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43042134/9787543042131 ·条形码:978754304213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宽容 |
 |
|
 |
宽容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43042134/9787543042131
·条形码:97875430421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宽容》内容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探寻人类两千年精神“不宽容”的原因。《宽容》是荷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在全球有20多种译本,畅销全世界近百年。作者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两千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原因。由于信仰、道德、风俗等的不同,人类形成了各自的利益群体,每个群体总是居住在壁垒森严的城堡里,用偏见和固执的坚固屏障抵御外界和外来的影响。偏见和固执给人类带来了众多悲剧,致使无数的杰出人物为了“宽容”的事业前仆后继。
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让我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两千年来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03年赴美国,在康乃尔大学完成本科课程,1911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出版《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 房龙一生出版的书籍达30多种,他以人文主义的目光,通过睿智的语言将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几乎全部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 房龙多才多艺,精通10种文字,拉得一手优美的小提琴,还能画画,他所有著作的插图全部出自自己的手笔。
编辑推荐 《宽容》:畅销百年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人文思想启蒙的最佳通俗读本。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
捍卫自己的信念是难得的,容忍别人的信念更难得。
宽容是对文明的唯一考验,也是对文化的最大考验。
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于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能够耐心公正地容忍。
人类的精神体现贵在宽容,可是为什么每个时代都有那么多无辜者死于不宽容的屠刀或是战火之下?
目录 一 无知的暴虐
二 希腊人
三 桎梏的开始
四 上帝的晨光
五 囚禁
六 生活的纯洁
七 宗教法庭
八 求知的人
九 向书开战
十 关于一般历吏书籍,尤其是这本书
十一 文艺复兴
十二 基督教改革运动
十三 伊拉斯谟
十四 拉伯雷
十五 旧时代的新招牌
十六 再洗礼教徒
十七 索兹尼一家
十八 蒙田
十九 阿米尼斯
二十 布鲁诺
二十一 斯宾诺莎
二十二 新的天国
二十三 太阳国王
二十四 弗雷德里克大帝
二十五 伏尔泰
二十六 百科全书
二十七 革命的不宽容
二十八 莱辛
二十九 托马斯·潘恩
三十 最后一百年
后记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幸福
……
文摘 插图:


一 无知的暴虐
公元527年,古罗马迎来了一位新的统治者——弗雷维厄斯?阿尼西厄斯?查士丁尼。
这个愚昧无知的塞尔维亚农夫刚一上台,便下令镇压古雅典的哲学学派,并关闭了东罗马唯一一座埃及寺庙。这座庙宇自从信仰新基督教的僧人侵入尼罗河谷之后,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庙宇坐落在一个名叫菲莱的小岛上,不远处便是尼罗河的第一大瀑布。自从有人类历史记载的那一刻起,这里就成了朝拜伊西斯(埃及神话中司生育繁殖的女神)的圣地。不知为何,即便非洲、希腊和罗马的诸神都已不复存在了,这个女神依然香火不断。直到6世纪,这里还能找到懂得象形文字的人,可如今这个大字不识的“皇帝陛下”一纸命令,整个庙宇及其附近的学校都变成了国家财产,各种古老的神像和塑像被送到君士坦丁堡的博物馆里,许多教士和象形字书法家被强制投入监牢。当他们中最后一个人由于饥寒交迫死于监牢之后,古老的象形文字也就失传了。
这真是莫大的遗憾!
如果查士丁尼这个该死的家伙当时能手下留情,留下哪怕几个老象形文字专家,把他们放到一个类似“挪亚方舟”的安全地方,那么,现在历史学家也不至于那么艰难了。即使现在我们能再次拼写出那些古怪的埃及词汇,但想要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还是困难重重。
这样的事情,在古代社会的各民族中,举不胜举。
长有奇特大胡子的巴比伦人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刻满宗教文字的造砖场,当他们虔诚地疾呼:“将来有谁能够理解天国中上帝的忠言?”时,内心深处不知如何着想?他们总是不断地祈求圣灵的庇护,解释圣灵的律法,把圣灵的旨意刻在最神圣城市的大理石柱上,然而,谁能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些圣灵的呢?他们一会儿宽容大度,鼓励教士研究天国,探索陆地和海洋;一会儿又变成惨绝人寰的刽子手,一旦人们稍稍疏忽了早已无人在意的宗教礼节,就会有骇人听闻的惩罚从天而降,这又作何解释呢?
至今,我们一无所知。
为此,我们派出探险队去尼尼微(古代亚述的首都)考察。我们在西奈的沙漠上掘地探寻,破译的楔形文字书版足有几英里长;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各地,我们都竭尽全力,四处寻找那把打开神秘的智慧宝库的钥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不经意间发现了这座宝库的后门,它一直对人类敞开着,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去。
可是,这扇小小的方便之门并未坐
……
后记 前一段时间,一位出版商给我写信说:“1925年出版的《宽容》,如今已经快成古典作品了,我们准备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重新定一个‘大众化的价格’。”倘若他们以为我会对原作做必要的安排,我还会写最后一章吗?也许我会反问,在近十年内,宽容的事业为何屡遭挫折?我们为什么还没有脱离仇恨、残忍和偏执?这其中必有原因,假如我知道,我会讲出来吗?
会的,我一定会的。虽然解剖美丽的宽容女尸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情,但却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个问题是,我应当在哪一页为这本已经分别了15年的书撰写后记呢?
出版商觉得结尾部分是崇高的希望和欢呼,建议我删去。他们的建议是对的。的确没什么可高兴的,我的结束语选择《英雄》中的葬礼进行曲,胜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但是再三斟酌之后,我觉得这个方法并不可取。
我和出版商都是对前景抱悲观态度的人。但是这本书还要在世上流传,为了让子孙后代知道为什么1925年我们突然会对幸福和高尚前程产生憧憬,而到了1940年,这些光辉的梦想又是怎么全部消失的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们犯了什么错误才导致这场可怕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