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1152701/9787301152706 ·条形码:9787301152706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 |
 |
|
 |
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1152701/9787301152706
·条形码:97873011527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大学艺术史丛书
内容简介 《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叙述了南唐艺术史高度发展的情况。 首先描述了南唐三代皇帝的简史,个性分析,政治和文艺活动。 接着探讨了南唐王室的宗教活动。 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南唐绘画艺术的研究。而且分析了南唐时期,西蜀和江南两地风格的竞争。 该书是目前对南唐艺术史最为新颖和权威的研究。
媒体推荐 南唐,特别是李后主的时代,是中国美术史上唐末宋初之间的一大高峰,然而过去对此缺乏周详而深入的讨论。本书的研究不仅弥补了此一缺失,亦涵盖了五代时期另一重要环节:四川蜀国的绘画活动,可说是研究这必读的唐末到北宋间美术史参考书。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傅申
南唐艺术,作为北宋的先河,弥足珍贵。本书是南唐一朝的艺术史,立论公允,且多新见,以往尚无此专精的著作,是可读性高又具学术价值的好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书画处处长 王耀庭
编辑推荐 《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荣获2008年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学术著作奖”,将引领您深入南唐这一中国美术史的关键年代。
目录 原版序言
第一章 南唐烈祖的个性与文艺活动
一、南唐简史由盛而衰的国势
二、烈祖的个性特色
第二章 南唐中主的政绩与文化建设
一、中主的政绩
二、中主的文化建设
第三章 艺术帝王李后主
一、后主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二、后主的学养
附录一:李后主词研究资料
三、后主的艺术活动
附录二:李后主书迹著录简表
附录三:南唐皇室收藏书画著录简表
第四章 南唐三主与佛教信仰
一、南唐三主与佛教信仰
二、法眼文益
三、法眼宗法脉简示
附录一:南唐佛教大事简表
附录二:南唐名僧资料
第五章 南唐绘画的特色与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人物画
二、山水人物画
三、山水画
四、花鸟画
第六章 从南唐到北宋期间江南和四川地区绘画势力的发展
一、有关南唐画家与画史的文献以及南唐画家简表
二、南唐的绘画成就以及它与前、后蜀绘画活动的比较
三、江南和四川绘画势力在北宋时期的竞争情形
征引书目
古籍
今人编著
……
序言 认识李后主(937-978),期间不觉将近四十年,断断续续,起初是无意,后来转为专注。隔着千年历史,他的形象也由雾中的迷蒙隐约,渐渐具体,终至如远方月光下的白玉雕像,似可触及。
初闻李后主之名是1965年,我在北一女高三时期,经由邻座的李佳蓉同学无意间的引介。在某次上课中,她忽然在笔记本上草草背录了两阕词: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乍看之下,令人凄然。特别是中学那个善感的年龄,又正值面对考大学的彷徨以及几乎每天都有小考的长期心理负担;那些来自四面八方无所不在的压力,令人无处可逃,备觉人生的沉重。因此,对于词中那种无奈与幽怨,感受也就特别强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共鸣。但当时对后主的印象也仅止于此而已。至于“他到底是谁?为何写出那样的作品”等等问题,我当时一无所知,也未深究。
稍后在大学时,翻阅《中国文学史》,才对后主的词风有些概念。但对于他也仍限于远距离欣赏而已。1971年进了研究所。有一次逛书店,偶然间看到龙沐勋等人所编的《李后主和他的词》,其中收录了许多学者对后主作品的论述以及瞿禅(夏承焘)所作的《南唐二主年谱》。这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随手购买一部,作为闲书阅读。由此而对后主稍有了解,特别是对后主的身世遭遇备感同情,而对他的文学才情则赞叹不已。但由于个人的专业并非文学,因此,看完此书之后,也就暂时搁置。没想到这样一放就是二十年。一直要等到我从国外回来,才重新去发掘李后主在艺术史方面的重要性。
1992年,我在研究宋徽宗(1082-1135)的绘画和美学观时,追根溯源,竟然发现他受李后主的影响相当大。于是,我才开始从艺术史方面去探究李后主和南唐(937-975)对于北宋(960一1127)的艺术、收藏以及美学取向的重要影响。为了要较全面和更深入地探究这个议题,我于是扩充了观察层面,从多种史书和绘画作品中去了解与后主相关的南唐历史,包括他的祖父(烈祖,888-943)、父亲(中主,916-961),和他自己治理下的南唐政局和文化活动。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南唐烈祖的个性与文艺活动
一、南唐简史由盛而衰的国势
南唐自烈祖李昪(888-943)于后晋天福二年(937)代吴(902——937)自立,到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十一月亡国,其间共经三主:烈祖(937-943)、中主(943-961)和后主(961-975),享国三十九年。相较于兵火连年的北方中原,南唐偏安江左,得天独厚。烈祖建国之初,以金陵(今南京)为国都,广陵(今扬州)为东都,领土包括了江北十四州和江南十五州,共得二十九州。所辖领域主要为今日的江苏、湖北、安徽和江西等富庶之区(图1.1)。江北十四州,主要是以广陵为中心的苏淮地区。广陵自隋炀帝(569-618)开凿运河,联络南北交通后,历经唐代(618-906)的经营,已经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重要的商业及军事重镇,控扼运河粮运及南北交通的枢纽;而沿海地区又富有渔、盐之利,尤其是盐产,更为当时主要的民生必需品。至于江南十五州,主要是以都城金陵为中心的江苏、安徽和江西地区。这些地区位居长江下游,土壤肥沃,为鱼米之乡,因此,民生富裕,文风鼎盛。金陵为六朝故都,天然形势壮丽雄奇,人文荟萃,史迹更是丰富。烈祖在此建都,金陵便成为南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图1-2)。烈祖年号升元,在位七年。当他壮年而薨之时(943,56岁),南唐可称当时全中国最安定而富庶的地方。它的国力充沛,府库充实。烈祖临终时,劝诫中主:“德昌宫储戎器金帛七百万,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当时他心中所唯一挂虑的是来自北方的威胁,因此又警告中主说:“北方有事,不可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