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先秦诸子

2010-03-05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5062669/9787305062667 ·条形码:978730506266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先秦诸子 去商家看看
先秦诸子 去商家看看

 先秦诸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5062669/9787305062667
·条形码:97873050626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传统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按照《论六家要旨》的分类,选取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名家的公孙龙,阴阳家的邹衍,共“六家九子”,分别述其生平事迹、学术渊源、思想内容、学术地位及后世影响。 先秦诸子既“继往圣”又“开来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原创者。他们是春秋战国历史舞台上的主宰者,奏响了“轴心时代”的最强音。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而日久弥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先秦诸子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与繁荣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编辑推荐 《先秦诸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一、一生的文化苦旅
二、修身为己任
三、教化与安人
四、不朽丰碑

第二章 儒家亚圣孟子
一、孟子受教
二、游历诸侯
三、人性善论
四、仁政学说
五、捍卫儒学
六、孟子的影响

第三章 儒家别派荀子
一、荀子生平
二、天人关系
三、人性恶论
四、礼治思想
五、“劝学”与“解蔽”
六、荀子的影响

第四章 平民的代言人墨子
一、墨子生平
二、渴望和平
三、爱的世界
四、贤人治国
五、“尚同”主张
六、节约思想
七、逻辑与科技
八、墨家的影响

第五章 老子与自然之道
一、老子与《老子》
二、老子之“道”概说
三、道生万物
四、道是实体性的存在
五、道是天地万物的最高准则
六、道与政治及社会人生
七、老子之道的两种发展方向

第六章 庄子的新世界
一、庄子与《庄子》
二、黑暗的世界
三、游戏人生
四、无我之境
五、庄子的启示

第七章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一、悲剧的一生
二、法治思想的传统
三、韩非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强大的势
五、隐微的术
六、韩非论法
七、韩非法治思想的地位与影响

第八章 名家辩才公孙龙
一、公孙龙与《公孙龙子》
二、公孙龙之前的名家
三、白马论
四、坚白论
五、指物论
六、名实论
七、通变论
八、公孙龙学说的特色及思想意义

第九章 阴阳五行家邹衍
一、邹衍与稷下学宫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渊源
三、五行相生的四时教令思想
四、五德终始的历史哲学
五、大九州的新地理学
六、邹衍学说的影响
后记
……
序言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思想史上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深刻的变革,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哲学的突破”。这个时期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称为“轴心时代”。
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的观念可以追溯至韦伯(Max Weber)有关宗教社会学的论著之中。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帕森思(TalcotParsons)对“哲学的突破”的内涵作了详细阐释。“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昕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未曾有过的。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理性认知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哲学、科学甚至神学都跳不出它的笼罩。印度“哲学的突破”产生了知识阶层间的一种宗教哲学,其中心观念为业报与灵魂转世,并视经验世界、实际人生为“虚幻”。随之而来的则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种种极端的解脱之说。以色列“哲学的突破”以《旧约》为背景,通过“先知运动’’清晰塑造了上帝作为造物主的普遍观念。上帝不但创造了宇宙,还创造了人类。
文摘 孔子谦虚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很快成为远近闻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不但掌握了当时社会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且对贵族礼仪、政治文化皆了然于胸。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给孔子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就在母亲去世不久,鲁国权臣季孙氏举行贵族宴会,孔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显赫世家的子弟,于是不请自到。孤身一人的孔子已经不再具有贵族身份,到了季孙氏家门口,被家臣阳虎阻拦在外面,不准进入。这件事情对孔子打击很大,从此,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了生活和荣誉而奋斗。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他从小事做起,管理过牛羊和仓库,当过季孙氏的管家。后来,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官职也逐步得到提升。五十一岁时,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五十二岁任鲁国司空(管理工程建设的高级官员)。同年,他又被提升为鲁国大司寇,掌管鲁国的治安、审判和司法,这是孔子担任的最高级别的官职。孔子审理案件时,集思广益,充分征询陪审人员的意见,注重事实调查。孔子担任大司寇时的最高理想是希望鲁国没有诉讼。他担任大司寇期间,政绩卓著,鲁国的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
孔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曾作为鲁定公的主要助手和相礼官参加了齐鲁两国的“夹谷之会”。赴会之前,孔子对定公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史记·孔子世家》),敦请国君调动军队跟随外交使团出发,以防不测。会盟中,齐国以蛮夷乐舞助兴,企图制造混乱,劫持鲁君。但齐国的阴谋立即被孔子识破,他据理力争,迫使齐国承认自己失礼,撤下蛮夷乐舞。由于鲁国准备充分,齐国没能占到任何便宜。会盟以后,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夹谷之会”是鲁国在齐强鲁弱背景下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充分显示了孔子的外交才能。此时,TL-~I]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孔子的政治才华引起了齐国统治者的恐慌。他们不希望鲁国因此而强大起来,于是,齐国到鲁国来实施反间计。此时,鲁国的实权已经转移到以季孙氏为首的新兴贵族手中。齐国以美女和良马贿赂季孙氏,让他说服国君疏远孔子,从此,腐朽的鲁国统治者不再重用孔子。孔子依靠国君治理国家的政治设想失去了实现的条件,于是他不得不带着学生到别的国家寻求新的政治舞台。
孔子到过的诸侯国有卫、陈、曹、宋、郑、蔡、楚等,除了在卫国和陈国受到很好的礼遇,在其他地方并未受到优待,可谓是处处碰壁。
……
后记 六个月的紧张写作,我终于完成了和先秦诸子之中九位思想大师的又一次对话。这个写作过程并不是单纯意义的书面表达,而是试图深入到他们的思想深处,去解读中国古代最具原创性思想大师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共同领略先秦诸子绚丽而富有深远意义的思想世界。
本书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颜世安先生,是他推荐我来承担本书的写作任务的。当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先生请教,先生总是及时给予解答或指导,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完成。本书第五章和第六章,吸收了先生有关老、庄的研究成果,其中第六章有关庄子思想体系部分主要参考了先生的《庄子评传》。此外,本书还参考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感谢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给予我这次写作机会,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先秦主要诸子的主要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读;感谢丛书主编卞孝萱先生审阅本书目录,并提出指导性的写作建议;感谢副主编周群先生一直关注本书的写作进展,并给予鼓励和帮助;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胡豪先生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