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卡多佐

2010-02-24 
基本信息·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页码:790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 ·ISBN:9787503633621 ·条形码:97875036336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卡多佐 去商家看看
卡多佐 去商家看看

 卡多佐


基本信息·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页码:790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
·ISBN:9787503633621
·条形码:97875036336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Benjamin cardozo

内容简介 《卡多佐》内容简介: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无疑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法官之一,直至今天,他依旧声名显赫,对法律的贡献仍然意义重大。他长期担任纽约上诉法院法官并且当过首席法官,又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动荡年代同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作为这位主人公的第一部全传,《卡多佐》是一位杰出的宪法解释者的不朽名篇。
卡多佐属于进步派法官。他理解并且捍卫这一主张:法律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条件。他也宣传并贯彻这一原则:尊重先例与历史;政府各部门均可限制法官能做和应做的事情。因此,他并不是一味地更新法律。
在这部著作中,考夫曼把这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与事业交织在一起。从而多方位展示传记主人的全貌。正如卡多佐的父亲作为律师与法官的丑闻——以罢职告终一一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家庭与犹太人群体的联系。也是他一生的重要因素。然而,考夫曼把重点放在卡多佐本人非凡的事业上,包括他作为注重实际、技艺娴熟的23年执业律师生涯及他关于司法过程的经典演讲和著述。本传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他强调义务与责任。但也不无弱点与偏见。
作者简介 [美]A.L.考夫曼,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守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媒体推荐 考夫曼的著作也许是至今为止关于重要的美国法官的最好的传记,该书令人信服地澄清了形成卡多佐一生事业的人格、才智、阅历等因素,并解释了卡多佐司法成就的长处与局限。本书作为卡多佐的传记,其可靠程度,近乎完美。自从考夫曼在40年前开始写这本书,他读了多佐写的和有关他的一切东西,并采访了了解卡多佐、仍然健在的每一个人。尽管考夫曼崇敬卡多佐,该书却不无批评,这是一本慎思明辨的著作。
——里查德·A·波斯纳
《卡多佐传》具有权威性。该书的研究一丝不苟,且能持之以恒地公平对待其主题与问题,这使本书町以经久不衰。它还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界的行话。通篇不见作者本人的好恶。在许多方面,本书甚称法官传记的典范。
——G·爱德华·怀特
编辑推荐 《卡多佐》:罗斯福新政动荡年代出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一位杰出的宪法解释者
目录
致谢/1
第一篇 人生之初:1870-1891/1
第一章 卡多佐的传统:西班牙系犹太人与坦慕尼协会/3
第二章 少年卡多佐/22
第三章 哥大法学院/42

第二篇 律师:1891-1914/53
第四章 初出茅庐/55
第五章 大展宏图/74
第六章 律师的律师/97

第三篇 法官:1914-1932/119
第七章 纽约最高法院/121
第八章 法官工作/136
第九章 私生活与个人观点/152
第十章 法官业务/168
第十一章 首席法官/185

第四篇 从事法律工作:1914-1932/205
第十二章 《司法过程的性质》/207
第十三章 衡平法、个案正义、信誉/231
第十四章 过失侵权法:对第三人的义务/250
第十五章 责任与义务:麦克弗森诉别克汽车公司/271
第十六章 烟花爆竹与可预见性:帕尔斯格拉夫案/291
第十七章 合同法与允诺/318
第十八章 道德义务与损害赔偿/343
第十九章 宪法与国际法/364
第二十章 刑法/392
第二十一章 财产法、公司法、法律职业与议会政策/416
第二十二章 难题、坦诚与文风/436

第五篇 美国最高法院:1932-1938/453
第二十三章 任命/455
第二十四章 华府岁月/472
第二十五章 州的调控权与宪法/492
第二十六章 联邦政府调控权与宪法/509
第二十七章 公民自由、种族及最高法院其他争点/534
第二十八章 遗产/565
注解/578
案例索引/725
总索引/742
译后记/789
……
文摘 本在“以色列余民”公会的生活方式熏陶下长大。阿尔伯特·卡多佐是该公会的副主席和理事,@他的家庭也遵循这一正宗的宗教团体的习俗,“有关祷告、饮食及宗教节日方面的专门规定等古老的礼仪习俗,均恪守无遗。”④阿尔伯特·卡多佐当上法官的时候,他甚至向伦敦的宗教法庭(beth din)请教,问他是否可以在星期六开庭.而按照习惯,从严格遵守安息日的要求来说,是不该开庭的。该宗教法庭建议,政府公务之需要优先于遵守安息日的要求。⑦对本所受宗教教育,我们所知甚少,尽管晚年他提到了“过去的日子,那时,逾越节是我生活中宝贵的阅历。”⑦他的成长过程很可能与他的表姐莫德·内森所描述的相似:“晚上。我们总是在妈妈的怀抱里祷告……希伯来语与英语并用。”@孩子们从5岁开始就按时参加“以色列余民”公会的安息日仪式。“我们受的教育是。按照十诫的本义,虔诚地遵守安息日。因此,我们步行往返,这样也就无须由马来为我们效力。”按照正统的习惯与西班牙系犹太人的习惯,在“以色列余民”公会,男人与男孩于会堂大厅就坐,女人与孩子则坐在廊台的席位上。每当仪式结束。男孩子们会受到父亲与拉比(当时。也有时候称之为牧师)的祝福。在本小时候,仪式由哈赞·莱昂斯(Hazzan Lyons)主持,他是丽贝卡·卡多佐的大姐夫。后来由拉比佩雷拉·门德斯(17ereira Mendes)博士主持,在美国犹太人的宗教生活中,他是领袖人物。
公会也办了一所教会学校,在这里.孩子们每周有两次“学习我们信仰的历史与信条。也学习阅读希伯来文。”@本是否上了教会学校,无据可查,但他的确接受了必要的宗教教育,做好参加犹太男孩成人仪式(Bar Mitzvah)的准备——凭这一仪式,犹太男孩满13岁的时候,在会众的眼里就是成年人了。
后记 在翻译这本名著的过程中,译者颇有感触,对卡多佐,对美国法律,对翻译本身,不时有所领悟,但当译事告毕,又感到无从说起,只好搁笔。译者愿利用写译后记的机会,向为我提供宝贵帮助的下列人士致意。
译者首先感谢方流芳教授。本书的翻译,得到了他的指导。
此书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为一位近乎圣人的美国大法官写的一丝不苟的评传。由于本人的知识修养及才力所限,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译者虽尽力搜罗国内有关美国法律的著译,仍感到能够借助的参考资料远远不够。第一个难题是术语。到目前为止,美国法律术语的中翻译很混乱。也少有贴切、精到的固定译法。幸赖方先生指教,使译者得以在莫衷一是的情况下选定译名。另一个难题是句子的中文表述。比如像Danger invites res-cue,译者无法既充分展示原意.又像原文那样凝练。方老师校改了第16章与第22章的译文。他对原文的透彻理解以及对句子的精彩处理,不仅使这两章的译文质量大大提高,也使译者在其他章节的翻译中受益良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