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植物与植物生理

2010-03-03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040265217 ·条形码:97870402652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植物与植物生理 去商家看看
植物与植物生理 去商家看看

 植物与植物生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040265217
·条形码:97870402652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附带品描述:附光盘1张

内容简介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以生物技术类和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类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能力、素养培养需求为基础开发,与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有效衔接;以粮、棉、油、蔬菜、果树、花卉和林木等高等植物为代表,分13章编写,涵盖植物解剖结构识别、植物类别辨识和植物生理规律认识与应用三大模块。同时附有课程标准、拓展资源、多媒体助学课件、网络课程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满足课前一课中一课后、教学一拓展一应用等多种教学需求。《植物与植物生理》可供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的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使用,也可供农林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植物与植物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植物的界定与我国的植物资源
二、植物科学的研究內容
三、植物生命活动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学习方法
思考与训练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细胞周期
二、有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四、无丝分裂
第三节 植物的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结构
与功能
三、植物体內的维管系统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一节 根
一、根的功能
二、根的形态
三、根的结构
第二节 茎
一、茎的功能
二、茎的形态
三、茎的结构
第三节 叶
一、叶的功能
二、叶的形态
三、叶的结构
第四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三章 植物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花
一、花的发生与组成
二、花程式和花图式
三、花序的类型
四、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五、雌蕊的发育与结构
六、开花、传粉与受精
第二节 种子
一、种子的发育
二、种子的结构
三、种子类型
第三节 果实
一、果实的发育
二、果实的结构
三、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
四、果实的类型
五、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四章 植物分类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三、植物的命名法则
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与使用技术
第二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一、低等植物
二、高等植物
第三节 植物界进化的一般规律
一、在植物体形态、结构方面
二、在生态习性方面
三、在繁殖方式方面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五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水分含量
二、植物体內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三、植物体內的水分运输
第三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指标
三、蒸腾作用的方式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合理灌溉指标
三、节水灌溉的方法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六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四、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失调症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二、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
三、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四、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五、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与利用
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內运输
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內的分配与再利用
第四节 植物的氮素同化与利用
一、植物的氮源
二、硝酸盐的还原
三、氨态氮的同化
四、生物固氮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合理施肥与作物优质高产
二、作物的需肥规律
三、合理追肥指标与营养诊断
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途径
与主要作物养分调控技术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七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叶绿体与叶绿体色素
一、叶绿体色素
二、叶绿素的形成及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 光合作用过程概述
一、光反应
二、暗反应(碳同化)
三、光呼吸
四、C.植物与C,植物的光合特性
第四节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一、光合作用产物
二、有机物的运输
三、有机物的分配
四、影响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因素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指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內部因素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
第六节 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
一、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八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高等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一三羧酸循环途径
二、戊糖磷酸途径
三、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二、內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三、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一、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二、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三、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四、呼吸作用与鲜切花保鲜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九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特征
二、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第二节 赤霉素
一、赤霉素的特征
二、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三、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特征
二、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第四节 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特征
二、脱落酸的分布和运输
三、脱落酸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第五节 乙烯
一、乙烯的特征
二、乙烯的分布和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第六节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一、油菜素內酯
二、茉莉酸类
三、多胺类
第七节 植物生长抑制物质
一、生长抑制剂
二、生长延缓剂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和运动
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
一、植物休眠的概念与类型
二、种子的休眠
三、芽的休眠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活力与寿命
二、种子萌发的类型
三、种子萌发过程
四、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第三节 植物营养生长的特点
一、植物生长的区域性
二、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四、植物生长的独立性
五、植物生长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第四节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一、温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矿质元素
五、植物激素
第五节 植物的运动
一、向性运动
二、感性运动
三、生物钟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春化作用
一、春化作用的条件
二、春化作用的特点
三、春化过程的生理变化
四、春化作用的应用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一、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二、光周期诱导
三、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节 花器官的形成与性别分化
一、花器官形成时的生理及形态变化
二、影响花芽分化的条件
三、植物的性别分化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传粉受精生理
一、传粉
二、受精
三、影响传粉受精的环境条件
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与训练

第十二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
第一节 种子成熟生理
……
第十三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本书在多年来高职高专“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试点应用的基础上,由高职院校教师与教改项目负责人和企业专家合作编写,该教材以生物技术类和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类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能力、素养培养需求和相关知识结构与关系分析为基准,立足在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为了与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有效衔接,首先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和教材开发标准;吸收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确立教材基本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粮、棉、油、蔬菜、果树、花卉和林木等高等植物为代表,按照植物解剖结构识别、植物类别辨识和植物生理规律认识与应用三大模块,分13章,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本教材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高校专家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高职教改专家有效地把握教材的职业特色和认知规律,企业行业专家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重点有清晰判断,三方面专家各有所长,共同开发,保证了教材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有效对接。
2.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认知规律:以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理论知识为原则,结合与相关课程间的衔接,确定教学理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精选基本教学内容;以项目驱动、问题驱动为主线,有利于讲练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保证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方案的落实。
3.问题驱动式导入、网络化总结的编写体例,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适用性:以所在章节的核心知识或技能培养为基础,凝练成问题导入教学正文,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采用“链接”方式,将相关拓展知识、技术应用等内容与助学光盘对接,扩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满足了不同院校教学之需;“小结”采用知识结构网进行总结提炼,有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要点及知识点间关系的把握。
4.吸收国内外最新知识和技术,满足未来职业角色需求:充分吸收“植物养分资源管理”、“现代节水调控灌溉”、“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等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引进“植物营养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等最新技术成果,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落后于生产的问题。
文摘 插图:


(三)植物生长物质与适应农业
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使植物生长发育进入了化学调控时代。为防止器官脱落、促进插枝生根、控制作物株型、调节器官分化、打破休眠、人工催熟、果蔬和切花贮藏保鲜以及化学除草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调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植物的抗逆能力。有些已作为基本的农业措施固定下来,如国外推广的免耕法就是以除草剂的使用为基础的,近几年发现了许多新的植物激素并合成了多种生长调节剂,与农药、化肥一起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三大类物质。
(四)植物生长发育与设施农业
20世纪兴起的设施农业为人类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生产所需农产品做出重要贡献,如以色列在沙漠中建立的设施农业保证丁国民的农产品供应,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面积蔬菜、果树大棚种植和花卉温室栽培保证了反季节蔬菜、果品和花卉的市场供应,并且已经成为北方某些地区作物生产的主导产业。设施农业的理论基础是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利用改变自然环境的措施,创造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改善植物地上部和根际环境,从而实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延长生育期的目的。但是目前的设施农业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低温或高温、弱光照、生理病害等,均属于植物生理研究的范畴。
(五)植物生命活动与改善生态环境
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植物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另一方面,植物又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影响和改造周围环境。如植物从土壤吸收水分,经植物体通过叶片等散失到大气,从而调节环境温度;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大气的碳氧平衡;植物表面具有绒毛或黏液,可吸滞大量粉尘,降低空气含尘量;有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和氯气等有毒气体,可维持洁净的生存环境;有些植物能分泌挥发性物质,可杀菌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植物还可减弱或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