彀外谭屑:近五十年闻见摭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26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108025418 ·条形码:97871080254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彀外谭屑:近五十年闻见摭忆 |
 |
|
 |
彀外谭屑:近五十年闻见摭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26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108025418
·条形码:97871080254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全书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满怀深情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这本文集是作者在《老饕漫笔》之后又一部社会生活的随笔杂记。
作者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旧时人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虽说是个人杂忆,却触及诸多社会文化现象,再现了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
从挥之不去的怀旧遣兴中,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是作者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全书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满怀深情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全书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满怀深情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目录 自序
闲话老唱片
雪泥鸿爪忆首图
走马灯
耍傀儡子
八音盒
……
文摘 书摘
从《洋人大笑》说起
关于中国戏曲唱片的历史,近年来看到叙述最详的是罗亮生先生的《戏曲唱片史话》和吴小如先生的《罗亮生先生遗作<戏曲唱片史话>订补》,两文互为参补,是了解近百年中国戏曲唱片出版历史最好的材料。
唱片最早传人中国,是伴随着留声机一起来的,多为西洋音乐、歌曲唱片,很多是胜利(Victor,中文音译为“物克多”)公司和歌林(即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发行。这两家唱片公司都是美国的产业,进入中国后多在洋行和乐器行销售,销售量并不很大。原因是中国人对西洋音乐所知甚少,兴趣也不大。我小的时候听过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说一句英文,底下就是许多人哈哈大笑,大约今天七十岁以下的人都没有听过,这张唱片在中国却十分有名。《洋人大笑》的名字是中国人起的,正因为不知所云,于是就叫它“洋人大笑”。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二幕,就采用了这张唱片为背景音乐,与那个时代也很吻合,王利发在民国初年改良“老裕泰”,正是《洋人大笑》流布京城的时代。
中国唱片的前身是蜡筒录音,在留声机上放送时需接上几根橡皮管子,听者将管子塞在耳朵上才能听到。当时北京的东安市场、隆福寺,上海的城隍庙,都有这样的留声机摊子,花上几文钱,就可以听上一段,有点像听觉上的拉洋片。在蜡筒时代,商人就开始注意到蜡筒的市场效应。同光以来,京剧处于鼎盛时期,于是蜡筒专门请名角儿录音,“后三鼎甲”中的谭鑫培、汪桂芬都录过蜡筒,据说惟有孙菊仙(津人称为“老乡亲’)从不灌唱片、灌蜡筒,市场上流行的孙菊仙蜡筒多为赝品,其中多数假借孙菊仙之名,其实是找人代唱的。中国唱片定为一百年历史,恰是以1904年孙菊仙所灌唱片为标志。对孙是否灌过唱片,历来争议颇多。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是灌过唱片的,或认为是冯二狗代孙唱的。且不论真伪,以孙菊仙名义灌的唱片确实有一百年了。据罗亮生先生说,他在同仁堂乐家听过汪桂芬所灌的两个蜡筒,保存了二十佘年,声音仍然很好。
由蜡筒过渡到钻针、钢针唱片,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一项重要技术革命,使听觉传媒有了更多的受众。自从有了钻针唱片,中国唱片市场空前繁荣,而录制的范围也更为广泛了,除了京剧占有最大的比重外,其他如地方戏、曲艺、歌曲、广东音乐、江南丝竹、西洋音乐无所不有。
P1-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