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32125556 ·条形码:97875321255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忆明珠散文选 |
 |
|
 |
忆明珠散文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32125556
·条形码:97875321255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君子兰文丛
内容简介 《忆明珠散文选》收有“爱虎说”、“唱给杏花的恋歌”、“个园话竹”、“庐山的云”、“梦花小记”、“酿泉的清音”等散文,呈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
作者简介 忆明珠(1927-)原名赵镇瑞,后名赵俊瑞,山东莱阳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转业从事公安工作,1958年下放仪征县任县文化馆副馆长,1980年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著有诗集《春风啊,带去我的问候吧》、《沉吟集》、《天落水》、《忆明珠诗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荷上珠小集》、《小天地庐漫笔》、《落日楼头独语》、《白下晴窗闲笔》、《中国当代才子书--忆明珠卷》等。
媒体推荐 序
《忆明珠散文选》序
宫玺
忆明珠的《散文选》即将出版,他执意要我为之写序, 这分明是在“逼宫”。我哪会写序,不管是为他人为自己.我何曾写过序?我回信说:“你拿刀杀了我吧!”他不舍不饶,说甘冒“杀手之恶谥”也要你写,“二三百字亦可”,而 且连下三书,不容推辞。看来我是自结绳套把自己套 住了。
忆明珠为什么非让我写这个序不可呢?他自己说是 近来手麻,握笔写字不便,但这显系托辞,其真正用意是 想借此让我对他的散文说个“究竟”:“你老是夸我散文写 得好,写得好,你不能再谈具体一点儿吗?我们相交三十 六年了呀!”——我推测这是他的潜台词。可他本该明白,在有些吃客箸下,好吃就是好吃,道理是讲不来的啊。
说这些废话没用。不“叙叙”,他不会放过我。
忆明珠,忆明珠,五六十年代写过《唱给蕃瓜花的歌》,和《跪石人辞》的著名诗人,进入八十年代怎么就一下子 成了超群出众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如梅似兰又像令箭荷花一朵一朵地次第绽放,我简直都看花了眼!
情,思,才,识……
甜,酸,苦,辣……
厚积薄发……
人们都知道忆明珠多才多艺,诗、书、画、文,样样非同一般:都读过他赏花、鉴石、游园、谈吃的文章;印象中他仿佛是个悠闲的风流才子,是个“老顽童”;可你知道他曾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付出了青春,甚至出生入死吗?火里滚过,水里浸过,漫长岁月,他尝尽了甜酸苦辣!
我总觉得他笑里含泪,泪里隐血。他是性情中人。他内心经受过大憎大爱大喜大悲。他的文章,或浓烈,或淡远,或沉痛.或潇洒,或面对现实留连光景,或忆旧怀人寓情寄意,无不给人以或甜或酸或苦或辣之味。只是当他把一生体验过的甜酸苦辣移到纸上的时候,经过些淡化处理罢了。
这既有他的现实考虑,也有他的美学考虑。
一个作家,光是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而缺乏情、思、才、识是写不出艺术品的。有情而欠思,有识而少才,作品就没有深度,文字就没有光彩;善思而寡情,多才而穷识,作品就不感人,文字就空泛。八十年代以前的忆明珠是一座不曾开采的富矿。他情思才识俱备,只待一个喷发的契机。幸运的是,这一契机终于到来。
他写起文章来,是那么随心所欲。真所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笔墨纵横皆文章。他自己把这总结为“漫”和“横”。他深谙唐宋古文之妙,又借鉴现代散文之得失。如果没有丰厚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学识,能“漫”得起来吗?如果不懂为文之法缺乏表情达意的才能,岂不要瞎“横”吗?
忆明珠的散文有一种情采之美。情到深处是至情。至情是真,是善,是忘情之美。
忆明珠散文不雅不俗,亦雅亦俗,可谓雅俗共赏。
忆明珠有学问,不掉书袋。能诗,不滥抒情。不玩冥思“哲理”。他靠的是独特的生活感受,人生体验。
从忆明珠身上,我总看到八大山人的影子。是哭是笑?亦哭亦笑,非哭非笑。他的散文呢?我是不是有点隔靴搔痒乱弹琴?我写这篇东西的心境恰似伍子胥过昭关,但不知能否混过去?
目录 《忆明珠散文选》序 宫玺
第一辑
春联琐记
我也夸夸家乡好——麻雀、河豚,等等
爱虎说
唱给豆腐的颂歌
……
文摘 书摘
杏花开过,桃花开过,菜花开过,已是春意阑珊,然而我的游兴似有增无已,持续不衰。何况每到一处,文朋诗友,买鱼沽酒,高谈阔论,少不了一番热闹。“但教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下一程,当地的朋友已安排好了,大家一起去到江中心的那片绿洲上,与渔人同拉网,同捕鱼,同享渔家之乐,同唱一支新的《渔光曲》。——“春水船如天上坐”,何其令人神往啊!然而现在,她这一纸短书,提醒说,家门前,“苔痕上阶绿”了!而且,我不能不注意到那嫩绿的苔痕会写字;而且,我更不能不注意到,苔痕写出的那个字,不写作官板正字的“回”,而是它的异体——“回”!我不由暗自感叹道:你太苦心了,我的妻!
我忽然可怜起她来。我只会图清闲而对她一无所助。我的每一分清闲,又都转化为她的操劳。朋友们有时当着她的面,批评我在家里不该老当“袖手派”,“油瓶子倒了都不扶”。我反驳说:“油都洒光了,扶瓶子有什么用呢?”在这种场合下,她决不跟外来的援助力量串通一气,乘机对我大加讨伐,总脉脉含笑地向着我,让我感受到她的宽宥、谅解。尽管对方的话句句是真理,且有利于她,她好像都置若罔闻,从表情上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她由衷地欣赏我为自己所作的诡辩。“看,我家这个,没理能找出三分理来,你们哪个能难得倒他!”胜利并不一定属于正义的一方,仗义执言的朋友们只好承认:对她简直毫无法子可想。但我并不赞同她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一看到她下班进门,就忙着烧锅、弄饭、洗衣服、扫地、揩桌子……我
就心烦。饭,当然不能不吃,不过,若太疲劳,我情愿睡觉也不情愿吃的,有时弄点饼干、面包也可糊弄。至于洗、扫、揩拭……更应适可而止,得过且过。我主张妇女要从家务琐碎中自我解放出来,实行清静无为,八小时工作而外,随我自由自在,躺躺、坐坐、玩玩、聊聊、翻翻小报、看看电视…不好吗?她每听到我这番慷慨激昂的言词,看到我越说越暴躁的样子,都要恳求我冷静下来,并以几乎怀有内疚似地向我说明:家里若弄个乱七八糟,她见不下眼,她忙忙弄弄,心里舒畅,少生病。既如此,我也只好由她。不过忙忙弄弄,并不都白费气力,她信中的那个“回”字,便与她的忙忙弄弄直接有关。
我家门前,地处低洼,雨大时经常积水。别处地面已经干了,我家门前还泥泞不堪。她老想改变一下这恶劣的环境。去年夏里,不知她怎样想方设法,弄来些砖头,不指望我的任何帮
忙,全靠她一人之力,抽空在门前铺出一道砖台阶。她好像干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