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0231724X/9787802317246 ·条形码:9787802317246 ·版本:第1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肿瘤的中医治疗 |
 |
|
 |
肿瘤的中医治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0231724X/9787802317246
·条形码:97878023172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肿瘤的中医治疗》内容简介: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也步入了新的时代,人们正在满怀热情地创造着新的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是,肿瘤这一恶魔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体现肿瘤治疗中“以人为本,整体治疗”的思想,综合应用药疗、心疗、食疗、体疗,科学抗癌,作者集临床30余年治疗肿瘤经验整理成册,再次出版,把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把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作为医学目标,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
《肿瘤的中医治疗》不仅对从事肿瘤研究和治疗的医务工作者,而且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郑伟达,出生于中医世家,福建省闽清县人。毕业于北京光明中医学院,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郑孙谋教授及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历任福州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福建省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副会长,全国民营中医院院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常委,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卫生部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 在三十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郑伟达教授注重整体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对肿瘤、肝硬化、风湿病、前列腺病、冠心病等疑难杂病颇有研究,尤其擅长于肿瘤的中医防治,提出“以人为本,科学抗癌”的先进理念,总结并创立了“治癌新十论”和“四位一体抗癌疗法”,为众多患者解除疾苦。发明了国家级抗癌新药“慈丹胶囊” 、“参灵胶囊”、“甘芫逐水胶囊”等十六种系列药物,并获得国家众多奖项和专利。著有《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疑难杂病中医治验》、《肿瘤的中医防治》、《八名方临床应用》、《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慈丹集》、《养生药膳集萃》、《郑伟达医文集》、《郑伟达医论集》等十八部医学著作。先后在福州、深圳、北京、香港创办了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医肿瘤医院、中医药研究院、深圳药业公司等防治肿瘤机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媒体对其医疗相关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郑东海,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在线(www.wd999.com)总编、郑伟达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祖上六世行医,大学毕业后随父行医,勤奋好学,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同时志心总结其父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观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进行原发性肝癌术后中西医结合的抗复发课题研究。
主编《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肿瘤》,参与《八名方临床应用》、《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等15部著作的编写工作。
郑伟鸿,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理事、副主任中医师、捉工党党员,现任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东方伟达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自1992年以来,全力协助郑伟达教授创办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福州福辉医院、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擅长治疗肿瘤、不孕不育症、乙肝等疑难杂症。先后参与编写《八名方临床运用》、《疑难杂病中医治验》、《中医肿瘤治疗学》、《抗表益寿妙诀》、《新瘟疫论治一谈“非典”的治疗》、《养生药膳集萃》、《伟达慈丹治癌之光》等著作,发表论文10多篇。
编辑推荐 《肿瘤的中医治疗》:治肿瘤要“以人为本,科学治癌”。且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方能起沉疴。
目录 上篇 中医肿瘤学临床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第一节 宋代以前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第二节 宋元时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第三节 明清时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一、“癌症”病名进一步确立
二、肿瘤病因的探讨
三、肿瘤治疗方面的探讨
四、观察肿瘤的变化,判断预后
五、主要医学著作及其贡献
第四节 现代中医肿瘤学科对肿瘤的认识及研究
一、中医肿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二、中医肿瘤学科对肿瘤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三、中医肿瘤学科对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
四、中医肿瘤学科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五、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六、中草药抗肿瘤研究现状
七、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及疗效评价特色
第二章 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第一节 肿瘤的病因
一、内伤病因
二、外源病因
第二节 肿瘤的病机
一、气滞血瘀
二、疲湿凝聚
三、热毒内蕴
四、正气虚弱
第三节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与种族的关系
二、与经济的关系
三、与环境的关系
四、与饮食结构的关系
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六、与婚姻的关系
七、与性生活不洁的关系
八、与文化水平关系
九、与社会心理关系
第三章 胂瘤的中医诊断
第一节 望诊
一、一般观察
二、肿瘤特色望诊
三、舌诊
附:舌诊研究
四、耳诊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出
三、问头身
四、问耳目
五、问饮食与口味
六、同二便
七、问妇女经、带、胎、产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触诊
第四章 肿瘤的中医辨证
第一节 肿瘤的常用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病因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四、脏腑辨证
五、六经辨证
第二节 伟达治癌十纲辨证法
一、辨阴阳
二、辨气血
三、辨虚实
四、辨寒热
五、辨燥湿
第三节 肿瘤的辨证分型
一、气滞血瘀证
二、痰湿凝聚证
三、热毒内炽证
四、气血不足证
五、脏腑亏虚证
六、阴阳失调证
七、气虚血瘀证
八、阴虚火旺证
九、阳虚水泛证
第五章 肿瘤治疗的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学说
第三节 扶正祛邪治疗肿瘤学说
一、治癌扶正法
二、治癌祛邪法
下篇 常见肿瘤的中医治疗
第六章 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 脑肿瘤
附:脊髓肿瘤
第二节 鼻咽癌
第三节 舌癌
第四节 喉癌
第五节 甲状腺癌
第七章 胸部肿瘤
第一节 肺癌
第二节 纵隔肿瘤
第三节 乳腺癌
第八章 消化系统肿瘤
第一节 食管癌
第二节 胃癌
附:贲门癌
第三节 大肠癌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
附:中医对肝癌的辨证论治
第五节 胰腺癌
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 肾癌、肾盂癌
第二节 膀胱癌
第三节 卵巢癌
第四节 宫颈癌
第五节 子宫内膜癌
附:阴茎癌及外阴癌
第十章 造血、淋巴系统及骨肿瘤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第二节 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二、慢性白血病
附:恶性组织细胞瘤
第三节 骨肿瘤
附一:多发性骨髓瘤
附二:软组织恶性肿瘤
第十一章 皮肤肿瘤
第一节 皮肤癌
第二节 黑色素瘤
附录
一、伟达治癌十论
二、伟达治癌十三特效方
三、伟达慈丹四位一体康复疗法
……
序言 恶性肿瘤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约7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约150万人。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历史已两千多年,有自己的独特诊疗理论与方法。我从医30余载,专攻肿瘤20余年,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临证集中、西医优势,辨病与辨证并举,采用“四位一体”治疗肿瘤,认为心疗是起决定性作用,药疗起关键性作用,食疗起重要性作用,体疗起积极性作用。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病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燥湿十大方面。因此,治肿瘤要“以人为本,科学治癌”,且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方能起沉疴。
“治癌新十论”是我通过20多年的肿瘤临床研究,结合前人理论精髓总结出来的。其中“两以论”、“中医四大优势论”和“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等均有发人深省的思辨意义,而“四死论”和“四疗论”则是针对肿瘤危害的分析和应对策略。“治癌新十论”是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在新十论中总结以往肿瘤患者死因归纳为“四死论”,即“怕死、毒死、冤死、饿死”。针对四死,我又提出了解决方案——“四疗论”,也就是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一直临床应用的“伟达慈丹抗癌康复四位一体疗法”,将药疗、心疗、食疗、体疗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各疗法整体协同,优势互补,整合治疗,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化。可以看出,“四位一体疗法”是贯彻“以人为本、带瘤生存”、“治癌新十论”学术理论的临床体现。
文摘 上篇 中医肿瘤学临床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第一节 宋代以前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周时代,古人对肿瘤就有所认识,殷墟甲骨文上就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广”及“留”组成,说明当时对该病就有“留聚不去”的认识。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最早的文献。
2000多年前的《周礼》一书称治疗肿瘤一类疾病的专科医生为“疡医”。“疡医掌肿疡……之齐。”肿疡包含肿瘤,说明公元前11世纪对肿瘤已有了认识。至今,日本、朝鲜仍将肿瘤称之为“肿疡”。在当时就主张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内治“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调之”。外治则用“祝药……杀之齐”。 “祝”意为用药外敷,“杀”是用药腐蚀恶肉。“祝”、“杀”都为现代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
《山海经》并非一部专门论述药物的专著,但它确实收集了许多植物、动物及矿物药,约有药物120余种。从这些药物的治病范围看,有治恶疮、瘿瘤、痈疽、噎食等从现代观点来看与肿瘤有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