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ISBN:7220048181 ·条形码:97872200481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 |
 |
|
 |
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ISBN:7220048181
·条形码:97872200481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宗教与世界丛书;爱德基金会资助出版
·外文书名:Major trends in Jewish mysticism
内容简介 索伦教授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他是奠定犹太教神秘主义研究的坚实基础之第一人。在这部划时代的书中,他概述了哈西德主义从其古代发端到近代最新的发展。大胆而深刻的观念和象征得到了分析和评价。索伦的著作使我们关于犹太教和神秘主义在西方思想中的作用的整个观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媒体推荐 中译本序
我国的宗教学研究,未能做好的事情还很多。其中显然有这么两件:一件是对犹太教作系统深入的研究,还有一件是对神秘主义作冷静严肃的研究。
先说第一件。长期以来,我国宗教学界都把“世界宗教”定义为跨国家跨民族传播的宗教,相应地还认为“世界宗教”只有三种,即基叔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于是,一些被划分为“民族宗教’’的宗教,例如犹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等的研究,就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忽略。姑不论现在已有许许多多的宗教(尤其是新兴宗教)在进行跨国家跨民族的传播,以往在“世界宗教”与“民族宗教”之间进行的划分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也不论当今政治社会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造成了“民族宗教”的国际化(如美国不但民众中有不少克里希那信徒、喇嘛教徒,而且学术界也有所谓“波士顿儒家”);仅仅就一种宗教的重要性而言,若只以其是否为“世界宗教”来判断,似乎也会失之偏颇。西方学术界在论及the great religious
traditions之时,多半不用这种偏颇的判断标准,所以,他们常常把我们划为“民族宗教”的宗教,如犹太教、印度教,还有儒教和道教,都列入“世界各大宗教”的名单。
犹太教的重要性,是不待多言的。从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来说,它从上古时期就提出的彻底的一神论,它对基督教从而对后来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它维系一个在全世界散居二千多年而不消亡的民族的特殊凝聚力,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很值得研究的。要说跨国家(政治性的“国家”而非文化性的“民族”)传播,它恐怕是最早跨国传播的宗教。至于民族界限问题,犹太民族一方面以一种宗教维系其同一性,另一方面又在许多世纪之中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甚至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这也是举世罕见的。而我认为,现在的全球化趋势如果发展下去,各民族混居杂处的条件如果持续下去,语言的不同在人群分野中的作用,会逐渐超过肤色等非文化特征。(试想一个只会用英语听说读写的“ABC”--'America-Born Chinese,即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是与同文不同种的美国人亲近些,还是与同种不同文的中国人亲近?)当今以色列的日益多样化,不仅表现在宗教信仰的分派方面,而且表现在语言文字的纷繁方面。(当然,以色列说俄语的人口增加,并不表明信奉苏式共产主义和传统犹太教的人就相应增加,因为这些人有不少曾遭苏共迫害,又有不少曾受无神论的熏陶。)总之,如果我们不执着于血缘至上的种族观念,而是对语言等文化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还会发现,犹太教是一种早就传播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群体中的宗教。
这种宗教,同这个特殊的民族的政治、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几千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联结之紧密,这种作用之强大,这种过程之独特,使之构成了宗教学以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等等学科极好的研究对象。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犹太研究方面的译著甚至译丛出现,但在犹太教这个重要领域,译著还相当缺乏,这无疑对“做好”犹太教研究,从而对做好犹太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缺陷。
再说第二件。尽管西方学术界对神秘主义的定义纷繁多样、莫衷一是,但是一般都认为,神秘主义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术语。它多半指这样一类修持、体验和著述,其主要核心是对上帝(或终极实在)的直接意识,对神之临在或与神合一的切身感受;也可以指这样一种信念,即相信有一种最高的认识,靠人的理解或感觉经验无法达到,但通过特殊的修习却可以在意识的扩展或直觉中达到。很多宗教都有沉思、冥想、打坐、禅定之类的方法,作为得到神秘体验的途径,而某些宗教经典也宣称包含着神秘的知识。
……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讲 犹太教神秘主义的一般特征
第二讲 默卡巴神秘主义与犹太诺斯替思想
第三讲 中世纪德国的哈西德主义
……
文摘 书摘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出现的希腊文和科普特文纸草也有魔法内容,据此我们在这段历史中发现了宗教热情、神秘迷狂和魔法信仰及实践之间最紧密的合一。只有真正实行魔法仪式,才会出现这样的文本。每个秘名似乎都是一块驱魔的护符——直到它的法力已不够用的地方为止。从这里起它又仅仅是文字了。我们手中的著作明显地显出有两个阶段:在头一阶段,默卡巴运动仍然是活跃的,因此秘名和封印很重要;在第二阶段,秘名的退化开始了。因此对文本的研究产生了一些困难。在第二阶段,魔法内容不再反映心理实在并逐渐消亡,旧的文本也逐渐为新的信仰文献所代替,后者是一种夸张的韵体文,也采用原来默卡巴神秘主义的内容。《大殿》和《小殿》表现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包括有许多版本的《十义士密得拉西》和《拉比阿基巴的字母表》,这两本书在中世纪犹太人中流传极广。
通过默卡巴七重宫殿的飞升很危险,特别是对没有充分准备的旅行者是如此,更不必说不配作这种旅行的人。危险随着前进的旅程越来越大。天使们掀起风暴,想要“赶走行人”,行人自己体内燃起火要吞没他。在希伯来文《以诺书》中.长老告诉拉比以实玛利,他自己变成了圣容天使,他的肉身变成了,“火炬”。按《大殿》的说法,每个神秘主义者都必须经历这一变形,但道行不够的人就会被烧死。神秘的变形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按另一片段著作的说法,神秘主义者必须“不用手脚”而站立,因为手脚被烧掉了。在无底的空间中不用脚站立是许多其他迷狂者的普遍体验。《亚伯拉罕启示录》中也提到过与此很相近的一种神秘阶段。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小殿》中对塔木德和Toefta中一个著名片段的解释。这个几页长的小故事出现在塔木德论及当时神秘主义的一节当中:“有四个人进入了‘天堂’,他们是本·阿宰、本·佐马、阿赫和拉比阿基巴,拉比阿基巴对他们说:‘你们到了有闪耀大理石的地方,不要说:水!水!因为经上写着:说谎的人必不容他存留。”’
很明显这里提到了飞升过程中一种真正的危险,现代对这一著名段落的解释非常牵强,过于理性化。据说这一段是关于原始物质的宇宙论思辨。这一解释毫不可信,在上下文和这一段本身当中都找不到依据。事实是晚期默卡巴信徒很具体地理解这一段落的意义,他们的解释强有力地证明塔那神秘主义和通神论传统还保留在他们当中,虽然某些细节可能来自较晚时期。下面的引文出自慕尼黑的宫殿书手稿:“如果一个人不配见到至美的王,门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