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帝王将相家训

2010-03-05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36695861/9787536695863 ·条形码:978753669586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帝王将相家训 去商家看看
帝王将相家训 去商家看看

 帝王将相家训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36695861/9787536695863
·条形码:97875366958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自小便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且涉世较深,深知个人功名与家庭兴盛得来不易,因而他们把家庭教育看得很重,例如教导子孙要刻苦学习、安分知足、节俭持家、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谨慎处世等等。其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谦虚谨慎、团结友爱、淡薄名利等多方面的可贵精神。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多位著名帝王将相有关家规、家范、家诫等家训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
作者简介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目录
前言
刘邦家训
刘庄家训
曹操家训
刘备家训
李暠家训
萧纲家训
李世民《帝范》
赵匡胤家训
赵光义家训
赵恒家训
赵祯家训
赵顼家训
《庭训格言》
《圣谕广训》节录
咸丰帝家训
同治帝家训
萧何家训
韦玄成家训
平当家训
丁鸿家训
梁商家训
诸葛亮家训
陆逊家训
王祥家训
荀勖家训
王僧虔家训
徐勉家训
萧踽家训
李家训
卢承庆家训
李义琰家训
张嘉贞家训
姚崇家训
韩混家训
元稹家训
范质家训
李沆家训
王旦家训
范仲淹家训
贾昌朝家训
欧阳修家训
司马光家训
范纯仁家训
张居正家训
瞿式耜家训
李光地家训
陈宏谋家训
纪昀家训
倭仁家训
曾国藩家训
左宗棠家训
李鸿章家训
张之洞家训
后记
……
序言 古代中国官僚士大夫一般都很重视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模式的追求;而人们之所以将“齐家”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对待,原因就在于“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从政做官者的声名和业绩,甚或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所以,“家务事”成为人们普遍感到棘手而又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家务事”要处理好,首先就得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或许有人会心存疑窦:那些朝廷重臣、高官们,尤其是主宰天下的帝王们,过着为所欲为、悠闲自在的生活,哪里还会有什么“齐家”的烦恼,什么“家务事”的忧虑呢?事实上,不管是那些左右朝政的丞相们,还是那些拥有天下一切的帝王们,为政是否清明,事业是否有成,很大程度上都与“齐家”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联系在一起。他们中的不少人,就自身人格、学识、才能而言是很不错的,但有的人最终身败名裂,遭受国破家亡的灭顶之灾,主要原因是在于没有把他们的子女、亲友教育好。在中国历史上,诸多亡国之君、亡国之臣,乱国之君、乱国之臣,除了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外,“齐家”的问题、“家务事”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则是关键所在。从而,不仅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反复强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那些朝廷重臣显官、封建帝王们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留下了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家训、家诫文字。这些文字尽管从主导方面而言,体现了封建思想学说的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封建糟粕,但在某些方面又很自然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要素所在。毛泽东曾经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加以认真总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人们常说:以铜为鉴知衣冠,以人为鉴知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现今那些贪官之所以晚节不保,最终走向遗臭万年的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学历史,不懂得从中国传统家训中寻找可借鉴吸取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没有也不知道如何“齐家”,如何管好妻子儿女、亲朋戚友的手脚,乃至于变成阶下囚才醒悟到“齐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即使封建帝王和封建中央集团重心人物的家训、家诫篇章,时至今日仍有可资借鉴的成分存在。
《帝王家训》和《宰相家训》分别于1994年3月和1994年8月出版发行,此次修订增补时,根据出版社的考虑,两书合成为《帝王将相家训》出版。就其“将相”二字而言,只不过是为了读起来顺口罢了,实际上指的是丞相或宰相之类重臣显官。这是需要向读者加以特意说明的。依据这一体例,我们在此次修订增补过程中,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王家训,或是尽管为帝王家训,有的因内容不突出,有的因篇章过多过长的作了删节。二是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宰相家训,或是虽然为宰相家训,但因篇幅过多,则作了删除或节录,而对原书未收入之篇章则作了某些增补。如曾国藩对弟弟们的家训文字全部删除,有关训诫子女的重要篇章则作了增补。三是对原版中出现的错误,尽力作了修正。四是增补了一部分注释文字。这样处理的效果如何,尚乞读者诸君品评鉴识。
《帝王将相家训》能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首先要感谢重庆出版社的诸多支持和帮助。其次,要感谢原两书编著者和新增编著者的精诚合作与辛勤劳动。最后,我要代表全书编著者向以不同方式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的朋友致以由衷的谢忱。
文摘 我们大军平定四川时,曾在保宁大败叛将王平藩,俘获三千多苗族人,但却把他们全都释放,让他们各自回家。等到我军进军云南中部时,吴世皤已经山穷水尽,只好派人要苗族人支援他的部队,以抵拒我们天朝大军。苗族人却不肯按他的要求办事,他们表示:“大清王朝曾让我们活命,而对这样的深恩大德,我们怎么忍心以武力相对来作为回报呢?”我们都知道,苗族人生性蛮横,简直不可以用礼义使他们驯服,受约束,这就好像他们天性如此似的。但是,他们一旦产生感恩和怀念别人的好处的感情,就不忍心轻易地背叛主人和上级。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
后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帝王将相们身罟高位,其子子孙孙继承父祖辈余荫,完全可以过着不愁吃穿优闲自在的生活,哪还需要什么家庭教育的培养造就!况且,帝王将相们尤其是那些帝王们,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教育指导自己的子弟们!然而,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帝王将相们对子弟的教育,恰恰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是因为,有作为有见识的帝王将相们几乎一致地认识到,出身于显赫家庭的子弟们,更容易沾染不良习气,更有可能成为无德无才的人物,所以他们对子弟的教育不敢有丝毫懈怠。大量例证说明,凡是对家庭教育予以高度重视的帝王将相们,他们的儿子或孙子大都是有作为的人;他们的家训文字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可资借鉴利用的文化、遗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