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材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

2010-03-03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040122243 ·条形码:97870401222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 去商家看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 去商家看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040122243
·条形码:97870401222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

内容简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讲述了: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编辑推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一、世界经济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第二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信息化、经济市场化等特点日益明显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南北差距更加拉大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趄势
第一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节 冷战后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相辅相成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
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五、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一节 当今时代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和_意义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第二节 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
二、不同国家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模式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痼疾与难题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新变化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治思潮及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三、西欧的外交政策
四、日本的外交政策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重大意义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三、第三世界兴起对战后世界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与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多样性及其历史进步
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政治思潮及其实质
三、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一、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共同点
二、南北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三、南南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第六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诒
第一节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及其历史贡献
一、社会主义在多国的迅速发展及其意义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特点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20世纪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
第二节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探索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动因与基本过程
二、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
二、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失败,社会主义的前途光明
三、确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七章 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及其后果
二、东欧国家的政治转型及其后果
第二节 冷战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转型
二、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
三、独联体各国对独联体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与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当前俄罗斯主要政治力量
三、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和普京政府振兴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甩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调整与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结束屈辱外交的历史,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三、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四、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对外关系走上新历程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确立全方位外交新格局
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是当代世界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永远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后记
……
序言 当人类大步跨入21世纪之时,谁都不能否认,过去的这个世纪不仅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空前灾难的世纪,而且是人类文明进步最明显的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人们通常所说的“全球村落”、“地球变小”愈来愈成为客观现实。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在过去的这个世纪,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整合与分裂、合作与竞争、结盟与对抗、和平与战争、崛起与衰落等等,仍然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大国关系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世界经济与政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忧虑和隐患。在这个由近200个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虽然已形成了绝大多数国家都能认同的一些国际准则,但国际社会仍然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毋庸讳言,在当今世界上,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归宿。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特别是2003年美伊战争的爆发已经对国际社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冲击,主权原则受到严峻挑战,世界秩序的走向更加令人担心,和平问题再度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就世界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继续看好,新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经济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存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生产水平、贫富差距以及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文摘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苦难历程,独立后又都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和发展本国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任务。中国的根本利益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第三世界登上国际舞台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仅是维护中国人民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有义务帮助被压迫的民族和国家谋求独立和解放。中国加强和巩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也是尽自己的神圣国际义务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从政治上、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求合作、求团结;同不结盟运动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组织紧密配合,相互支持,为谋求第三世界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而努力。中国主张世界各国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侵害第三世界国家的强权政治行为。
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1974年,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专门讨论国际经济秩序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阐明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和谋求经济自立的愿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又提出要以第三世界国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主张。中国积极主张和支持南北对话,努力推动南北对话取得进展;积极倡导第三世界国家谋求集体自力更生、促进南南合作。同七十七国集团紧密配合,在联合国机构中,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当权益,有力地推动国际经济规则向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方向调整。中国还遵循“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建设。
后记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我司组织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了这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本教材认真反映前些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借鉴和吸收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主编为吕有志(浙江大学教授)、戴德铮(武汉大学教授)。各章执笔人如下: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三节,吕有志;第二章第二节、第三章,卫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第四章、第五章,戴德铮;第六章,张森林(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第七章,丁军(南开大学教授);第八章,陈德民(北京大学副教授)。全书经集体讨论后由吕有志、戴德铮统稿。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副司长徐维凡以及思想理论教育处刘贵芹、荆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会副主任任大奎参加了本教材编写提纲的讨论和统稿工作。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景治受我司的委托,审读了全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教材在组编和统稿的过程中,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较为仓促,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