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4577634/9787504577634 ·条形码:9787504577634 ·版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第2版) |
 |
|
 |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4577634/9787504577634
·条形码:978750457763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清华大学职业教育培训与认证指定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第2版)》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物体的三视图、轴测图、截交线与相贯线、组合体、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第2版)》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技术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技术基础课教材,或作为自学用书。
编辑推荐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第2版)》为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目录 课程简介
模块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课题一 机械制图标准
课题二 绘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
课题三 徒手绘制草图
模块二 物体的三视图
课题一 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课题二 绘制点的投影
课题三 绘制和识读直线的投影
课题四 绘制和识读平面的投影
课题五 绘制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模块三 轴测图
课题一 绘制正等轴测图
课题二 绘制斜二轴测图
模块四 截交线与相贯线
课题一 绘制截交线的投影
课题二 绘制相贯线的投影
模块五 组合体
课题一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题二 标注组合体的尺寸
课题三 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题四 绘制组合体的轴测图
模块六 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
课题一 视图
课题二 绘制剖视图
课题三 绘制断面图
课题四 其他表达方法
模块七 标准件与常用件
课题一 绘制螺纹紧固件连接的视图
课题二 绘制齿轮的视图
课题三 识绘键、销连接图
课题四 绘制滚动轴承的视图
课题五 绘制弹簧的视图
模块八 零件图
课题一 认识零件图
课题二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
课题三 绘制零件图
课题四 识读零件图
模块九 装配图
课题一 识读装配图
课题二 画装配图
课题三 零部件测绘
模块十 计算机绘图
课题一 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
课题二 用AutoCAD绘制三视图
课题三 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
课题四 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
附录
附表1 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
附表2 管螺纹
附表3 梯形螺纹
附表4 六角头螺栓(一)
附表5 六角头螺栓(二)
附表6 六角螺母
附表7 Ⅰ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
附表8 垫圈
附表9 标准型弹簧垫圈、轻型弹簧垫圈
附表10 双头螺柱
附表11 螺钉(一)
附表12 螺钉(二)
附表13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附表14 平键及键槽各部尺寸
附表15 圆柱销
附表16 圆锥销
附表17 滚动轴承
附表18 标准公差数值表
附表19 IT01和IT0的标准公差数值
附表20 轴的基本偏差
附表21 孔的基本偏差
……
序言 2004年,我办组织开发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教材,共计40种。这套教材是国内首套任务驱动型教材,受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泛欢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办组织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这套教材陆续进行修订。
这次教材修订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调整相关教材的教学要求,设计和确定典型的工作项目。吸纳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改成果,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恰当安排到各个工作项目中,力图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第二,在识图与制图、工艺设计、编程、加工与制造等系列项目先后关系的处理上,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编排,既保证了各项目之间技能和知识的有效衔接,又考虑了教学方面的可操作性,以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按照任务驱动编写思路组织工作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技能训练有实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就感。
第四,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使教材内容分别涵盖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车工、工具钳工、制图员等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以促进学校“双证书”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第五,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在教材中充实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另外,为了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修订教材的过程中,同时开发教学指导书、教学课件和相关的习题册,力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好的教学服务。
在教材的修订过程中,得到了有关省市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教材的编审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对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文摘 插图:

2.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确定表达方案后,具体作图方法和步骤以图9-29为例加以说明。
(1)选比例,定图幅,画出边框、标题栏。
(2)合理布图,画出各视图的基准线,留出明细栏的位置,如图9—29a所示。考虑到需标注尺寸和序号,布图要适中,要留出图间距。主、左视图高度基准选用传动轴轴线;主视图长度基准选用轴的左端面;左视图宽度基准选用铣刀头的前后对称面。
(3)画底稿,通常从表达主要装配干线的视图开始画,一般从主视图开始,几个视图同时配合作图。画剖视图时以装配干线为准由内向外画,可避免画出被遮挡的不必要的图线,也可由外向内画,如先画外边主体大件。在实际绘图时往往采用两种结合的方法,视作图方便而定。
无论采用哪种画法,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画完第一件后,必须找到与此相邻的件及它们的接触面,将此接触面作为画下一件的定位面。注意要按照装配关系一件件依次画出,切勿随意乱画。
下面采用由内向外的方法,画_出铣刀头装配图。
1)先画出传动轴的主视图,如图9—29b所示。
2)找到相邻件轴承,从与轴的接触面处画轴承,再找到与轴承相邻件端盖的接触面画出端盖,如图9—29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