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533018583 ·条形码:97875330185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民居宅院:民间文化生态调查 |
 |
|
 |
民居宅院:民间文化生态调查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533018583
·条形码:97875330185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编辑推荐 “民间文化生态调查”丛书对民间衣食住行用品、精神生活用品进行了考察,这种考察除了对用品用具本身的研究,还对其材质、加工技艺、造物思想、科学价值、文化内涵、价值尺度、审美理想、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考察与理论总结。那些生动的民艺、民俗、民风、民情恰似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民间社会多姿多彩、深沉丰厚的文化和生活情景。全书图文并茂,包装精美,文字排版还采用竖排方式,本书为丛书之一。
目录 目录
序 民艺的关怀
壹 叙不完的旧 走不尽的家
一、女娲黄土造窑洞
二、极尽奢华的晋商大院
三、山东民居草、瓦房
……
文摘 书摘
一、女娲黄土造窑洞
人类初始,为了躲避野兽侵袭,免受风雪寒暑之苦,天然洞穴便作为原
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早期休息和日常活动的场所而被广泛使用。进入氏族社会
之后,伴随着先民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工具使用,制作水平和智力
水平逐渐提高,“挖穴而居”的营建方式逐渐替代了原始被动的洞穴野居,
居住条件也随之转变。直至今日,黄河中上游黄土漫布着约六十万平方公里
的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地,大约有四千多万民众沿袭着古老的居住方
式,只不过名字由“洞穴”演绎为“窑洞”。
关于窑洞的由来,民间传说为女娲娘娘所造。相传在远古开天辟地之时
,没有人类,女娲娘娘便用黄土抟捏造人,从此开始了人类的生息繁衍。但
是由于狂风暴雨和凶禽猛兽等恶劣自然环境的袭击,导致人类在成长过程中
死伤惨重,为了避开这些对人类存活构成极大伤害的不利因素,女娲娘娘便
教人挖穴而居,用一些有利的自然因素去对付另一些不利的自然因素,人类
才终于繁衍生存下来。这则民间神话传说固然可以不信,但从女娲“抟土造
人”与“挖穴而居”两者之间的对比来看,足以说明窑洞房屋的营造对于人
类自身繁衍生息的重要意义。
由于黄土具有疏松易采、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直立性强等优点,故生
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广大民众,自古以来一直都保存着挖窑洞穴居的风俗。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高,高原成群,沟谷纵横,黄土漫延,众多自然形成的
沟谷崖面为挖掘窑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窑洞构成的类型若按其构筑材料可
分为土窑、石窑和砖窑三种。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