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61832087/9787561832080 ·条形码:9787561832080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 |
 |
|
 |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61832087/9787561832080
·条形码:97875618320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
内容简介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规划实践及对国内外的专题考察而撰写。书中详细阐述了自“田园城市”到“新城”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发展,总结了国内外新城规划建设的经验,也介绍了若干国内外的新城规划案例。《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对我国21世纪的大城市空间实现整体发展及指导新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第1篇主要介绍了乌托邦、理想城市、田园城市、卫星城等早期相关的规划思想和实践;第2篇分别陈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城市规划发展及大规模新城开发的酝酿以及战后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城建设状况;第3篇介绍了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新城开发实践的若干案例;第4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星城建设,讨论了近年来的“新城”规划和开发中的若干问题;第5篇比较了国内外新城规划的实践,归纳了若干经验和特征;第6篇作为全书总结,阐述了新城的概念和定义,并提出了我国新城建设的原则与运作策略。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可作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学科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以供城市和区域规划、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阅读。
编辑推荐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早期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理想城市构想
第1节 思想溯源
第2节 早期的“理想人居境界”探索
1.世外桃源追寻
2.乌托邦设想
3.空想社会主义探索
4.其他构想
第3节 “田园城市”思想
1.田园城市的诠释
2.城乡一体化原则
3.田园城市的影响和实践
第4节 若干相关规划理论和实验
1.卫星城
2.雷德朋体系和绿带城
第2篇 现代城市建设与新城运动
第1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城市建设与新城实践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城市建设与新城实践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城市建设与新城实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新城实践
第2节 英国的新城规划理论与建设
1.背景
2.政策目标
3.主要原则
4.演进阶段
5.发展趋势
第3节 法国的新城建设
1.背景
2.政策目标
3.发展趋势
第4节 美国的新城建设
1.背景
2.政策目标
3.演进阶段
4.发展趋势
第5节 日本的新镇建设
第6节 新加坡的新市镇建设
第7节 中国香港地区的新市镇建设
1.背景
2.政策目标
3.演进阶段
4.发展趋势
第3篇 国外及中国香港地区的新城开发实践案例
第1节 斯蒂文乃奇新城的开发建设及其未来发展
1.概况
2.住区布局
3.新城中心及步行街区
4.新城中心区面临的问题及重建计划
5.斯蒂文乃奇新城中心区更新计划
第2节 多摩新镇开发
1.背景
2.概况
3.多摩新镇和私营铁路开发
第3节 中国香港地区的新市镇及市区大型新发展计划
第4篇 我国的新城规划与建设
第1节 北京——从卫星城到新城
1.发展概况
2.存在问题
3.历史小结
4.发展趋势
5.新城规划
第2节 上海——从卫星城到新城
1.发展概况
2.存在问题
3.历史小结
4.新城建设
第5篇 新城规划的实践评述
第1节 国内外新城规划和建设的比较
1.功能与布局
2.住宅与社区建设
3.公共设施与中心区布局
4.道路交通组织
5.运作机制
第2节 新城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总结
第6篇 我国未来新城发展的原则与策略
第1节 概念界定
1.新城
2.其他各类新城区
第2节 新城建设的必然趋势
1.新城建设的必要性
2.新城建设的可能性
第3节 新城开发的核心原则
1.政策目标:大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导向下的新兴地区规划与建设
2.运作原则:坚持政策目标,以公共开发为主导,实行公司化运作
第4节 新城的开发运作要点
1.立法支持
2.机构设立
3.政策保障
4.科学选址
5.交通联系
6.产业发展
7.社会发展
第5节 新城的规划设计策略
1.区域空间发展的战略举措
2.用地格局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3.物质性规划与设计的创新
4.历史与文脉的保护与体现
5.社区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网站资源
后记
……
序言 近些年来,“新城”在我国成为一个很热的事物,不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引入了“新城”,而且一些中小城市也提出了要建“新城”,甚至一些房地产开发楼盘也冠以“新城”之名。看来对什么是新城,对新城规划的历史渊源及国际、国内的经验有必要加以追溯和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定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下,起源于英国的新城规划和建设曾经风行于西方国家。但自上世纪70、80年代后,随着宏观条件的改变,西方主要国家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已日渐减少,并且基本不再建新城了。可以说“新城”变成了规划思想史及教科书上的概念了。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不但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变迁,而且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既有大城市的外延拓展中,“新城”这个历史概念进入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的眼帘有其必然性。
预计到新城规划和建设在我国将呈燎原之势,在本世纪初张捷博士就确定了以新城研究为主攻方向。经多年研究以及在国内外广泛调研,不但掌握了丰富的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对新城规划和建设的概念和经验的深刻把握。
在研究文献积累和心得总结的基础上,张捷与我合作撰写了《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一书,于2005年4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体工作是由张捷完成的。这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新城规划和建设的最为全面和有深度的专著。该书出版后十分畅销并得到业界同行的广泛好评。
为了丰富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教育资源,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组织编写面向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生教育的教学参考用书。经专家推荐,天津大学出版社遴选,张捷博士的选题《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入选此出版计划。
《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是在《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一书基础上的精简、补足和发展,以适应教学参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参考用书,《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的内容充实,论述深入浅出,不但论述了新城的规划和建设,更是讲清了新城的理念渊源;不但有丰富的新城规划和建设的国际案例和经验归纳,也有国内新城规划和建设的历史实践和最新发展。我相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和所有感兴趣的读者不但能从《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中获取关于新城规划和建设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能激发起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新思考。
文摘 插图:

第1篇 早期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理想城市构想
第1节 思想溯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亨利·圣西门(Henri Saint—Simon,1760—1852)、罗伯特·欧文、查里斯·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等乌托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这些发展与原有城市结构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中大量丑陋化现象的出现使人们一时陷于束手无策的境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具有社会改革思想的先驱者纷纷提出和实践新的社会范型。他们的共同特点,几乎都是在揭露“城市问题”和批判陈旧的“城市结构”的同时,提出建立新型城市社区,追求城乡融合、人际和谐的境界,并借以纠正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弊端。
但是,初期的“理想城市”方案多为纸上谈兵,或是文人笔下的虚构,具有很大的空想成分。即使是付诸实践的由罗伯特·欧文于1825年在新拉纳克实验建设的“乌托邦”式的“新协和村”,也很快就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以“平均、平等、自给自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在早期资本主义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
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汲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城市”概念中某些积极因素,结合他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