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2010-02-2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 ·ISBN:9787810663731 ·条形码:978781066373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去商家看看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去商家看看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
·ISBN:9787810663731
·条形码:97878106637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将果树、蔬菜、花卉育种方面的实验内容进行了高度整合,压缩了简单验证型实验内容,增加了新技术型及设计型实验。基础型实验以加强学生对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的系统训练为主,以加深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新技术型实验主要包括在育种中应用的生物技术;设计型实验主要包括运用所学的育种原理和技术,进行主要物种的育种计划制定等。该两类实验具有先进性、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育种技术。
编辑推荐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型实验
实验一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性状鉴定
实验二 园艺植物品种识别与分类
实验三 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与花粉生活力测定
实验四 果树芽变选种
实验五 园艺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
实验六 园艺植物雄性不育材料的鉴定和选择
实验七 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八 园艺植物杂交亲本的配合力测定分析
实验九 园艺植物多倍体诱变及观察鉴定
实验十 园艺植物病毒病抗性鉴定
实验十一 园艺植物真菌病害抗性鉴定
实验十二 园艺植物细菌病害抗性鉴定
实验十三 果树良种苗木的鉴定与检验
实验十四 花卉良种苗木的鉴定与检验
实验十五 蔬菜良种种子播种品质检验

第二部分 新技术型实验
实验十六 园艺植物的小孢子培养技术
实验十七 园艺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技术
实验十八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突变体技术
实验十九 利用同工酶电泳检测种子纯度技术
实验二十 园艺植物转基因技术
实验二十一 园艺植物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
实验二十二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实验二十三 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计划制定
实验二十四 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
实验二十五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常规品种育种计划制定
实验二十六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
实验二十七 园艺植物的品种比较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
序言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是为适应调整后的园艺专业要求编写的,是同《园艺植物育种学》配套的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是学好和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改革和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教材将果树、蔬菜、花卉育种方面的实验内容进行了高度整合,压缩了简单验证型实验内容,增加了新技术型及设计型实验。基础型实验以加强学生对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的系统训练为主,以加深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新技术型实验主要包括在育种中应用的生物技术;设计型实验主要包括运用所学的育种原理和技术,进行主要物种的育种计划制定等。该两类实验具有先进性、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育种技术。
实验内容和结构安排,既面向21世纪,又考虑了目前我国各农业高校的现状与实际。该书是有关教师结合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与科研成果精心编写的。各院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实验安排,选择其中部分实验为必做内容,其他实验供学生选做,以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发展。该书也是硕士研究生和从事育种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由于该书是由果树、蔬菜、花卉三门育种实验整合而成,又涉及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加之我们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书中定有不当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文摘 插图:


(6)采集植株的枝、叶、花、果等标本。
(7)采集品种的接穗、优良砧木,以及有价值的野生果树种子,在种质资源圃保存。
(8)对调查树种的植株和果实进行简单绘图和照相。
(9)对果实性状的记载鉴定和果品的生化分析等工作,可采用感官评定和理化测试等方法,对种质材料的产品外观、质地、风味、营养成分及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客观评价。外观品质鉴定主要是对果品的色泽、大小、形状及整齐度进行鉴定,色泽可感观评述,如深绿、绿、浅绿、黄绿等。大小及形状等主要用度量方法,形状可用“形状指数”(高度/宽度)来表示。整齐度可通过对产品形状、色泽等性状的综合评价做出结论。
质地鉴定包括硬度、弹性、汁液多少、黏稠性及脆嫩程度等,可采用硬度计或质地测定计,测定果肉的硬度、弹性、汁液黏稠性等。风味鉴定包括糖、酸、淀粉等物质的含量和比率等,多用品尝评选方法,采用分级制,用优、良、中、差、劣5级文字进行描述,也可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如用气、液相色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特殊挥发物进行分离、测定和鉴定。
营养品质鉴定包括对果品中的维生素、矿质元素、纤维素及碳水化合物进行测定。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如可溶性糖用裴林试剂容量法,磷用钒钼比色法,铁用邻菲啉比色法等。但用近代仪器分析法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比常规分析法更灵敏、快速和准确。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种金属元素;用氨基酸分析仪可定性、定量测定各种氨基酸;糖类、纤维素及维生素等的测定已有专用自动分析仪器。
(10)抗性鉴定:对所调查的种质资源进行必要的抗逆性和抗病虫性鉴定。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调查资料在调查时,应随时注意各项资料的整理,发现不足之处,可及时有目的地查找,加以补充。调查工作告一段落时,应及时将调查的种质材料进行分类、登记、安全保存其种子等繁殖材料及标本,整理调查记录,使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种质材料系统化、完整化;将各类表格和数字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将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浸渍或压制保存,弄清它们在分类中的地位,明确其可能的利用价值;完成果品的分析测定;绘制图表及拍摄照片;对所有调查用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检修、整理和保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