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9787500595809 ·条形码:978750059580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 |
 |
|
 |
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9787500595809
·条形码:97875005958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及开展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做了必要地评述,在分析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现实选择。《企业绩效评价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研究提出了企业绩效价值观,并以经济增加值的价值判断理念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思想体
系,确立了以价值判断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思维方式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了“五维一体’’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总之,作者力求使这一新型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服务于包括企业出资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
编辑推荐 《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 论
一、命题的提出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问题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导向问题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问题
(四)企业绩效评价的服务功能问题
(五)企业绩效评价的应用方向及使用范围
二、研究的基础
(一)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状况
(二)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目标
(一)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核心的立意
(二)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核心的现实意义
(三)构筑企业绩效评价的思想体系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框架安排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
(四)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经济环境及现实选择
(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六)以利益相关者视角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七)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八)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方向及其展望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评价的概念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涵义
(一)企业绩效的概念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涵义
三、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评价原理
(一)评价主体
(二)评价客体
(三)评价目标
(四)评价内容
(五)评价指标
(六)评价标准
(七)评价方法
(八)评价结论
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一致原则
(二)沟通原则
(三)激励原则
(四)客观公正原则
(五)比较原则
(六)成本效益原则
(七)可控原则
(八)实用性原则
五、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完善和改进国家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促进企业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正确了解自身差距,树立高标准的发展
目标
(六)增强企业形象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一代理理论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核心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使企业绩效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绩效评价追求的目标,也是不断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根本要求
四、系统管理理论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以利于评价系统的规范发展和完善
五、权变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保持评价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六、组织行为理论为企业绩效评价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给予了理论支持,力求评价体系应用和发挥更大的激励约束作用
七、全面预算理论是实施企业绩效评价的前提,为实现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提供了保障
八、激励理论实现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第三章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评价的两种形式
(一)社会评价主要是信用评价,由社会中介机构完成
(二)政府评价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
……
第四章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经济环境及现实选择
第五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第六章 以利益相关者视角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第七章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八章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方向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众所周知,企业绩效评价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诞生、发展、成长、成熟各个时期,并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监督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经验、研究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理念更新及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企业财务效益,即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正在向战略管理理念转变,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之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迫切需要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只注重短期效益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因其弱化了对企业长远持续发展能力的引导,正经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企业管理方式更新的挑战,理论和实践都亟须我们对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以促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文摘 插图:

(三)“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全球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措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有利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引进来”方面,近年来发展较快,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外商投资企业稳步发展,引进外资金额逐年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值、进出口额、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8%,利用外资增长10.6%,上缴税收增长25.9%(见图4-4、图4-5)。
后记 1985年我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分配到财政部工作,先后从事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及管理制度的重大变迁。20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在工作中一直关注和思考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问题情有独钟。所幸从1995年起,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开始研究建立财政部主导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1999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并组织了全国范围的企业效绩评价实施工作。此后,作为2002年财政部重点会计课题《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我又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了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参与过不同类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至此,我与企业绩效评价结下了不解之缘,企业绩效评价成为我事业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我也希望将平日对这一问题的点滴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