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403470/9787807403470 ·条形码:978780740347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权奸祸宦·魏忠贤 |
 |
|
 |
权奸祸宦·魏忠贤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403470/9787807403470
·条形码:97878074034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中国
内容简介 他是市井无赖,吃喝嫖赌,无所不通,以致家产耗尽,卖妻卖女;走投无路之际,只得挥刀自官,入宫当了太监。
谁曾想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竟然秉笔审批内阁大臣的奏章,继而把持朝政,败坏朝纲,代拟圣旨,迫害忠良,真可谓权倾朝野,气焰嚣张。
不料从权力巅峰跌落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平步青云之迅速,曾经不可一世的“九千九百岁”最终在凄惨的夜半催命歌声中悬梁自尽。
然而一个朝代被他折腾得气数已尽,纵使后来者励精图治,终难挽回覆灭的命运。
是时代的悲剧,还是历史的玩笑?留给否认无尽的叹息与思索。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代表著作有:《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崇祯传》、《国史概要》、《晚明史(1573—1644年)》、《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国史十六讲》等。其中,《晚明史》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教材《国史概要》出版后被中国内地与香港多所大学采用为指定教材。2006年出版的《国史十六讲》再度创造了历史著作畅销的现象。
今波,著名节目主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从1992年起先后主持过新闻、体育、综艺等节目,集主持、策划、编导于一身,制作的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曾在全国多次获奖。自2006年元月主持《文化中国》节目以来,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大气而不失诙谐的气质形象、雅俗共赏的主持风格与亲和从容的人格魅力,赢得观众和各界的好评。
目录 【壹】从无赖到太监
身世之谜
坎坷的入宫经历
魏忠贤的三级跳
【贰】改变其一生的女人
客氏和明熹宗的特殊关系
客氏和魏忠贤的真正关系
权力场上的搭档
【叁】黑手伸向内廷
“移宫案”和“众正盈朝”
迫害恩人王安
司礼监的笑话
【肆】初战东林党
内阁失守
魏忠贤的利器
天才木匠顽童皇帝
【伍】倒魏风潮
弹劾魏忠贤
一石激起千层浪
飞蛾扑火的秘密
【陆】再战东林党
东林点将录
七君子之狱
五人墓碑记
【柒】虚荣的巅峰
可笑的生祠
九千岁的超级待遇
魏公公的走狗们
【捌】皇位继承之谜
传位给谁
魏忠贤的阴毒招数
崇祯皇帝的隐忍之计
【玖】最后的决战
崇祯的循序渐进
群臣的弹劾
惩处魏忠贤
【拾】阉党末日
夜半歌声
土崩瓦解
千古遗祸
……
序言 我每次回沪都会留意sMG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比起在其他电视台的“论坛”、“讲座”类节目,它对我更有吸引力,颇有“目不转睛”的感觉。“易经”、“孔子”、“老子”并不容易诠释,但是《文化中国》做到了。它能针对现代人的心理,通俗地以古人的哲学智慧予以点拨,达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不要小看了讲故l事,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禅师说过,人与真理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故事;他还说,一枚丢失的金币,就是在点燃一根小小的蜡烛后找到的。
我还注意到,《文化中国》不仅是单一的影视节目,还配合有出书、讲述人评选和“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等高品位活动。我忽然悟到《文化中国》成套的文化产品不正是“海派文化”的创新吗?与其用很多时间去挖掘“海派文化”的历史,不如用大部分精力来创造新的“海派文化”。
“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这要靠全国文化界的努力。我相信《文化中国》也必会按此要求而更上一层楼。
文摘 【壹】从无赖到太监
身世之谜
今波:开篇我们说了小混混李进忠的经历。这位李进忠何许人也?请樊老师给我们说说。
樊树志:李进忠,原名魏进忠,后来明熹宗又给他改名魏忠贤,也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统一称为“魏忠贤”。
今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主角的父母。魏忠贤的父母是谁,我看到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明末出版的《祷杌闲评》,说魏忠贤是个私生子,父亲魏丑驴,母亲侯一娘,都是耍杂技的。侯一娘找了个情夫魏云卿,是个唱戏的,生了私生子就是魏忠贤。还有一种说法,是魏忠贤同时代的宦官刘若愚记在《酌中志》里的,他说魏忠贤父亲叫魏志敏,母亲姓刘,都在当地务农。您觉得,哪种说法比较可信?
樊树志:我比较同意《祷杌闲评》里的蜕法。
今波:这好像有点奇怪。因为《祷杌闲评》是流传在民问的野史。而《酌中志》是魏忠贤的心腹太监刘若愚所写,可以说是半信史;从成书时间来说,《祷杌闲评》流行于明末清初,而《酌中志》是魏忠贤同时代人写的,为什么您会倾向于《梼杌闲评》的说法呢?
樊树志:正史上对魏忠贤入宫前的记载非常少。魏忠贤发迹后,应当是对自己穷困时的事情讳莫如深的,所以《酌中志》的记载未必可靠。相反,野史虽然有很多不实之处,但也有很多记载是有道理的。历史学家常常根据自己其他的知识对野史进行鉴别,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样。虽然艰难,但往往也别有收获。在魏忠贤的出身问题上,我比较倾向于野史的记载。因为这和正史上对魏忠贤本人性格的描写很接近。明末朱长祚写的《玉镜新谭》,给他八个字的评价:形质丰伟,言辞佞利。
今波:好词儿啊。
樊树志:就是高大伟岸,风度翩翩,伶牙俐齿,口如悬河。特别擅长讲拍马的话,所以叫“言辞佞利”。
今波:如果放在现在,好像也算得上是一个魅力人物。
樊树志:而且他多才多艺,唱歌、奏乐、下棋、踢球,样样胜人一筹。你说两个农民,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吗?
今波:是啊,两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孩子,很难年纪轻轻就擅长唱歌跳舞下棋踢球。就算有这个天赋,也没学习条件。我同意您的看法,魏忠贤更像是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的后代。可惜,不管哪种说法,魏忠贤父母的家庭都不富裕。可魏忠贤的这些爱好,全都是花钱的,像是大户人家公子哥似的,所以也就渐渐出现了我们开篇所说的那一幕,魏忠贤的家产都被挥霍一空了。他的家人该怎么生活呢?
樊树志:魏忠贤是非常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他只顾自己玩乐。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