道《同乐五洲》特邀心理专家,CCTV-1《见证·发现之旅》“心理中国大赛”专集特,邀全程心理专家顾问。
编辑推荐 《好心态=好生活》: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伊璞说——在我身上只能发生两种事:第一种是好事;第二种是暂时还看不出好在哪儿的事。
世界上太多事情不由我们掌控,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快乐,永远是一种选择。
目录 前言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不是当圣人
你的情绪不代表你的本质
跟负面情绪说BYE-BYE
原谅是最好的药
不要对号入座
不要让将来的可能性影响现在
不要让他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说“不”,获取独立感
冲突是下策,妥协是中策,共存是上策
快乐方法一点通
经营好自己的“小化工厂”
找到情绪的出口
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情绪是可以经营的
给你的大脑装满最美好的东西
做一个“病态的”乐观主义者
学会写自传,拉长时间观
我就是那“百分之一”
把爱巢筑成安乐窝
我的婚姻我做主
太想赢反倒会输
要对病下药,不要对症下药
故事是讲不完的
设计美妙瞬间
少揪辫子多梳头
读懂女人的暗示
爱好是最可靠的“终身伴侣”
幸福就在一转念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代沟不是鸿沟
给予也是心理需要
事业要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服务
不要期望成功换来快乐,而是要快乐地去成功
拥抱心理学
后记
……
序言 这本书是我五年前在众多朋友的鼓励下随意地写下的东西。他们总说,“没什么难的}把你平时说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一本好书!”而我总是以“二十多年没怎么写中文了”为借口,一拖再拖。其实,多年来,我一直想写本书,也一直在酝酿,因为我知道它会帮助我的读者。然而,我也有所顾虑。
很多中国人一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不是“敬而远之”,就是“闻之生畏”。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在十多年前。
有一天,南加州的一所医院邀请我去和院长面谈。见面后得知,这所医院一直坚持为周围社区的居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华人居民从几户人家发展成为占当地人口百分之二三十的重要人群,可是很少有人到医院接受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医院的“义务心理咨询部”总共为一千多人提供了服务,而其中只有三个华人——还都是第三代移民。
院长说:“我们都知道,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文化,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我们非常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宣传,可他们就是不来。希望你能加入我们的董事会,帮助我们为更多的华人服务——当然,一切都是义务的。”
“谢谢您的信任。我一定尽力!”
文摘 插图:


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不是当圣人
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心理健康?
两年前,一位崔小姐问我时,我想,给她一个“学术定义”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反问了一句:“你说呢?”
崔小姐想了想:“我找你就是因为我总是被负面情绪困扰。我想,心理健康就是没有负面情绪,总有正面情绪。你说,对吗?”
听到这儿,我让崔小姐把她最近一两年中经常出现的情绪列个清单。
崔小姐列的清单如下:
正面情绪:
高兴、兴奋、自豪、放松、平静、充实、自由、自在、成就感、自豪感、乐观、
负面情绪:
沮丧、痛苦、自卑、紧张、空虚、气愤、悲伤、危机感、浮躁、烦躁、犹豫不决、无安全感、焦虑、抑郁、忧心忡忡、发愁、嫉妒、害羞、耻辱感、负罪感、压抑感、恐惧感、虚荣、挫折感、悲观崔小姐觉得只是她写,我不写,不太公平,就非要求我也写出一个“清单”。我一开始不肯,最终耍了个小赖,把我最经常经历的情绪画出了四幅自画像。每幅代表的情绪是什么,就由您随便猜了。
后来,我让很多朋友做了这个“作业”。我发现,每个人写出的负面情绪都比正面情绪多出一倍以上。也许,这和我们古代诗人的“说愁”传统有很大关系,形容负面情绪的词汇极其丰富。就拿崔小姐的“情绪清单”来说吧:忧心忡忡、发愁、悲观、危机感、焦虑、紧张感等词讲的基本上是一回事,其中,“危机感”是不是负面情绪还值得推敲。
我对崔小姐说:没有负面情绪,总有正面情绪,那是圣人,而我们都是普通人,既有正面情绪,也有负面情绪。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正面情绪增加,负面情绪减少。但是,先别急。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我发现,多数人心理负担沉重,并不是因为负面情绪太多,而是因为把负面情绪的包袱搞得太重了,结果,负面情绪就好像带了利息,自己还反复为自己加重包袱。
其实,把情绪这样简单地分为“正面”、“负面”并没有什么道理,因为,我们每一种情绪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有它的正面作用。
我们先从医学中找一个例子吧。
没有人喜欢疼痛。有时我们会说:我要是永远不会感觉到疼痛就好了。
其实,你要真永远感觉不到疼痛就坏了。
前苏联就有这样一个男孩儿,他生来就感觉不到疼痛。你也许以为这是好事,但疼痛是非常有用的,它是我们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
……
后记 这本书既好写,又难写。好写是由于书中的所有内容都在我的脑子里,既不用查资料,也不用找参考书,更不用抄点这个、引点那个。更何况,我所有的书和资料都还在美国一个仓库的角落里,在蜘蛛网的保护下存放着,想看也看不着。整个写书的过程无非就是理清思路,直接在电脑上打字而已。所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与其说是写作,倒不如说是谈心记录。我想,正因为这样,书才有可读性,才更像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交谈。不过,难处也在这里。脑袋里装的东西太多,够写七八本书的。第一本书该从何入手呢?
开始构思时,我总结了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包括自信心、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事业、代沟、中年危机、老年人问题、面对疾病、学习、交流、乐观、悲观等等,把书分成二十个章节。不少朋友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于是,管理心理学、犯罪、自杀、酗酒、吸毒、推销、谈判、市场、文化、音乐自疗、胎教等也先后进入了我的视野。在一次和朋友们畅谈了“复杂学”之后,他们的建议就更不着边际了。一时间,内容变得杂乱无章。虽然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读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多数内容肯定与他们的个人需要无关。同时,受篇幅的限制,每一个话题又都讲得不够深刻、细致,甚至感觉没讲明白。最可怕的是,即便这样,书的厚度还是渐渐地向《战争与和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