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040264951/9787040264951 ·条形码:9787040264951 ·版本:第4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政治经济学(第4版) |
 |
|
 |
政治经济学(第4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040264951/9787040264951
·条形码:9787040264951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政治经济学(第4版)》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教材,自从2002年1月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全国高校师生和理论界的关注与好评。本次修订以第三版为基础,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适当增,删,补充新内容,主要是第三篇在内容上吸收了若干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资料,具体表现为:第一,增加了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地位的论述。第二,增加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的论述。第三,对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经验作了进一步论述和总结。在回顾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第四,突出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论述。第五,增加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第4版)》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作为相关考试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吴树青,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吴树青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Ⅸ资本论》有较深的研究,主编《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曾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宣部颁发的优秀论文奖、“五个一工程”论文奖等。
逢锦聚,南开大学教授,原副校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部召集人。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等。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教材《政治经济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获全国首届优秀出版物(著作)奖。
洪银兴,经济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等职。1991年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从事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现已出版著作30余本(含合著),发表论文260余篇(含合著),获得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
编辑推荐 《政治经济学(第4版)》的第三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第二节 资本经营
第三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第三节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第四节 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一节 信用及其功能
第二节 信用制度
第三节 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第一节 竞争引起垄断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三节 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第十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第一节 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第二节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
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三节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第三节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安全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
序言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是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结构,共同核心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调研基础上提出、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其中,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共9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这些课程确定后,教育部高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并组编了相应的各门课程教材。这些教材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秋季陆续出齐,供各高等学校选用。
文摘 插图: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社会资本的连续不断的运动,如马克思所说:“这个运动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①因此,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包括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人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实现问题呢?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②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会遇到困难。