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淡淡的血痕中:中国现当代散文(1911-1936)

2010-03-05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7508033728 ·条形码:97875080337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淡淡的血痕中:中国现当代散文(1911-1936) 去商家看看
淡淡的血痕中:中国现当代散文(1911-1936) 去商家看看

 淡淡的血痕中:中国现当代散文(1911-1936)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7508033728
·条形码:97875080337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的中国散文史,融括了太多的艰辛、苦痛、血泪与欢歌,它是一部现代文明辗转拓进的奋争史,也是国人意识视野的开阔转而深邃的思想史,更是现代人激荡而彷徨而洞彻的心灵史。
这里,洋溢着纯正的经典气息,质朴、沉凝、自信而不事张扬,菁萃、至美、堂皇而流芳万古。

媒体推荐 前言
袁鹰
二十一世纪刚迈开大步,华夏出版社策划为青年读者(确切地说是中学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出版一套中国现代和当代散文的选本,为青年读者提供上一世纪中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性的散文,帮助他们从这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中,看到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散文长河在刚刚过去的世纪中激荡出多么耀眼夺目的浪花,更从侧面感受和认识这一百年来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从沉沦、挣扎、复兴走向富强的艰辛历程。出版社这种把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远见的创意,我认为是严肃负责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为读者着想,因此愿意参与盛举,共同为青年读者竭尽绵力。因为,无论从提高文化水平、增强文化素质的要求,无论是学习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在中学时代这几年里,若是能够逐渐熟读一批经典的散文,打良好的基础,终生都会享用不尽。这是我们许多中年以上的人都有的亲身感受,用不着深奥的
理论来说明的。
回想我自己从1937年到1949年读完六年中学四年大学和大学毕业前后又断断续续教了六年中学语文,这十二年中一直与不同时期的中学生晨昏相处,朝夕与共,在阅读学习散文作品里共同经历心灵的悸动,共同体会喜怒哀乐,也共同得到美的享受。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如《前出师表》(诸葛亮)、《兰亭集序》(王羲之)、《桃花源记》(陶渊明)、《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陋室铭》(刘禹锡)、《师说》(韩愈)、《岳阳楼记》(范仲淹)、《秋声赋》(欧阳修)、《前赤壁赋》(苏轼)、《指南录后序》(文天祥)、《梅花岭记》(全祖望)……那些脍炙人口的现代范文如《秋夜》、《雪》、《纪念刘和珍君》(鲁迅)、《笑》、《往事》、《到青龙桥去》(冰心)、《落花生》(许地山)、《没有秋虫的地方》、《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绿》、《背影》、《荷塘月色》(朱自清)、《差不多先生传》(胡适)、《陶然亭的雪》(俞平伯)、《红梅上的一幕》(孙福照)、《海燕》(郑振铎)、《钓台的春昼》、《方岩纪胜》(郁达夫)、《鸟的天堂》(巴金)、《白马湖之冬》(夏丐尊)等等,在那十二年中,不止一次听老师讲授,也不止一次向学生讲解。几十年后至今还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绝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只不过是耳熟能详不用怎么思索就能信手写下罢了。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还保留在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也可能已经逐渐被淘汰,一批新的作品代替了它们的位置,但是不论如何,它们作为中国散文高峰典范的位置是无可取代的,它们曾经闪耀的光辉也是无法泯灭的。
青少年朋友从这一批散文中首先可以感受到我们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也不能比拟的。我们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它作为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永远不能替代的。俄国十八世纪末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精彩的散文《俄罗斯的语言》,表达飘泊异邦时节对祖国文字的深情眷恋,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在惶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如果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
目录
于右任 《民力报》发刊词
李大钊 “今”
大哀篇
五峰游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刘半农 作揖主义
……
文摘 书摘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有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谬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
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铄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