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301112181 ·条形码:97873011121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死亡之美 |
 |
|
 |
死亡之美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301112181
·条形码:97873011121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生命之旅丛书
内容简介 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怎样才能使我们宛如流星的短暂生命变得灿然生动起来呢?
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本书以死亡的美学角度为出发点,用充满哲理和诗歌一样的语言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以及死亡与崇高、悲剧、宗教、灵魂鬼怪世界的审美关系,并解析了死亡的现代意识和种种自杀现象。
作者简介 陆扬,1953年生于上海市。1969年初赴吉林插队。1990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贺祥麟先生攻读欧美文学,蒋孔阳先生研习西方美学。著作主要有《德里达:解构之难》《幽默人生:林语堂的魅力》等。有介绍西学的论文一批,英译中和中译英译作若干。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怎样才能使我们宛如流星的短暂生命变得灿然生动起来呢?
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本书以死亡的美学角度为出发点,用充满哲理和诗歌一样的语言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以及死亡与崇高、悲剧、宗教、灵魂鬼怪世界的审美关系,并解析了死亡的现代意识和种种自杀现象。
死亡是对个体生命的否定,然而正是这否定,反过来肯定了人类集体生命的生生不息。死亡因而永朝永夕、终古不息,从生命的负极处策动着我们可歌可泣的壮丽人生。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便于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
目录 引言
一 死亡的审美价值
1 死亡恐惧
2 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
3 中国文化中的死亡观念
4 死亡的审美价值的两个契机
二 死亡与崇高
1 崇高辨
2 苏格拉底之死
3 耶稣之死
4 屈原之死
三 死亡与悲剧
1 死亡与悲剧的起源
2 从偶然到必然的悲剧结局
3 生存还是毁灭
4 中国的死亡悲剧
四 死亡的现代意识
1 死亡本能
2 向死的存在
3 荒原上的雷声
五 灵魂鬼怪世界
1 灵魂与再生
2 灵魂与美
3 鬼怪故事解码
六 死亡与宗教
1 长生
2 大死与大生
3 复活
七 自杀的迷思
1 《绅士自杀指南》
2 作家与自杀
3 圣经中的自杀
4 花当樱花 人当武士
……
文摘 书摘
耶稣之死
耶稣之死是死亡与崇高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原型。与苏格拉
底之死的毫无痛苦,以及他表现出的惊人的坦然和从容不同,耶稣是在极度
的痛苦中辞别人世的。耶稣之死及其复活以一种更为神秘的超验力量,将人
的目光引向了彼岸世界的美。
耶稣的身世本身是一个谜。在基督徒看来,他是上帝道成肉身来拯救人
类的“弥赛亚”即“救世主”,而除了更像文学,不像历史的四篇福音书的
记载,有关耶稣生平基本上没有一页档案留世。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编年史
》中有一处提到过“基督”,称以此得名的教派是一个讨厌的教派,发源于
犹大省,又传人包纳了一切污垢的罗马。但也仅此而已。另一个叫人纳闷的
事实是,公元1世纪,耶稣同时代的犹太哲学家斐洛不遗余力地用寓言解经
法来阐释《旧约》,可是也只言未提耶稣。或者因为斐洛住在亚历山大,同
耶稣道途相隔,不得闻其英名?但是《约翰福音》显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
反之耶稣出身的崇高足以同上帝比肩。由此我们看到了气势恢宏的另一种创
世模式:“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
生命就是人的光。”
上文的道(word)一语在希腊文是“逻各斯”(logos),逻各斯最早由赫
拉克里特引入哲学,是为宇宙的根本大法。但诚如“理式”(eidos)的本义
是形相,即便它在心而不在目,逻各斯同样有一个感性的最初涵义,即言说
。德里达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柏拉图以降西方理性中心主义的别称,着眼点
即是他所谓的以言说压制文字的西方全部语言乃至文化的历史。道可道,非
常道,逻各斯是上帝之言,它不但包括说出的话,而且包括未说出的话,这
就是理性。此外,逻各斯固然不能说是有人格的,可是也很难说是没有人格
的,这就为基督教三位一体理论提供了灵感。逻各斯道成肉身即是耶稣基督
。“道与上帝同在”,意味着耶稣与上帝有区别。“道就是上帝”,意味着
耶稣在最充分、最完全的意义上就是上帝本人。正如《罗马书》所言:“他
(基督)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上帝。”
可以说,《约翰福音》以上创世描述或者说耶稣降生图式是在很大程度
上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和希伯来的神秘传统合而为一了。耶稣的崇高因此在
这里更为清晰地显现出精神的必然性和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