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中级>要点精编(附考试大纲)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6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17123075 ·条形码:97871171230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护理学<中级>要点精编(附考试大纲) |
 |
|
 |
护理学<中级>要点精编(附考试大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6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17123075
·条形码:97871171230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内容简介 《护理学<中级>要点精编》主要内容简介: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由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组根据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系统阐述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理论和知识,内容全面,指导性强,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的推荐用书。
本册为《护理学》,适用于护理学(中级)。
编辑推荐 《护理学<中级>要点精编》:适用专业
护理学(中级)
内科护理(中级)
外科护理(中级)
妇产科护理(中级)
儿科护理(中级)
社区护理(中级)
目录 第一篇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症
第七节 肺炎
第八节 肺结核
第九节 肺脓肿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十一节 自发性气胸
第十二节 呼吸衰竭
第十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力衰竭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六节 心脏骤停
第七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九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第六节 肝性脑病
第七节 急性胰腺炎
第八节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第九节 肠结核
第十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十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肾盂肾炎
第六节 肾衰竭
第七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贫血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
第四节 白血病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四节 皮质醇增多症
第五节 糖尿病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中毒概述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四节 中暑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节 艾滋病
第五节 狂犬病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七节 伤寒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
第九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
第三节 癫痫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第五节 帕金森病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第二篇 外科护理学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正常体液平衡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的护理
第三节 钾代谢异常的护理
第四节 钙、镁、磷代谢异常的护理
第五节 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科常见的休克
第三节 护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麻醉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麻醉的护理
复苏
重症病人的监护
第一节 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第二节 氧治疗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
第一节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手术室护理工作
第三节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疼痛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疼痛病人的护理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手术、创伤、严重感染后的营养代谢特点
第二节 肠内营养
第三节 肠外营养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身性感染
第三节 破伤风
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肿瘤病人的护理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二节 甲状腺肿瘤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乳腺癌
第二节 乳房良性肿块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腹外疝
第三节 护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第二节 腹腔脓肿
第三节 护理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实质性脏器损伤
第三节 常见的空腔脏器损伤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第二节 胃癌
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第二节 肠梗阻
第三节 肠瘘
第四节 大肠癌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
第二节 肝脓肿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第二节 胆石病和胆道感染
第三节 胆道肿瘤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第二节 胰腺癌和壶腹部癌
第三节 胰岛素瘤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 护理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
第二节 急性脑疝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颅骨骨折
第二节 脑损伤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颅内肿瘤
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
第三节 颅内动静脉畸形
第四节 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第五节 颅脑疾病的护理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肋骨骨折
第二节 气胸
第三节 血胸
第四节 心脏损伤
第五节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脓胸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脓胸
第二节 慢性脓胸
第三节 脓胸病人的护理
肺部疾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肺结核
第二节 肺癌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护理
泌尿、男生殖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
第一节 主要症状
第二节 辅助检查
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肾损伤
第二节 膀胱损伤
第三节 尿道损伤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尿路结石
第三节 膀胱结石
第四节 护理
泌尿、男性生殖系结核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肾结核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结核
泌尿系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三节 急性尿潴留
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肾癌
第二节 膀胱癌
第三节 前列腺癌
男性性功能障碍、节育者的护理
第一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第二节 男性节育
肾上腺疾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皮质醇症
第二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第三节 儿茶酚胺症
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第一节 牵引术与护理
第二节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第三节 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
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骨折概述
第二节 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脊柱骨折
第四节 骨盆骨折
第五节 关节脱位
第六节 断肢再植
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
腰腿痛及颈肩痛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
第三节 颈椎病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骨肿瘤
第三篇 妇科护理学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妊娠生理
第二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第三节 妊娠诊断
第四节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第五节 产前检查及健康指导
第六节 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第二节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三节 分娩镇痛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
第二节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第三节 母乳喂养
新生儿保健
第一节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护理
第二节 婴儿抚触
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治疗原则及护理
第三节 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流产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四节 前置胎盘
第五节 胎盘早期剥离
第六节 早产
第七节 过期妊娠
第八节 羊水量异常
第九节 多胎妊娠
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心脏病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三节 糖尿病
第四节 急性肾盂肾炎
第五节 贫血
异常分娩的护理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第二节 产道异常
第三节 胎位、胎儿发育异常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胎膜早破
第二节 产后出血
第三节 子宫破裂
第四节 羊水栓塞
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妇科护理病历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
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四篇儿科护理学
绪论
生长发育
小儿保健
小儿营养与喂养
小儿心理、用药护理及护理技术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
……
文摘 插图:

三、辅助检查
1.痰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继发急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胸部X线检查可见下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典型者可见多个不规则的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可有液平面。
3.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和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管腔内异物或其他阻塞性因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还可进行局部灌洗、活检等检查。
5.支气管造影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依据,高分辨CT已基本取代支气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性质、范围、严重程度,为治疗或手术切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防治呼吸道反复感染,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
1.控制感染急性感染时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
2.加强痰液引流痰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同样重要。
3.病灶较局限,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若病变较广泛,或心肺功能严重障碍者不宜手术.
4.咯血的处理见“肺结核”节。
五、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感染或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病人取舒适体位,指导进行有效咳嗽。
2.饮食护理保证病人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m1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饮食,避免冰冷食物诱发咳嗽,少食多餐。
3.加强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痰液的量、颜色和黏稠度,与体位的关系,痰液是否有臭味。观察咯血程度,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病人有无胸闷、气急、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神色紧张、出冷汗等异常表现,定时测量呼吸、心率、体温、血压,记录咯血量、痰量及其性质。
5.机械排痰痰液黏稠无力咳出者,可经鼻腔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病人在吸痰前后应提高吸氧浓度,以防吸痰引起低氧血症。大咯血出现窒息征象者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迅速清除口鼻腔血凝块,鼓励其将血吐出。无效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阻塞。
6.指导病人做体位引流。
(1)引流前准备:依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拍背,以借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出。每次15-2。分钟,每曰2-3次。引流宜在饭前进行,防止饭后引流致呕吐。
(2)引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