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理论与实践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7807342048 ·条形码:97878073420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流域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理论与实践 |
 |
|
 |
流域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理论与实践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7807342048
·条形码:97878073420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流域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理论与实践》内容共7章,包括流域水资源规划概述、水资源调查评价、基于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经济结构的确定、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可供从事流域规划及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流域水资源规划概述
1.1 水资源规划发展回顾
1.2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及目前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1.4 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的重点及难点
1.5 新形势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几点思考
第2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
2.1 水资源调查评价概述
2.2 传统天然径流推算中存在的问题
2.3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可能性
2.4 下垫面变化对宁夏区域水资源量影响初步研究
第3章 基于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经济结构的确定
3.1 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3.2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3.3 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
3.4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
3.5 投入产出理论在宁夏国民经济预测及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3.6 结果分析
第4章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4.1 生态需水的概念及界定
4.2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
4.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
4.4 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河道外生态需水研究
4.5 基于“地下水补给”法的宁夏生态需水计算
4.6 小结
第5章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5.1 水资源配置方法概述
5.2 国内外研究进展
5.3 模型系统开发
5.4 大系统多目标水资源优化模型
5.5 流域水资源模拟模型
5.6 水资源整体配置模型框架
5.7 宁夏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配置
第6章 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研究
6.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6.3 模型构建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6.4 水资源配置评价方法研究
6.5 多目标多属性评价软件的开发
第7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
7.1 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初步方案
7.2 水资源禀赋评价
7.3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7.4 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及结论分析
……
序言 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以及配置方案比较与判别、工程布局及实施方案等。以上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根据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水资源特点,重点研究各部分关键技术,将有助于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更好地把握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方向和重点,从而解决流域水资源规划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因地制宜地做好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目前黄河以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15%的GDP。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害河流,不仅具有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集中、空间分布不均等北方河流的共性,同时还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异源等特有的个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断流为标志,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也呈现整体恶化趋势,可见黄河水资源问题集聚了缺水地区水资源的所有问题,极其具有代表性。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下垫面条件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而迅速变化,探索和研制适用于下垫面条件剧烈变化的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技术,对推动水文学、水资源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及交叉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在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只有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需要来思考问题,才能促进黄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新的形势赋予了水资源规划新的内涵和要求,对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的重点研究是当务之急。
文摘 第1章 流域水资源规划概述
1.1 水资源规划发展回顾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有些地区严重缺水,而另一些地区则受洪水的威胁,因此水资源综合规划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规划的迅速发展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是系统概念与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通过对数学优化和模拟方法的大量应用,从而帮助规划工程师鉴别不同的规划方案及进行选择,最大可能地达到那些规划以及支付资金和使用水资源设施或各种水资源设施与管理规划影响的人们的需要、目标、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激增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普遍出现了缺水问题,水的问题更趋复杂,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为此,联合国在1977年召开世界水会议,把水资源问题提到全球的战略高度考虑。1988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问题。”1991年,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在摩洛哥召开第七届全世界水资源大会,进一步提出“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国际河流和其他水源地的使用权可能成为两国间战争的导火线”的警告。
日益严重的水问题及由水问题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及有关组织的重视和探讨。自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著名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以后,各国政府为其在宣言中所做的承诺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在研究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美国在《2000年的地球》和《2000年的环境》中都把水资源列为重要问题,并制定了全美国的水资源规划。日本将水资源列入国土整治规划,1991年、1994年日本发生了罕见的大旱,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联合国及其所属组织就“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它们在许多国家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