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4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2200572/9787302200574 ·条形码:9787302200574 ·版本:第2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 |
 |
|
 |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4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2200572/9787302200574
·条形码:978730220057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结合前沿制造技术和科研成果,系统、全面地论述现代制造工程中主要制造技术和制造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性质和加工性质,金属的铸造成形原理,塑料、橡胶、玻璃制品成形原理,金属塑性成形加工原理,粉末冶金和陶瓷制备,焊接与切割工艺原理,机械组装与胶粘接,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的设计原理,加工表面质量和精度的分析与控制,金刚石切削、超声波加工、电加工、高能束加工、快速成形制造、微机械的制造等精密、特种加工工艺方法,表面工程技术原理,光学零件制造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和电子装配与组装方法,以及进行制造工程技术组织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设计原理等。《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重视制造的各种技术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着力体现制造工程技术这个学术概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强化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教学为目标,特别注重阐明必要的基础理论。每篇后配有习题与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书中知识的理解。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为高等工科院校的制造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也可用于制造工程设计的参考。
编辑推荐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前言
第1篇 工程材料及其制造性质
1 工程材料的性能2
1.1 工程材料的种类2
1.2 工程材料的性能3
2 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5
2.1 金属与合金材料的结构5
2.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21
2.3 常用金属材料41
3 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47
3.1 高分子材料47
3.2 陶瓷材料53
3.3 复合材料58
3.4 其他材料59
习题与思考题62
第2篇 模铸成形
4 金属的铸造成形66
4.1 砂型铸造工艺原理66
4.2 特种铸造方法87
4.3 铸造合金种类及相应的铸造特点98
5 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113
5.1 塑料组分.分类及加工工艺性113
5.2 注射成形工艺与模具115
5.3 压缩和压注成形工艺118
5.4 挤出成形.吹塑成形.泡沫塑料成形及玻璃钢缠绕成形119
6 橡胶制品和玻璃制品成形工艺122
6.1 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形122
6.2 玻璃制品成形工艺125
习题与思考题129
第3篇 塑性成形
7 金属塑性成形加工136
7.1 金属塑性成形的应力和应变136
7.2 轧制141
7.3 锻造147
7.4 冲压1578粉末冶金和陶瓷制备168
8.1 粉末冶金168
8.2 陶瓷174
习题与思考题179
第4篇 连接与分割
9 焊接184
9.1 焊接的物理本质与分类184
9.2 电弧焊187
9.3 气焊和气割202
9.4 其他焊接方法206
9.5 焊接质量与检验213
9.6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220
10 机械连接与胶粘接227
10.1 机械连接227
10.2 胶粘接229
习题与思考题235
第5篇 切削加工
11 金属切削原理240
11.1 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240
11.2 刀具材料.几何形体与角度参数243
11.3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257
11.4 切削力264
11.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268
11.6 切削过程优化270
12 机床.刀具与切削和磨削工艺281
12.1 车床和车刀281
12.2 钻床和麻花钻287
12.3 铣床和铣刀292
12.4 拉床和拉刀297
12.5 齿轮加工机床和齿轮加工刀具300
12.6 磨床和砂轮310
12.7 组合机床313
12.8 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314
13 工件的定位夹紧与夹具316
13.1 夹具的基本概念316
13.2 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318
13.3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327
14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和精度331
14.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331
14.2 机械加工精度341
习题与思考题361
第6篇 特种加工工艺方法和精密制造技术
15 精密超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370
15.1 金刚石超精密切削370
15.2 精密磨料加工371
15.3 超声波加工374
15.4 电解加工375
15.5 电铸加工376
15.6 电火花成形加工与线切割377
15.7 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378
15.8 激光加工381
15.9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382
15.10 微机械的制造技术383
16 表面工程技术385
16.1 表面预处理385
16.2 表面强化和改性386
16.3 表面涂覆和表面膜390
17 光学零件制造工艺398
17.1 光学玻璃镜的加工398
17.2 特种光学零件工艺406
18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411
18.1 硅晶片制备412
18.2 光刻技术415
18.3 薄膜制备及刻蚀技术418
18.4 集成电路组装422
19 电子装配和组装425
19.1 电子组装425
19.2 印刷电路板制造工艺425
19.3 印刷电路板装配429
习题与思考题433
第7篇 工艺规程设计原理
2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436
20.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436
20.2 定位基准及选择441
20.3 工艺路线的制定443
20.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450
20.5 工艺尺寸链453
20.6 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456
20.7 自动生产线和柔性制造系统458
21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465
21.1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465
21.2 装配尺寸链469
习题与思考题482
参考文献486
……
序言 制造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活动。制造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改变原材料的几何形状、性质和外观,制成零件以及将零件装配成产品的操作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具有使用价值和更大经济价值的产品。制造企业中除了生产组装起来的最终产品的企业外,还有一些企业专门为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配套件、工具、模具等,所以说,制造业包括一个很复杂的生产组织,分别生产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产品的制造通常是由一个包括很多关联工序的操作序列来实现的,每一步操作都使材料变得更接近于最终所希望的状态,完成操作过程必须将机器、工具、能源、操作者紧密结合起来。与手工操作的自由制作方式相比,现代制造工业是以严密的工程组织方式进行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每一步骤的工艺方法、工艺设备和工具、操作规范、工时定额、工业标准、成本核算,以及中间物料的传送和操作信息的传递、各个步骤的流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制定,按照严格的符合生产规律的规程进行。
产品的制造工艺技术是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能力的核心,企业必须掌握先进的工业化的制造技术,产品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现代工业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并以很高的速度在继续进展。例如,飞机是最大的制造产品之一,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强金属和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在喷气发动机的涡轮和其他部件使用高强度的耐热合金等高性能新材料,通过精密加工零部件和严格的组装工艺而建造,是先进材料、先进工艺和先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中体现;汽车也是应用很多种类的材料和各种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机械电子紧密结合的机电产品典范。,又如,集成电路制作在高纯度的硅薄片上,在0.414in×0.649in(10.516mm×16.485mm)的面积上包含了百万个晶体管,它的制作处理序列是所有制造产品中最复杂的,包括几十道独立的工序,这些芯片通常在超净车间成千上万大批量地生产。再如,光学镜的制造,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的主镜口径已做到8m,光刻机精密镜头的精度达到几纳米,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观测到120亿光年的星系,先进的精密光学加工技术成为光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持。这些典型的例子说明制造技术是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文摘 插图:

另外,在材料受力时,与受力方向垂直的裂纹往往扩展很快,最后导致整个材料断裂。当存在与受力方向同向的纤维时,裂纹遇到纤维则不能再继续扩展,这就使裂纹的扩展受到很大的约束,延缓了材料的断裂,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纤维增强塑料其性能具有非常明显的方向性。顺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很高,而剪切强度与剪切模量很低,因为对于顺纤维的切应力纤维不起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两种办法来解决此类问题:①对受力方向非常明确的制品采用长纤维单向铺陈方法,使纤维沿受力方向排列,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②采用纤维双向铺陈或不定向铺陈以减小材料的各向异性。双向铺陈常采用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布。不定向铺陈则采用短纤维任意混入基体中成形。
2)高分子材料增强的应用
硬质粉粒状增强剂对塑料的增强主要是提高塑料的硬度和刚度,也能提高强度。同时改善某些性能。如金属粉粒除提高耐磨性外还能提高导热性。
高强纤维对塑料的增强效果最显著。除了提高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外,还明显提高热变形温度,降低热膨胀系数,并提高抗蠕变和抗疲劳能力。玻璃纤维可对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甲酸和尼龙等热塑性塑料增强,一般抗拉强度可提高2~3倍,长纤维比短纤维效果更好。玻璃纤维对热固性树脂的增强称为玻璃钢,其强度与一般碳钢接近。常用的树脂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